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措施

時間:2022-08-27 08:43:44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措施

摘要:語文教學設計是語文教師整體素養和綜合技能的集中體現。《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作為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在小學職前教師培養和在職教師培訓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和教師職業發展,都迫切需要《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走向重視質效的快車道。高校轉型改革,勢在必行:堅持“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職業發展鋪路奠基;堅執“理實一體,知行并重”的教學方法,注重實踐價值取向;堅守“持經達變,擇善固執”的學術傳統,實現科研與教學互動共贏;堅定“母語教育,奠基人生”的學術導向,張揚“語文立人”的旗幟———對于教師教育類課程改革和乃至其它教育類專業建設來說有著特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師教育;高等教育

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分為三個階段:人手———人才———人物,職前教師可以表述為“登上講臺———站穩講臺———站好講臺”。小學教育專業的高校學生處于職前教師的教育養成階段,他們走向社會直接面臨的問題就如何登上講臺成為一個“人手”。取得教師資格證是參加教師招聘的首道門檻,還需要有普通話合格證。無論是教師資格證的取得還是教師招聘,都有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面試居于最后環節且有絕對的優勢決定權,而面試的核心就是考察學生的學科教育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一般形式為無對象模擬講課或說課,教學內容由抽簽決定,時度為課時教學。語文是百科之母,語文教學設計自然也是學科教法類課程之母。它應當是核心的核心,基礎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小教專業核心課程當中的關鍵核心,其教學質效不僅僅是決定能否當一個小學語文教師,而且也影響到能否成為一個小學教師。因此必須堅持OBE教育理念,在理論上高點定位,前瞻設計,實踐中統籌兼顧,腳踏實地,才能真正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和促進專業轉型發展。

1堅持“以人為本,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鋪路奠基

根據學生的主觀意愿和職場競爭的實際,以《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為導向,以《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既定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參照,把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作為集束課程和關鍵課程,集成教育教學的各項能力,以此為平臺溫故知新、推陳出新、返本開新、學新知新,并據此查漏補缺,以用促學,努力為學生畢業后順利登上講臺做好鋪墊。一是在我院省教師教育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建構:面對具體的課題能夠從容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并順利實施是該課程的核心目標,小學語文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樣是該課程的專業核心知識,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生成與開發、小學語文課題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說課評課以及評價與反思等能力是其核心能力,當然小學教育學科知識的集成與整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遷移和運用,對于卓越教師的培養和全科教育的探索也很重要。這就必須打破要素集散,雨露均沾、平均布施的傳統格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微調,適度兼顧教材說明和學情分析的內容,把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生成能力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作為教學重點,以此來集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與反思設計等方面的基本常識,進一步整合課程資源,把教師職業發展和社會就業實際作為主旋律,形成同頻共振,產生互動共鳴。二是采用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程的成果教材作為學本,并酌情進行了教學資源的調整和改新。該教材以省級精品課程為基礎,雖然增加了新理念的時尚元素,但與鮮活的、先進的語文教改實踐尚有距離。因此,基本常識方面需要重走溫故知新,新推陳出新的老路子,操作層面則更需要開辟返本開新和學新知新的新途徑。比如,眾所周知在語文模塊教學中,寫作教學是老大難。為了有所突破,我們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關系提出了獨到的看法,并參加“中國中小學寫作教學卓越名師”頒獎典禮及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提交的學術成果《淺論閱讀課文作為寫作范文的局限性———兼談行文寫作的規范與要求》,后發表于《課外語文》(2018年第3期);同時把陸恕先生和劉濟遠會長的學術報告以及有關教學視頻作為課程資源用于課程教學,讓學生同步感受到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時代脈動。特別是陸恕先生《小學寫作課型研究》的專題題報告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來說尤其有著資源價值和導向作用。為了更好的領會和吸納這一成果,又參加了在珠海舉辦的“全國小學作文教學課型研討會及小學語文整體改革第五屆年會”,將小學語文整體改革的情況及成果向學生予以推介,重要內容作為考題納入期末考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的學習資源一方面來源于頂層設計研究,一方面來源于基層教學實踐探索。

