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業有效性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2 10:50:00
導語:語文作業有效性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
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布置適當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文試就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條件作初步探討。
一、作業的性質
作業性質是影響學生作業有效性的首要條件。這是因為,作業的性質直接關系到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參與度、作業完成的數量與質量,從而制約著作業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與作業性質有關的因素主要有:難度、趣味性、意義、相關性和多樣化等。
1、難度
難度是指作業對于學生現有實際能力水平的難易程度。作業的難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標準,它常常隨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同一作業,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對那些能力低的學生卻可能極為困難。作業的難度還取決于它所包含的新內容的多少與教師曾給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業的難度過大,學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卻步,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功率就會大為降低。教師布置作業時應將難度控制在適當的水平上,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并取得高成功率。
2、趣味性
作業的趣味性是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業的趣味性依賴于作業的呈現形式和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作業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言語的、圖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實物的、觀察的、操作的和體驗的。學生對它們的興趣,其表現因人而異。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那些充滿色彩、活動多變、富有刺激的作業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用大部分時間興致勃勃地從事作業,而且會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卻未必如此,因為他們更可能樂于從事思辨色彩較濃的作業。
3、意義
如果一項作業既新穎又適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經驗背景,那么學生通常會覺得這項作業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生對于他們自以為有意義的作業,往往會認真努力、堅持不懈,富有創造性地完成。而對于那些他們覺得沒有意義的作業(如將一個生字連續寫30遍)常常草草從事、敷衍搪塞。
4、相關性
作業的相關性是指作業任務與所期望的教學目標相關聯的密切程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作業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內在聯系,所布置的作業不能偏離教學目標,而應該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說,作業要有高的相關性,能夠為特定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運用和練習的機會,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當學生認識到作業與他們的學習目標聯系時,會付出必要的努力去完成。
5、多樣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并用有助于增進學習的效果,消除學習活動中的疲勞。同樣,作業內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樣化,也有助于克服作業活動中的單調乏味現象,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當教師布置一些內容活潑、形式多樣,解答方式各異,又能使同一課題得到多種練習的作業任務時,學生的參與水平就會有較大提高,作業的質量也將會明顯改善。
二、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制約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學生對于所布置作業的準備是否充分、教師對于作業的指導是否明確,都影響著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功率。為了充分地組織、管理和提高作業活動的效果,教師對作業的指導應考慮以下一些因素。
1、學生進行作業的準備
學生作業的準備包括物質準備(如必要的作業用品,良好的作業環境)和精神準備(如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態度)。如果學生對布置的作業準備充分,他們便能順利地完成,不會出現挫折情緒。當學生對作業有明確、清楚的理解時,他們通常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成功地完成作業,而高成功率又激勵他們在將來付出更大的努力。為了幫助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應詳盡地解釋題意和示范作業要求,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例題,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練習。
2、完成作業的標準
向學生提出作業應達到的標準,是對學生作業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控制的有效手段。當學生理解了完成作業所要求的標準時,他們的專注程度將會大大提高,專心致志于達到規定的標準。如果缺乏必要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的作業將處于自流狀態,學生會表現出懈怠和潦草應付行為,作業的效果自然也就降低了。
3、作業進展的監控和指導
