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教材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5:28:00
導語:語文新教材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課程標準在系統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國際課程標準,分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現狀及時展對語文的新要求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語文教育的目標體系,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培養目標、教學策略和評價等方面有了新的定位、要求。盡管現在的語文教學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萬變不離其宗,新標準的出臺對我們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實質性的指導,確實起到了綱舉目張的作用。它適用于當前的各種版本的教材、各種類型的課文。現以義務教育小學韻語教學課本(實驗)第五冊《古詩三首(夜宿山寺、獨坐敬亭山、竹里館)》為例,談談新標準在語文課堂教學、備課中的集中體現:一、教案9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背誦、默寫三首古詩。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懂得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抓住詞句意思,理解詩句及有感情地朗誦。第一課時:一、定向導入1、導入新課,提出本課教學內容、重點和要求:A、初讀課文理解三首詩的大體意思。B、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古詩。C、查字典或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2、檢查預習:A、指名讀課文。B、學生質疑問難。師生討論交流。重點內容教師板書,待課堂解決。二、教學新課1、粗讀課文。指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其余學生思考:抓住古詩題目說說三首詩寫了怎樣的情景?小組討論,集體交流2、細讀課文。學生仔細默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看注釋或結合課文理解意思。教師巡視指導。3、學生自己練習讀、講詞語意思。小組討論、交流疑難問題。4、小組匯報,師生共同討論。個別詞語教師講解。如:危恐盡閑厭復嘯5、指導熟讀詩句。A、教師范讀第一首,指導熟讀。(重點是字音、停頓和重音)B、學生任選一首練習讀得正確流利。小組內交流。C、指名自愿讀其中一首,師生共同講評。(盡量不要與別人相同)三、課堂練習。1、任選一首練習熟讀,小組間互評。2、寫出其中一首詩題目的意思,小組內互相交流。四、課堂作業。1、任選一首詩認真抄寫一遍。2、把預習中不明白的字詞意思寫在課堂本上。3、回家查查有關資料,說說敬亭山竹里館的地理位置及與三首詩有關的知識。第二課時:一、定向導入1、導入新課,提出本課教學內容、重點和要求:A、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B、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C、有感情的朗誦三首詩。2、檢查復習:A、指名分別讀三首詩。B、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危恐盡閑厭復嘯二、教學新課1、出示自學要求:(1)任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結合詞語意思,說說詩句意思。(2)說說這首詩中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2、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四人一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3、師生共同逐首討論、交流。4、指導感情朗誦(重點是停頓、重音的指導)。三、課堂練習1、任選一首詩,用畫筆畫出詩中描寫的情景并寫上這首詩。(也可小組合作畫一首)2、指名指圖向同學介紹所畫內容,全班討論、交流,互相補充。四、課堂作業1、選擇感興趣的一首詩有感情的朗誦給同學聽。也可把它配樂唱出來。2、任選一首詩把詩中描繪的情景表演給別人看。第三課時一、定向導入1、導入新課,提出本課教學內容、重點和要求:A、背誦默寫三首詩。B、展開想象改寫三首詩。2、檢查復習:A、指三名有感情地朗誦古詩。B、用自己的話說說三首詩詩句意思。二、教學新課1、展開想象任選一首詩,把它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1)抓住六要素,寫清詩人的動作、神態、語言及心理活動。(2)把這首詩也寫在文章中。2、指名到前面讀自己寫的文章,師生交流、補充。3、指導背誦。三、課堂練習背誦、默寫其余兩首詩。四、課堂作業把其余兩首詩中再選一首編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二、自我評價:1、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的階段性、層次性。本課要求教三課時,我沒有像傳統教學古詩時一樣:一課時講解一首詩,而是把總目標分解在三課時中處理。讀的總要求是:背誦、默寫三首古詩。三課時分別分解為(1)正確流利地朗讀。(2)有感情地朗讀。(3)背誦、默寫。理解的總目標是: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三課時分解為:(1)查字典或結合課文理解詞語意思。(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思想感情。(3)展開豐富想象改寫三首古詩。三課時教學過程層次清晰:初讀理解字詞;再讀理解詩句意思;三讀體會思想感情。同時也完成?quot;整體感知-----重點理解------綜合運用的訓練過程。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了循序漸進。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中沒有面面俱到地講解每首詩,而是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任選一首學深學透,逐步達到能舉一反三。學生在小組交流、匯報中展示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也從別人的討論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從而把三首詩都能盡快地掌握。通過自主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潛能和求知欲望,養成探索問題實質和事物本質的良好習慣。通過合作進行引導,啟發、討論、爭辯,激發學生思維,相互學習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3、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自己質疑、解疑,增加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彈性,既調動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又實事求是地選擇重點教學內容,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了優等生吃好,后進生吃飽。在學生匯報交流時,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沒有牽著學生走,而是由過去教師講,學生聽;變成學生講,教師導,使學生能暢所欲言,盡情表達。4、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別人讀、說、議、講;說自己的見解、做法;讀課文、自己的見解;寫自己的理解、感受。5、注重發展學生的再造思維和創新能力。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筆畫出詩中描寫的情景,讓學生由語言文字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便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在思維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強了對語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訓練;在理解詩句意思及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的形式,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加強了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6、更好地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整個教學過程還注意了與其它學科的整合,運用美術知識畫一畫;運用自然知識想一想;運用音樂知識唱一唱等等都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通過查字典、查資料、表演等手段,讓學生親自動手感知學習知識的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注意了課堂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激發了學習興趣。以上只是筆者在學習課程新標準后,運用新標準進行語文教學的一些拙見。課程新標準涵蓋面廣,博大精深,筆者將在今后的教學中精心鉆研,與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懈地努力,不斷地探索,為祖國的母語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 上一篇:憲法與民主制度論文
- 下一篇:緊急狀態法立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