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4 05:13:00
導語: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前我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中年級開始,每學一篇課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津津有味地讓學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寫人物的語言?”“對表現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內容充實,把力用在點子上,其實這樣的分析除了對付考試,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并無太大的作用?,F實的情況是學生能夠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卻較少運用比喻句;能夠分析人物的各種描寫,但在寫人的作文中卻把人寫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這樣教語文知識,除了對付考試,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何實際意義?下面是筆者就產生這個誤區的主要原因進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幾點解決方法:
一、產生這個誤區的主要原因:
目標把握上的錯位。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奔匆寣W生能夠讀得懂,并能積累較多的語言,以至能夠說,能夠寫,運用語言這種工具進行交際。可是現在較多的老師把閱讀教學目標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段落結構、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以及遣詞造句、布局謀篇方面的特點等。雖然這些分析與運用語言有一定的聯系,但它絕對不是小學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學要求認識上的越位。教語文的老師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種方法,不知用哪一種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較隱晦,自己讀了幾遍,也不能明確把握中心,必須借助一些參考書才能把唯一標準的答案很困難地搞出來。受過一定專業訓練的教師尚且如此困難,哪以怎能叫剛剛入門的三、四年級的學生去分析文章呢?
在語言學習上的不到位。長期以來,由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放在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個教學過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傾斜,嚴重忽視了語言的積累,很少進行運用語言的訓練。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訓練時間分配上,比例嚴重失調,幾乎不成比例。語文教學一直存在著這樣一種誤解,以為學習語言的關鍵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會運用,但真正積累下來的不多,會靈活地在自己說話、寫文章時用的少得可憐。
二、走出誤區的方法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引導學生形成閱讀期待,進行閱讀反思、閱讀批判,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3、語法和修辭知識不能單獨從課文中拿出來學習,應該放到課文中隨文學習。
- 上一篇:語文精要教學論文
- 下一篇:財政監督機制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