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分析
時間:2022-08-13 02:44:22
導語: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系統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程不斷的改革與發展,教材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輔助工具,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作為小學生打下良好學習基礎的根本,其練習系統更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工具。練習系統是教材課后所留下的一些練習題目,經過了數名教師的深思細琢,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想來都是廣大師生所重視的練習系統之一。但是隨著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系統的出現,傳統的練習方式早已不適應新課程的標準,因此,教師應該創新與開發新型的教材練習題訓練方式,使練習系統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材練習系統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練習系統;研究
知識點的學習是需要反復鞏固與訓練的,教材作為權威性教學輔助工具,其練習系統需要教師重點關注,運用合適、高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練習,在練習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語言組織等能力,讓學生語文水平得到一個整體性的提高,讓學生在進行知識的升華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如何將教材練習系統更好的進行運用一直是廣大教師所研究的問題,我根據個人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從興趣化、生活化、層次化、延展化四個方面著手,對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系統進行了一些研究,希望能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1將練習題與學生的興趣點所結合
興趣是人類產生動力與執行力的源泉,在小學語文教材練習當中也不例外。在小學語文教材練習中,以訓練學生識字、遣詞造句能力為主,思維能力開發為輔,讓學生擁有獨立閱讀能力。傳統的語文教材練習系統過于呆板單調,題材也早已過時,很難激起學生解答題目的興趣,使得學生對教材練習草草了之,浪費了鞏固知識、鍛煉自身語言運用能力的機會,自然也就達不到教材練習的初衷。而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練習系統比傳統的更新穎,更貼合當代小學生的興趣點,并且小學生正是好奇心旺盛、探究欲強烈的年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充滿著想要追根溯源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將學生所感興趣的事物與教材練習所結合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有關“聲母、韻母”的知識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了一小則聲母韻母的兒童歌曲,再根據歌曲引導學生進入教材練習的訓練,讓學生根據歌曲與所學知識點來進行教材聯系的解答,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教材練習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探究兩者之間聯系的興趣,認真、主動地思考問題答案,課堂氛圍也隨之變得活躍起來,教材練習系統的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2將練習與生活化所結合
任何教育的產生都離不開生活而獨立存在,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應用性科目,更是需要將生活所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語文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從而產生共鳴,在生活中感知到語文從而深化自身語文境界。小學生年紀尚小,思考事物的方式也比較簡單,因此教師在選擇相應練習時要用學生的視角,過于晦澀與復雜的語文理論知識練習不但會讓學生一頭霧水,在講解是也會費時費力,導致教學效率降低,而生活化的語言、題目不但便于學生理解,也更好開展教材練習訓練。因此,在進行教材練習時,教師要注意選擇一些生活化的練習題給學生進行訓練,確保題干的意思通俗易懂的同時,能讓學生在自身生活經驗中結合自身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找到答案,從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春天的夢》這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講解完生詞與課文后選擇了如下一個教材練習題:“請各位同學說一說你身邊的春天在哪里?你要怎么去尋找它呢?”。小學生心靈單純、想法奇特,對于這個與自己相關的問題都興致勃勃,主動與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紛紛舉手回答了自己身邊的春天與尋找方式,極大的活躍了課堂氛圍,讓教材練習訓練得到了高效化。
3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練習訓練
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不一樣,導致了學生學習進度有了差異,在進行教材練習訓練時,教師不可“一刀砍”地讓所有學生全部選擇某個題目,很容易導致優生缺乏新穎性,差生跟不上,所以教師在開展教材練習訓練時,要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選擇性的布置不同的任務:給進度稍差一點的學生一些基礎性題目,讓差生鞏固基礎,而對于進度比較快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選擇基礎知識為輔、自我思考為主的題目,讓學生在練習訓練下得到提升。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存在的進度差,讓所有學生的每一次練習訓練都能得到不同的收獲,提高自身的不足之處與開闊寬廣的視野,得到語文成績的整體性提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4對教材練習進行延伸與拓展
教材練習都是諸多教師所編寫出來的精華,能讓學生得到收獲與提升,但教材的篇幅有限,在編寫練習系統時并不能面面俱到,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對教材的練習題目進行延申與拓展,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與思想水平上舉一反三,從而開拓學生語文眼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教材練習后在此基礎上提高一個難度或者拓展一個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從而讓學生不斷得到進步與提升,在不斷的汲取知識中獲得滿足感,在主動思考與自我尋找之間探索更多語文的奧妙,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5結語總而言之,教材練習系統存在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要結合教材從多方面著手,在以教材練習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自身教學方式,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讓學生從多方面認知、學習語文,在教材練習中得到升華與提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培養學生相應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鄭淑煥.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課后練習系統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3.
[2]李巍巍.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課后練習系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鐘夢佳 單位: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檀溪鎮中心小學
- 上一篇:課題形式區分及國家級課題選擇原則
- 下一篇:語文教材教學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