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理解詩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8 04:07:00
導語:語文理解詩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因古詩的作者距今年代久遠,其社會歷史背景學生不易理解,故在體會“詩情”方面頗有難度,不少古詩課都上得死氣沉沉,從理解詩意到背誦到默寫,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不過是機械地“操作”過程,學生并未真正理解詩意。
在近十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對古詩是情有獨鐘的,每次課上學生也是反應熱烈。因此,我愿將自己教學古詩的一些體會在這里與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我所選用的教材是第11冊第三單元第六課《古詩三首》,三首詩分別是《暮江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贈汪倫》。
一、興趣,從預習開始
課堂教學應是在師生的協作中達到其目的,學生課前的預習則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興趣,往往從這里開始。安排預習內容要使學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擴散”的方式。所謂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預習中讓學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帶著這種初步的認識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我安排的預習題是:
1、《暮江吟》中哪兩句是寫景的,寫的是什么樣的景?哪兩句是抒情的,抒發的是什么樣的情?(我為詩確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兩句詩經常為人們所傳誦,請指出是哪兩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鄉之情)
3、《贈汪倫》中有兩句用了對比的方法表現了李白與汪倫的情誼,請問是哪兩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語言樸實,情感真摯)
顯而易見,對三首詩的核心處理各不相同,《暮江吟》側重于詩的風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則旨在突出情感,《贈汪倫》則偏向于寫作手法。這樣做一方面是扣住詩的特點,另一方面則是從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考慮的。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去預習三首詩,當然比讓學生用“理解詩句”這一種方法預習三首詩有趣得多。
二、設問引入,妙趣橫生
在學習《暮江吟》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明是個喜歡文學的孩子,他非常喜歡唐詩。小紅同樣是個文學愛好者,所以兩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對小紅說:“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代表。今天,我講一個李白和白居易賽詩的故事……”這時,小紅打斷了小明的話:“對不起,你弄錯了!”請問,小明錯在哪兒呢?
由于這一問題涉及到的是兩位詩人的生辰、卒年這些細節問題,所以多數學生恐怕答不上來,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敘述及設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懸念在這里發揮了作用。這時我再告訴他們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則于公元772年才出生,兩人生活在兩個時代,是見不著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是這樣引入的:小明在小紅的幫助下糾正了自己知識上的錯誤,知道李白與白居易不在一個時代,于是他又接著說:“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不過比起杜甫來,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藝,不僅能作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和畫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時,小紅又指出了小明話中的錯誤。同學們,小明錯在哪里了?(“杜甫”應改為“王維”)這樣做,一改作者及其所處時代背景的介紹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學生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要盡量使兒童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愉快而非苦惱的事。基于此,我在新課引入這一環節的設計上吸取了一些綜藝節目的手法,力求接近兒童心理,這樣,也使學生懷著好奇心進入到教學中來。
在學習《贈汪倫》一詩時,我的引入是介紹式的:在唐代詩人中,李白是最浪漫的。他的詩不僅想象豐富、獨特,而且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李白是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詩人。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不向權貴們低頭,卻與平民百姓有著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要學習這樣一首詩……
這一介紹中,突出介紹了李白的性格特點,因為文如其人,扣住此點介紹,通俗易懂。之后以介紹內容方式引出課題,目的是使學生由淺入深,在預習后對本課有了再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克服畏懼心理。
縱觀三首詩的導入,各具特點,當然,上課時如何安排教學將取決于教師本人對教材的理解。
三、二次創作,詩意盎然
古詩的教學特點是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這是不可改變的。然而,教師應設法使之更具趣味性,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魅力。所以,我在教學“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這一環節時,首先是將預習題再次出示,要求學生交流自己對預習題的理解,這一安排達到了讓學生互幫互學的目的,同時也為教師后邊的指導打下了基礎。之后,師生合作將詩句意思弄懂,在大部分學生已表現出對詩句的理解后,我以“二次創作”作為對整堂課教學的鞏固與提高。
何謂二次創作?就是讓學生在直譯的基礎上再進行文學加工。
之所以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詩的表現形式與其它文學形式相比,與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方式相差太遠,這也是使學生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而古詩的限制又更多,學生難免不發怵。因此,在近幾年的古詩教學中,我增加了“二次創作”這一內容,讓學生也來嘗試作詩。
下面是幾首學生的創作:
《暮江吟》
余輝灑落江水中,
一半青來一半紅。
深秋月色令人醉,
遍地珍珠天上弓。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自一人做客他鄉,
每逢佳節格外思親。
猜想家人登高遠望,
遍插茱萸少我一人。
《贈汪倫》
李白坐船上,即將去遠行。
忽聽河岸上,傳來踏歌聲。
眼前桃花潭,潭水千尺深。
卻難比汪倫,與我情意真。
二次創作的設置不僅吸引了學生,最重要的是達到了培養學生能力,使之樂學的目的,也為學生以后接觸古典文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 上一篇:語文生活教育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語文看圖說話寫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