對學生作業的進行過程作必要的監控和指導,是提高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能定期檢查學生作業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矯正和指導。在課堂作業期間,教師還應經常在教室內走動巡視,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開展個別輔導。一些研究表明,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所用的時間與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呈明顯的正相關。顯而易見,如果學生在各自座位上從事作業活動而無監督,往往難以產生高的參與度與成功率。與此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從事作業的進展情況進行經常的監控,在必要時給作業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如幫助學生明確作業問題的性質,提示作業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增進。
4、了解學生作業的獨立性
作業獨立性是指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程度。認知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的認知方式有兩種基本的類型:場獨立性和場依賴性。場獨立性的學生更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嚴謹仔細,不易受暗示;而場依賴性的學生更喜歡用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容易受環境的暗示,希望得到教師的提示。所以,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獨立程度,確定班級中哪些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作業任務,哪些學生需要詳細的指導。這樣,教師就可以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使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在作業活動中都有所收益。
5、合作學習的安排
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從事作業活動過程中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通常情況下,合作學習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作業的完成率和成功率也可望達到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對學生進行編組:一是按學生的不同能力混合編組,即將能力差的學生和能力較強的學生編在一組,使差生在必要時得到一些幫助;二是按學生的交往關系編組,即把相互視為朋友的學生編入同一小組,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可以促進作業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師應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分組,給予必要的指導和監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三、學生的參與度與成功率
1、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的作業參與度是指學生在作業任務上專注和積極參與的程度。衡量學生作業參與度的指標,通常是學生在作業上所花費的時間量。有幾種學習時間變量與學生的參與度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作業分配時間、作業占用時間、作業從事時間和有效作業時間。這些時間量度相互關聯,表征了學生參與作業的不同程度。
作業分配時間是指教師分配給某項作業的時間量。學校每天給不同的學習活動所分配的時間比例,常因學校和班級不同而有所不同。費西(Fisher)對46個小學班級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這些班級中,學校一天的58%左右的時間分配給了語文、數學等科目,24%的時間用于音樂、美術、講故事等活動,而18%的時間用于非教學活動,如活動之間的轉移過渡、課堂等待、課堂管理等。
作業占用時間是指學生用于做作業所占用的時間量。一般地,學生很少把教師所分配的作業時間全部用于從事作業。我們把學生用在無關活動上的時間叫做消磨時間。這是由于學生有可能在教師布置作業時沒有予以足夠的注意,或卷入與同學不必要的人際交往、沖突等。
作業從事時間指學生實際用于作業的時間量。它與作業占用時間量不同之處是,在作業占用時間里,學生可能貌似做作業,但實際上都在做一些不相關或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有當學生從事與作業相關的活動所用的時間,才是作業從事時間。
有效作業時間指學生取得高成功率的作業時間量。這一術語的使用就把富有成果、有效的作業從事與沒有成果、無效的作業從事區別開來。有研究指出,成績低的初中學生,有效學習時間量平均只有40%,成績高的初中生,有效學習時間高達85%。這表明有效作業時間與成績高低呈正相關。
以上分析了作業時間的不同使用情況以及它們與學業成績之間的關系。還應看到,這些關系的實現與否依賴于多種因素,如作業的迫切性和教師組織學生從事作業的教學技能。研究表明,作業時間與成績進步之間的正相關,僅僅出現在那些執著追求學習目標的實現和布置可能產生高成功率作業任務的班級里,并且在學生作業活動過程中,教師進行了及時的監督、指導和矯正。否則,即使學生為完成作業而占用的時間量相當多,學業成績的進步也不會很大。因此,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尋求促使學生成功地完成作業任務的有效辦法。
2、作業的成功率
作業成功率是指學生在一項作業任務上所獲得的正確答案平均數的百分比。作業成功率應看成是作業效率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表明,和成功率低的作業任務相比,對應于成功率高的作業任務,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參與度都比較高。換言之,作業成功率的高低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成績之間呈正相關。研究還發現,與高成績相聯系的作業任務,其成功率達65—75%,與低成績相聯系的作業任務,其成功率僅為25—35%。此外,高成功率對小學低年級和能力差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中等成功率(可能由于作業難度較大)適合于較高年級和能力較強的學生。
高成功率和成績之間呈正相關,原因在于:第一,高成功率保證了作業時間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學生不必因翻來覆去地改正錯誤而浪費很多時間,從而提高了作業的效率;第二,高成功率表明,作業任務在適當的難易水平上,有利地保持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生努力完成類似的作業;第三,高成功率還表明,學生對作業準備充分,不必經常尋求教師的幫助,這使得教師可以有機會為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及必要的特殊輔導,從而有可能提高每一個學生的作業成績。
- 上一篇:政府行政輿論監督論文
- 下一篇: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