2堅持“理實一體,知行并重”的教學方法,注重實踐價值取向

沒有理論引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沒有實踐的理論是虛空的。俗話說“徒術難成藝,徒藝不成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也正是如此,空有理論不行,光有技術也不行。需要術藝結合,知行并重。理論能夠指導實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理論也可以作為武器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實踐性知識。《語文課程標準》解決了“教什么”的整體目標,對“怎么教”和“用什么來教”也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性建議。為了更好地落實這個基本標準,必須在后者下大功夫,做真文章。師范教育是對教育者的教育,既要直接教給大學生一些語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化通識理論常識,還要隔山發力教會大學生會教小學生的語文教學專門知識。“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百聞不如一見,百見莫若一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不單要重視理論教學的廣度,尤要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兩者比例適配、平衡合度甚為緊要。一是面對時間短、任務重的現實,要完成如此大量的知識學習任務并達到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的目標,必須創建學習共同體。教師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內容適切、比例適度的理實一體化課程資源,為師生搭建起教學相長、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采取理論與實踐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線上與線下結合等形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師講演———學生聽記”的教學模式。比如以專題為引領,以問題為驅動,以案例為載體,以研討為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實踐體驗為主要形式的混合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線上動態資源與常規靜態課程整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自學一體、校內學習與教育實踐聯動的立體設計。指導和督促學生搜集相關資料、補充課程資源、提升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拓展教學實踐活動空間,開闊學術視野,學會從教育者的視角關注和追蹤國內外教育教學研究熱點、難點,語文教學改的的動態與趨勢,培養創新意識和語文教學設計能力,從而有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二是以教育技能競賽活動和師苑大講堂為載體,深入拓寬專業視野,激發大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熱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單項技能和綜合素質。以每年一度的全國師范生語文片斷教學競賽、河南省師范院校畢業生教學技能競賽、南陽理工學院教育技能競賽等例行賽事為載體,以教育實踐活動和學術專題活動為兩翼,動員學生積極參與,以點帶面造氛圍,注重實效,壓力可以變為動力,導向也可以轉變引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提倡學生追星———追教育明星,追隨小學語文教學名師,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前沿動態,把握語文教學的方向。以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為核心,促進小學教育教育專業教育質量和學生教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3堅守“持經達變,擇善固執”的學術傳統,實現科研與教學互動共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教師教育課程課程標準》中的新置課程,相對而言,一是對原有的語文課程教學論的超越,但傳統的習慣和勢力依然強大,并掌控著相當的話語權。二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此前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針對“小學語文”的學術體系,需要集成基層的優質教學實踐案例并進行頂層理論設計,重新建構并確立科學、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三是傳媒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新教育技術,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遠程教育、網絡課堂、翻轉課堂、慕課等教育平臺和教學觀念、方法的變革與創新,給“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課程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都為選擇、變革與創新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命題界定及其內涵”(《語文天地高教理論》2013年第11期)、“學科定位與特定價值”(《語文建設》2014年第23期)、“課程內容和教學建議”(《中國信息教育技術》2014年第4期)等基礎研究,課題主持人在省級教師教育精品資源課程建設階段發表過系統見解,在我校核心課程研究階段,我們結合課堂教學又進行了深度思考:一般認為語文教學沒有科學系統的理論也不必要,但我們堅持認為單是經驗集成性研究還遠遠不夠,歸納的方法只是初級研究,教學肯定低效,必須上升到系統的理論層面再進行演繹實施,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實現真質高效。《一節好課的標準》《當代語文“六生課堂”》《語文本體性教學》等課題講義,重申了語文教學設計的一般規定性,探討了當前語文教學設計的特殊性,建構了語文教學過程設計的常規流程。教材研究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必須下大功夫。期間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從語言文字、語用修辭、邏輯思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發表糾錯商榷性文章3篇:《部編本一年級語文上冊值得商榷的幾處“瑕疵”》(《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年08期),《數星星的孩子:一篇匪夷所思的小學“經典課文”》(《散文百家》2018年03期),《讀書札記:部編本一年級語文下冊的另類解讀》(《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年1期);《邏輯與理性是當代語文的風骨與靈魂》發表于國家級報刊《語言文字報》(2018.7.20),關于小學語文教材的其它后續研究正在按節點有序進行。詩意國學的創始人,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楊壽良教授表示“完全贊同(你的觀點)”;著名教育家陸恕先生對此發表評論:“我在美國拜讀您的大作,視角獨特,分析深刻,有理有據,思辨性邏輯性強,說話直率,足見楊教授功底深厚,字里行間充滿了教育情懷和時代擔當。教材出版前如果能廣泛聽取意見,讓大家橫挑鼻子豎挑眼,精益求精,千錘百煉就好。畢竟是教材呀!為你點贊!”這些研究成果也都通過微信學習平臺和學生進行交流,接受學生的評議。同時以此為例,鼓勵學生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研究,提出了課程資源開發與生成的原則、“四與”途徑和文本細讀“三讀法”(微時代再談大學生的深閱讀《考試周刊》2016年48期),讓學生理論結合實際,提高課程資源開發與生成的能力,同時也為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模塊教學設計提供了鮮活的案例。

4結語

教師教育有別于其他,是培養教育者的教育;師范教師至少是兩代師表。母語是百科之母,小學是人生之始。小學語文教育尤為重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主體性、規定性和特殊性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和強化。對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弊端和應試教育捆綁下的小學教育現狀要有清醒的認識,堅定“母語教育,奠基人生”的學術導向,張揚“語文立人”的旗幟,努力開發教育資源,促進教師進行語文教學個性化設計,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效,提升語文學習的品質,這不僅是語文教師的基本技能,也是師德的具體體現,更是社會的殷切期盼。

作者:楊天志 單位:南陽理工學院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