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訓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2 11:51:00
導語:語言文字訓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6年,我省小學語文教學在教改方面最突出的成績,就是“語文教學一定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觀念已成為全省絕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尤為難得的是,廣大教師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創造了許多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方法、好經驗。但是,在每一堂課的40分鐘里,如果要真正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還需要在時間、精力、群體研究上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教學存在的問題表明如何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們應該繼續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上下功夫,動腦筋,想辦法,出經驗,真正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可操作,有模式,落實處,見效果。
課堂教學是學科課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主陣地。首先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和基本摸式。我們認為,在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思考、交流、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在這里,讀書是基礎,思考是關鍵;交流能讓學生在童心童語的氛圍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發揮班級授課的憂勢;練習則使知識得到鞏固和積累,并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開始初步的運用。很明顯,這些環節都是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因此,如果教師的指導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步入語言文字訓練的軌道而不致陷入“發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滿堂灌”的覆轍。當然,“教師指導”是至關重要且需精心設計的,否則,訓練的效果就會不佳。這里,首要解決的又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問題。從我省許多老師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課堂教學經驗來看,先掃除障礙(生字、難詞、有關背景、知識等),重點抓好識字寫字;接著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結構;繼而精讀課文(或片斷),側重語言訓練;之后勤讀背誦,加強語言積累;最后遷移練習,促進語言運用,應該是我們語言文字訓練課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當然,模式的把握和運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這一摸式中的后三個重要程序,做到語言訓練(包括分析比較)有重點,勘讀背誦(全文或片斷)有積累,遷移練習有運用,那么,語言文字訓練的目標不難達到。
其次,要真正落實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在具體操作上應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規定。比如,40分鐘的課時目標要明確單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方面的教學目標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目標要非常具體且數量不能過多,最多也不應超過三項。因此像作文訓練課“教會學生按人物動作的先后順序說。寫,語句通順連貫”的課時目標是訂得具體且切實可行的,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課時目標卻訂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讀為本”、多讀課文是一節成功的小學語文課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語課堂的40分鐘內,如果聽不到瑯瑯的書聲,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節課,學生至少應該有10分鐘以上的時間用來讀書,包括朗讀和默讀。這樣,到課文教完時,我們期盼“低年級學生對全篇課文,中高年級學生對重點句段能背誦”的要求,不僅可以達到,而且不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又如課堂練習,包括書面練習,每節課也都應有具體安排。現在有一種把書面練習都放在課外的不良習慣,這實際上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從語文的角度來說,小學課外的語文學習應是閱讀課外讀物和自由練筆,所以我們認為書面練習,包括作文一般都應在課內完成。還有,指導學習方法,這既是完成中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讀書”廣自能作文”的目標所必需,也是提高語言文字訓練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學法指導應該是全盤考慮、分項設計,做到有序、有機的滲透。即使眼下一時達不到,我想也應該增強學法指導的意識,做到對單元、課文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學法指導,力求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學習方法、學習語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在指導學法的隨機滲透和專課講授兩種方法中,我們更加提倡前者,它更便于學生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在參與領悟、體會、總結中,更加深刻、更加具體地把握祝。
為了保證以上這些根本要求和硬性指標的達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一些問題。第一,應精當講解。每節課不論是思想內容的理解,還是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訓練,教師的講解都應當十分精要和恰當。當前在這方面的一個通病,是凡事均搞“聯想”、搞“發散”。“聯想”、“廣發散”是思維訓練的極好形式,但運用必須適度,以教材允許和學生能做到為宜。第二,要精簡提問。提問力求具有啟發性、導向性和示范性。有的地方為了克服以“提問式”代替“啟發式”、以多提問來釀成“課堂活躍”的弊病,硬性規定一節課中老師提出的關于內容理解上的問題一般不超過五個,但卻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必及時反潰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答問、提問、交流,要及時進行評價,組織學生討論,對的肯定,錯的糾正,并簡述原因和方法。這是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的最好契機,最能給學生──不止于答間的個人,而是全體──以深刻的印象。高明的教師是從來不放過這一時機的。書面作業完成后,應要求學生自我檢查或互相檢查,然后盡可能地有重點地在課內評價和反潰第四,有自學時間。這里的自學是指預習,朗讀前的準備,回答問題前的思考,查閱資料、草擬提綱、質疑問難等學生個別的學習。這種學習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訓練過程中知識和能力內化的必經途徑,也是課堂教學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體現。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巡視指導,矯正反潰。
此外,在訓練中值得我們注意的還有:一是必須面向全體。這是社會主義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特征。在課堂訓練中要盡量設計、創造全體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活動的時機,要避免課堂訓練是少數幾個尖子學生輪流表演的毛玻有人提出一名優等生在一節課內的發言不得超過三次是有道理的。這在確定教學目標和進行具體訓練過程中,都應引起我們高度注意。與此有關的,二是勿忘輔導后進生。除了在教學全程中必須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熱情地而不是歧視地對待后進生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后進生以適當的訓練機會,并在學生自學或回答問題時,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三是加強課外指導。在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控制學生的家庭作業量的前提下,要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特點,搞好課外閱讀和自由練筆的指導,這是課內訓練十分必要的補充和延伸。實踐經驗表明,一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特別是后來在語文上有所建樹的學生,大多得益于這一方面。因此,可以說它也是提高訓練效率的一種手段。與其讓學生用課余時間去做一些機械的、枯燥的練習,還不如讓他們去豐富多彩的語文園地倘徉(當然也需要引導),后者的效果肯定比前者的效果好,我們的教師應懂得這個辯證法。
愿新的一年里,我拾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有長足的進步,獲豐碩的成果。
- 上一篇:公共政策分析公共原則論文
- 下一篇:酒店總經理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