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特征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4 05:37:00
導語:課堂特征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語修訂版《大綱》將“原大綱”中的“聽話?說話”修改為“口語交際”。人教社小語教材也從第一冊開始,把原“基礎訓練”中“聽話?說話”的內容獨立出來,修改為“口語交際”,作為一大部分教學內容安排。這當然不只是名稱的改變,而是體現了對此在認識上的發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廣的涵義。
首先,是社會需求的變化引起了對口語交際能力重要性認識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實施,我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靈活開放、自由競爭的態勢。人們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與勞動技術,交流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擇業、事業競爭、開展多樣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渠道與機會,社會交際活動空前廣泛、活躍和頻繁起來。由此,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更經常地擔負起了每個人社會交際的效率甚至成敗的重任,顯得更為重要。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其次,是社會口語交際實際的需求對口語能力訓練的要求有所提高。以前小語教學中“聽話?說話”訓練的要求僅為“聽別人講話要專心,能理解內容。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養成邊聽邊想和先想后說的習慣。聽話、說話要注意文明禮貌”,這是一種內容較為單純、固定,可以聽后慢慢回味理解和說前從容組織語言,單方面活動的聽說能力訓練。修訂版《大綱》根據社會口語交際實際的需求,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不僅包括“聽話?說話”訓練的基本要求,還提出了“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參加討論能說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別人請教,有不同的意見與別人商量”等要求。并且強調:“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見,口語交際教學還包括針對交際環境、對象、情態和交流目的、內容、重點以及變化情況,應有的聽說態度、神情等待人處事能力的培養,以及迅速、準確理解別人的意思,敏捷地思考,臨場快速組織語言清楚巧妙表達自己的意思等靈活、機智的思維能力和口語感悟、表達能力與習慣的培養。這是一種內容豐富多樣且多變,思維、表達靈活、機智,雙向或多向互動的口語交際能力訓練。其要求顯然有較大的擴展與提高。
1.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和今后社會交際實際,著力培養切實的基礎口語交際能力,著眼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首先,要體現出切實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所謂切實性,就是要選擇學生學習、生活交際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內容教學,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學習體會交流,課外閱讀交流,手工、游戲介紹,對喜好的動物、植物的情感的交流等,使學生有話可說,愿意交流,滿足日常學習、生活交際需要;所謂基礎性,就是教學內容能體現學生的基本生活,所需交際語言符合學生口語基礎,通過訓練,規范學生口頭語言,培養其基礎口語交際能力和基本正確的交際態度與語言習慣;所謂發展性,就是還要兼顧學生今后社會交際需要,適當選擇一點社會生活交際必要的內容,例如:模擬擇業時根據職業要求介紹自己的專業能力與特長,模擬營銷活動中揣摩顧客心理介紹商品性能、特點,以及文化學習、社會生活問題辯論、采訪、交涉和看病、買東西、接待客人等,訓練學生社會口語交際的初步能力,以利今后的發展。其次,還要具有可交流性,適當避免那些內容單一、確定的“看圖說話”式或簡單是非關系的內容,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與表達,體現出交流的價值,激發起交流的興趣,保證訓練實效。
2.創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形成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能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和諧民主的氛圍則是大膽進行口語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學中一定要依據教學內容,盡量模擬社會生活交際實際創設情境,形成良好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情境氣氛中產生交流欲望,自由無拘無束地參與。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3.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
這是口語交際訓練不同于以往聽話或說話訓練的一個顯著特征。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交換思想、看法、意見,交流經驗、成果、情感,或者買賣東西,尋求幫助,交涉事情等待人處事的活動,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因此,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要有雙重的角色意識,注意角色的轉換。除指導點撥時,師生之間構成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像日常社會口語交際那樣互為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并模擬生活實際雙向互動地進行訓練,才能體現出口語交際訓練的特點,切實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口語交際實踐量大、面廣。
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較強的能力必須通過大量實踐鍛煉、體會才能習得。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因此,教學中要安排大量時間,并注意采取多種形式,特別是全班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以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間,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反復經歷、體味,提高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深刻性和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條理性、機敏性,獲得真知,增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
5.教師指導切實、精當。
由于小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無論口語交際的內容、方式和語言形式都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際態度和聽說習慣。因此,教師的指導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努力調動學生生活與語言積累,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適當提示、補充或指導搜集一些有關知識等交際內容方面的材料和語言材料;如以游戲為交際內容補充、搜集一些游戲方式方法材料,以講禮貌為交際內容提示一些禮貌語言材料等;二是對語言規范、聽說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等進行精當指點。要注意的是:口語交際教學著重于能力培養,加之小學生對枯燥、干癟的口語交際知識與方法也缺乏興趣與敏感,教師指導的重點與方式,不是講授大量系統的有關知識與方法,而是在學生饒有興趣的口語交際活動實踐中。在學生最需要時,相機切實、精當地提示有關知識,點撥語言表達、聽說習慣、交際方式與態度上的偏差,使之受到正確的訓練,有效地提高實際口語交際的能力。
總之,如能在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體現上述特征,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形成基礎的口語交際能力、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又能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如在閱讀教學中抓好朗讀、背誦、復述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討論交流訓練,培養語感、積累語言、鍛煉口語表達和提高思維能力與認識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搜集作文素材、調動語言積累以及應用、發展語言等訓練,培養學生搜集口語交際內容材料和組織語言妥當表達的能力,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同時,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那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高,真正實現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
- 上一篇:民間聲樂傳承與現代聲樂論文
- 下一篇:口語交際教材管理論文
精品范文
10課堂常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