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旁批設計初探

時間:2022-09-19 09:56:55

導語: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旁批設計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教材自讀課文旁批設計初探

摘要: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已經投入使用兩年有余,教材將課文分為了“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自讀”課文中的旁批設計可以說是最大的亮點之一,隨著部編本教材使用范圍大幅度提高,其優點日益彰顯,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索與改進。

關鍵詞:部編本;自讀課文;旁批

2016年秋季發行并開始使用的“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這套新的教材的使用面已經超過了70%,其覆蓋面還在擴大,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統編教材。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較之人教版教材具有極其鮮明的特點,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讀課文基礎上,加入了一定量的自讀課文,其意義是巨大的,對于此,陶行知先生曾說:“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讀游泳的書籍,做游泳的動作,縱然學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時候,還是要沉下去的。”而在語文教學中,自讀課文就是在教讀課文之后的“水”,通常情況下,通過教讀課的錘煉,學生掌握了技能與方法,從而實現“自由下水”的狀態。從這種意義上來講,自讀課文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自讀課文的設計中,最大的亮點莫過于加入了旁批的設計。

一.部編本自讀課文旁批的設計意義

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邊做批語。源自于古代的批注閱讀,是古人一種讀書學習思考的方式。之前的語文教材中,閱讀的分類較為混亂,部編本教材改變了這種狀態,將課文分為“教讀”和“自讀”,體現了教育觀念的變革,實現了由教師“教”向學生“學”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自讀課文中,在旁批的提示與指引下,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反思與深入探究,這乃是新舊教材跨越的成功點之一。

1.能夠優化新晉教師的教學思路

在現代大的教育背景下,我國教師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在于新晉教師的職前培訓有所松懈,流于形式,新教師們沒有經驗,也較少有科學的方案用來參考。備教材是教師教學能力必備的一點,雖然自讀課文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反思能力,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備教材的過程中去感受自讀課文中“旁批”的設計理念和思路,從而達到一定的指引方向的作用。部編本教材的編寫人員由三部分人員組成,一是學科專家,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先后經過14輪評審,100名基層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后才提交給教育部,因此新晉教師可以通過“旁批”的指引,對“教讀”課文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2.能夠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靜不下心認真研究與學習,缺少深入鉆研的精神,自讀課文中“旁批”的設計,實際上開啟了“他助讀書”的模式,在旁批的指引下,能夠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旁批來源于古人的“批注”,古人認為讀書需要記錄,將讀書時的及時感想寫于文本旁做以批注,有利于對文本的反思,同時能夠回顧自己讀書時的體驗,這種讀書的習慣不無道理,很多名人大家一直在保持。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講是很有必要的,在學生們進行經典閱讀過程中便可以深刻記錄自己的感受,避免快節奏網絡文化帶來的浮躁情緒,認真靜下心來讀書思考,回歸書本,回歸筆墨。

二.對于部編本自讀課文旁批的反思

在自讀課文中加入了旁批,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與反思意識。王本華曾提到:“旁批的設置是為了給學生的自主閱讀適時地提供一些拐棍或引發一些思考。”肖培東也提到:“教學中理當不能忽略這樣的課本資源。”可見旁批存在意義是巨大的。作為提高初中生自學與反思能力手段,其存在應該是動態生成而不是靜態呆滯的,是打開學生認知的“路標”,從目前的旁批來看,顯然是存在問題的。1.旁批模式過于統一。部編本自讀課文的旁批設計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但其設計模式過于強調目標的實現性與學科本位的現狀,很難關注學生實際閱讀需求。《溜索》一文部分旁批如下:(起筆突兀,一下把讀者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這樣干凈洗練的語言應仔細品味;這里直接寫“索”,有什么作用?)初中生對溜索較為陌生,不應生硬提出知識性語言(仔細品味、有什么作用?體會字的精妙),補充背景,學生會更好融入,實現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根據知識點設計旁批,對于文章掌握有一定好處,但不應使旁批模式固著于形式。2.旁批語言過于簡短,不足以達到“路標”效果。旁批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起到“路標”的作用,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方式。部編本教材主要是從文章中好詞好句、寫作手法以及亮點處進行旁批指引,寥寥數字,很難使學生把文本與實際聯系起來。(在《統一》中的旁批:怎樣理解“繁多是個謊言?”)就目前來看,旁批僅僅給學生提供了文本思路,并沒有其他太大的幫助,加之缺乏外延的背景材料加之教師的不重視,很難達到理想效果。3.旁批缺少“以生為本”的自覺性自讀課文中的旁批設計本意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路標”,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更多的是圍繞三維目標的實現來進行,當然這對于學生本堂課的學習還是行之有效的,但對于學生長期的閱讀與學習習慣上來看,還是有大幅度的可以進步的空間。如在《列夫•托爾斯泰》中的(為什么用“低矮的陋屋”來比喻外貌?文中還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閱讀時注意體會其特別的效果)編者除了讓讀者注意比喻,而且是注意新奇的比喻,而大多數學生的關注點仍然是將“低矮的陋屋”比喻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相,很難注意到新奇的比喻,所以在進行旁批設計時,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切實需求,以期達到最優的自學效果。

三.對于部編本自讀課文旁批的改進意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雖然部編本教材在實踐中儼然還不是很成熟,但教師假如能注重課程的利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夠幫助學生用好旁批,使旁批最大效果的發揮作用。同時,旁批的設計也應該更加的注重科學性與系統性的統一,并且以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背景為聯系,達到編者最初的意圖,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1.旁批設計要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部編本自讀課文旁批的設計目的本身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教讀課中教師講授的方法技巧等熟悉而后巧妙的運用到自讀課文中,試圖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路標”,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教師要真正的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使學生與文本甚至作者達到對話,我們試圖達到在旁批的指引下,自主學習相應的內容,并最終能夠脫離旁批,真正的使之內化與學生本心。要試圖提高學生的批判思維,更要因地制宜的對文本進行旁批設計,不應流與統一形式,使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成為空話、套話。2.旁批設計應以學生實踐為出發點。理論源于實踐,并且最終要服務于實踐。這也是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點,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定是能夠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接班人,因此理論聯系實踐尤為重要,并且在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中就曾提到“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就要求編者能夠將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最終能夠聯系起來,再將生活中的體驗返還到學習中來,正是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中,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而這一前提首先需要編者能夠更加的注重旁批設計以學生實踐為出發點,也就是語文的實踐性,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讓學生在鮮活生動又觸手可及的旁批中真正的進行自主學習,更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結語

總之,部編本自讀課文中的旁批設計起到了一個向導作用,是為了輔助學生更好的自學,當然目前仍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磨合與改進,但創新點仍然不可小覷,可以說部編本教材的出現,是一個新的時代,是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真正轉變的一個開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的一大進步,將學生最大的個人潛能挖掘出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希冀的,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可能就是基于自讀課文旁批設計這一小步而開始的。

參考文獻

[1]王本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設計與教學實踐[J].語文建設,2018,(6).

[2]肖培東.桃樹蓄夢想,旁批巧助讀———我教《一棵小桃樹》[J].語文建設,2018,(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宋慧杰 單位:喀什大學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