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2 09:44:00

導語:作文教學能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文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一)觀察能力是寫作能力的基礎,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起跑線。魯迅先生說過:“寫作時第一需要觀察。”觀察能力是指學生借助感覺器官感知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并覺察事物特征的能力。在作文的能力結構中,有了觀察能力,就有了作文的心理準備,就有了寫作的前提和條件,反之,就失去了寫作能力的基礎。文章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要使學生能夠通過作文把客觀世界的某一點真實面貌本質地反映出來,就必須給學生洞察世界的眼睛,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沒觀察或不會觀察,眼前的一切將會是模糊的一片,散亂的一堆,甚至會熟視無睹。從佛羅基奧指導達·芬奇畫蛋,福樓拜教導莫泊桑觀察街市來往車馬有什么細微差別的故事中,我們不難體會觀察能力對他們藝術造詣的深刻影響。試想,白居易如果沒有經過對荔枝外殼的顏色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仔細觀察就寫不出《荔枝圖序》;朱自清如果沒有月下觀看荷塘美景,就寫不出《荷塘月色》這膾炙人口的佳作。觀察不是孤立的,作為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記憶、想象等共同構成人們思維認識的整體。如果我們的觀察眼光,能透過紛繁蕪雜、五彩繽紛的生活現象,注視它的發展趨勢,洞察它的未來,那么,就能敏銳地捕捉到剛剛萌發的幼芽,寫出富有新意、別具一格的文章。

生活是一切文藝創作的源泉,我們務必培養和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學會觀察,讓學生通過日記等形式,隨時記錄下生活中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人和事。仔細觀察上至天文,春秋季節的更替,氣候陰晴的變化;下至地理,滄海桑田的變遷,涓涓細流的匯聚;再到飛鳥魚蝦的生活習性,騾馬走獸的龍騰雄姿;從宏觀世界的天體運行,到微觀世界的核子裂變;從渾樸天琢的大自然,到萬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斷汲取時代的活水,為寫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語文教學大綱規定,每個學生高中階段“課外自讀不少于300萬字”,這是對學生閱讀的最低要求,是下限。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并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周期性較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廣積博蓄,厚積薄發,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入手,指導他們反復品味課本中的重點篇章,背誦精彩的語段;還要依據各類文體的寫作特點,提出閱讀重點,點化閱讀難點,教給閱讀方法,用好教材這本范本;教師還要定期給學生推薦一些必讀書目,介紹一些報刊雜志,范讀一些美文華章;要求學生床頭桌前,常備一些可讀的東西,閑暇時間能讀多少讀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

(三)想象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制高點。想象能力是指學生在長期觀察、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受靈感的驅動,運用形象思維,利用大腦對曾經知道的各種有關事物的形象,根據時空上的聯系以及事物間的類似性差異性聯想到另外的事物,并加改造,從而創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高爾基說:“想象在本質上是一種形象的思維,藝術的思維。”缺乏想象力,就如同失去了作文的動力裝置,即使勉強寫出文章,也會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無病呻吟,蒼白無力,面目可憎。人們常把想象比作文學的翅膀。有了想象,就會像劉勰所說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想象可以將日常觀察、廣泛閱讀的內容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華,改變思維方向,達到“聽唱新翻楊柳枝”的境界。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的實在因素”,它“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總是有限的,想象也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前進,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中學生正處在青春萌動時期,喜歡幻想,老師應當因勢利導,積極調整學生的心理指向,設法讓他們的想象力在作文中鮮活起來、迸發出來。

(四)創造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是作文成功的一塊藍寶石。創造能力是指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思維,創造出人們從未知覺過,甚至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形象的能力。它的基本精神是再造形象,而不是再現形象,它的心理機智是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和求異性。有了創造精神,學生就會不斷發現新信息,提出新見解,寫出新形象;沒有創造精神,寫出文章來常常是構思雷同,千篇一律,缺乏富有特色的文字和創造思維的閃光。高爾基說:“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是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能燃燒起來。”高爾基反復強調的“勞動”,就是培養創造性能力的勞動。當創造性思維的藤蔓不斷延伸的時候,必將開出璀璨的創造之花,結出豐碩的創造之果。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使人類邁進了信息時代,黨和國家強調素質教育,把發展創造思維,培養開創性人才工作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來抓,是因為四化大業呼喚奮進意識;世紀偉業呼喚創新人才。創造能力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精神,激勵學生尋覓不曾發現的新天地,從熟視無睹的日常瑣事中抓住一點或幾點閃光的東西,開啟眼界,涌動文思,筆下流出清新的活水。比如發散思維中逆向思維就是一種創造能力,其意義在于強化獨立思考,求新求變,改變思維方向,構筑一片新天地,像作文《就是要“班門弄斧”》《也談“愚公移山”》《知足者未必常樂》等就是典型例子。

(五)表達能力是作文能力結構中必備的“硬件”。寫作如同繪畫、雕塑,光靠觀察、閱讀和聽講是學不會的。表達能力是指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利用知識儲備,采用各種手法,準確、形象而富有創造性付諸語言和筆端的能力。一個學生有材料不會編排,有事情不會敘述,有道理不會議論,有感受不會抒發,運用表達手法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較差,文章就難以寫好,而提高表達能力就必須在寫作實踐上下功夫。中學語文大綱規定:學生“作文每學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類練筆不少于3萬字。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這是一種量化指標,是作文訓練中必須做到的。在作文能力結構中,表達能力居各種能力的核心地位。加強基礎訓練,提高表達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要學生掌握相當數量的文字,擁有比較豐富的詞匯,熟悉各類體裁文章的特點,明確其寫作要求,能夠獨立構思,正確立意,恰當選材,合理布局,熟練掌握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這是作文的基本功。其次是多動筆、勤練習。寫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提高表達能力的關鍵是多動筆,要提高議論能力,可以常寫些一事一議、就事論理的短論雜文等;要提高記敘、描寫和抒情能力,可以多寫一些記人記事的速寫、隨筆等。除了作文課外,還可以結合課文中出現的肖像、場面、景物、心理描寫等,啟發學生寫寫小品之類的東西,有的只是一個特寫鏡頭,有的只是一個生活場面,一個環境片斷,可長可短,不一定追求完整,達到訓練目的即可。另外,有機會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征文競賽、演講比賽,還可組織一些口頭作文,即興演講,這對提高表達能力十分有益,也特別重要。“廣讀書胸中有本,勤作文筆下生花”,我們要采取多種手段,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長期培養和訓練,使學生的表達能力日有所進。

寫作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智力活動,它可以反映一個人知識范圍大小,認識水平高低,思維品質優劣,寫作能力高下。中學生作文能力能否優化,有賴于觀察、閱讀、想象、創造、表達以及從屬能力等作文結構能力的協調發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論”所揭示的,構成木桶的哪一塊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則,必然影響木桶的容載總量。這些能力結構因素統籌兼顧,同時培養和訓練,作文能力的后勁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標才可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