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提問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2 11:30:00

導語:語文課堂提問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堂提問教學論文

一、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遣詞煉字的奧妙。如教《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戰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時,若教師隨便發問:這體現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學生乏味的。如果教師能抓裝三笑”做文章,讓學生思考:“笑了笑”、“笑起來”、“笑著”三者可以調換嗎?各表達了什么感情?這就具體多了,細微且有趣味,學生的思維會一下子活躍起來:“笑了笑”表現了志愿軍戰士態度謙遜和藹、胸懷寬廣美麗和“苦了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的思想;“笑起來”表示志愿軍戰士對祖國的思念是刻骨銘心的;“笑著”表現了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的精神。并且,學生還可從“三笑”不可調換的語言事實中認識到何謂用詞準確的道理。

二、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體會課文的言外之意。《變色龍》通過對話,生動地描述了奧楚蔑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對赫留金和小狗的態度隨之變化了六次的經過,揭露了其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卑鄙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課文中“那群人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的情景提問做文章,讓學生思考:那群人為什么對著他笑?難道他們會嘲笑一個受害者嗎?赫留金難道是咎由自取嗎?同學們立刻會悟到:兩者都不是,他們是笑“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是指桑罵槐,是對奧楚蔑洛夫的無情鞭撻;是表示在沙皇高壓統治下的人民對統治者走狗的蔑視,是預示革命風暴的到來。由此可見,教師的巧妙設問,能大大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的思維迸射出耀眼的火花來。

三、能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學以致用。如《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學,優秀的教師不會滿足于使學生掌握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所體現的哲理上。他們會通過一些巧妙的設問,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實際生活中:同志在民主革命時期巧妙地應用了《愚公移山》這則寓言,說中國人民頭上也有兩座大山,指的是什么呢?待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發問,那么現在我們面前有大山阻礙嗎?若有,應是什么呢?讓學生展開討論,教師給予暗示,最后概括出結論:貧窮、落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現在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四個現代化,就是要搬走這兩座大山,我們堅信,只要像愚公那樣,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堅持奮斗,我們的目的就一定能夠達到。這樣學生的思想就不會被課文的圈子所束縛,把死知識變成了活知識,思維也不會沿襲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