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測驗弊端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3 06:33:00

導語:語文測驗弊端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測驗弊端管理論文

[內容]

測驗是教學結果的反映,而現行的小學語文測驗,尤其是小學升學測驗,起不到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學業的作用,在有些方面甚至與現行的培養目標相抵觸。其中的弊端顯而易見,突出者有四:

一是測驗過程不科學。一次規范的小學語文測驗過程,應包括決定測驗目的、制定測驗大綱、編制雙向細目表、編擬試題、組合成卷、試測、施行及評分、分析測驗結果、解釋分數從而最終滿足測驗目的等這些步驟。但是目前學校組織的單元測驗、期中期末測驗,或市區統一命題,或由題庫組合成卷的升學測驗,都是臨時組織教師憑經驗命題。既無雙向細目表,題庫中的題目也不經試測、校正就直接施用,對測驗結果也不作質量分析,一些基本問題如信度、效度等也無法作科學的回答。

二是測驗內容不全面。目前小學語文測驗卷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基礎知識、閱讀分析、作文。這種結構的試卷無法反映學生聽、說能力,也不能體現現代社會對人際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作文題無法準確真實地反映學生寫作能力,臨場套題、考前背題大有人在,使語文測驗的可靠性下降。

三是測驗考編制技術不規范。小學語文測驗卷中常有語法性、知識性錯誤,導語不明確,各類題型的編制不符合題型要求。如判斷題本身蘊含暗示性詞匯;選擇題的選擇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項;填充題的語境不完整等,干擾學生正確答題。

四是評分和分數解釋缺乏客觀性?,F行小學語文測驗評分標準有誤時有發生。最有代表性的是1995年7月發生的四川省江津市三名畢業生狀告當地教委?“自作自受”一詞讀音一案。兩種針鋒相對的答案來自兩種權威性的出處,誰是誰非.連法律都難以決斷,評分難以標準化為典型之至了。在一張二年級的語文試卷中有一道選擇題:天空是A.藍藍的B.灰灰的C.青青的D.白白的標準答案是A,出處是語文課本。但是天空怎么不會是“灰灰的”呢?這樣考死的語言,語文測驗豈不是走進了一個狹隘的死胡同。小學語文測驗,是衡量語文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根據現代社會發展對小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針對現行小學語文測驗中存在的弊端,小學語文測驗的改革必須以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為宗旨。

首先,在測驗內客方面,應突出能力的訓練和考核。

小學語文測驗應該結合具體課文內容、知識,著重考核學生理解力、判斷力、綜合力、查找資料和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考核學習和動用知識的能力,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新知(對于學生個體)的能力。為此,語文教學內容和方法,也應有所改變,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能力,既要注意傳授知識的系統性,又要格外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發展”知識。美國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語文開卷測驗題是要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運作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會覺得很荒唐,但就是這個荒唐的題目卻讓一位移居美國才一年的中國學生寫出了20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綢之路到五星紅旗,洋洋灑灑,令人驚嘆不已。這篇文章甚至還分章分節,文后還列出了參考書目。他不是神童,只是他學會了利用。

一位美國教師說得好,對學生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范文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尋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夠記憶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既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

其次,在測驗時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并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除閉卷筆試外,還可以經常采用開卷課堂筆試、開卷課外筆試、課堂小組討論、口試等方法,調動起學生智力活動的高度熱情,把某種心理壓力下的被動答卷變為強烈興趣下的主動探求。這樣,既能考核學生的語文水平。又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要給學生更充分的發揮余地,允許給分有一定的彈性。應特別注意鼓勵獨創精神,凡有新穎解法和獨到見解,即使解答不完整、不全面甚至結果不完全正確,也應酌給高分,而絕不能對照某個固定的答案,相一致的就給高分,稍一偏離就予減分——這是對獨創萌芽的扼殺,對盲目順從的鼓勵。

第三,在成績的使用上,要強調個人的縱向比較與教學目標的具體比較,不與他人作橫向比較。

平時的語文測驗是為了取得教學反饋信息,因而在測驗成績的使用上,要強調與教學具體目標相比較,以檢查教學的實際效果,改進教學工作。對學生個人來說,還應進行個人的前后比較,借以發現學生的進步程度及與教學目標的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不能把成績考試競爭化,列榜排名次,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學生間的橫向比較上,引到幾分之差上。一些單元測驗甚至可以只“點評”,而不打分,或把學生的測驗結果所反映出的水平、進步程度、與目標的距離用分數或符號記錄在學生成績冊上,但不寫在試卷上,不向學生公布。這樣說,并不是要取消學業成績評定,只是說不應將每次測驗結果都分數化、等級化,使學生只關心分數多少,而不注重試題解答的對錯和評語;更不能單純地逐分排名次,引導學生去爭分數、爭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