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養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6:45:00

導語:語文素養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素養培養管理論文

[關鍵詞]培育語文素養發展寫作能力[摘要]在豐富積累的過程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空間,在培養語感增長靈性的過程中培養語文素養,讓寫作能力的發展水漲船高;從拓展自由表達的時空,指導有創意地表達,重視培養觀察、思維、表現、評價能力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方面發展寫作能力,給語文素養的提升注入活力。</P><P>《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這告訴我們,寫作能力不僅是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體現,而且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表現。因此,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就寫作論寫作,而應是既立足于大語文教育觀,培養語文素養,又要遵循寫作教學的規律,使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寫作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培養語文素養,讓寫作能力的發展水漲船高美國《提高寫作技能》一書介紹過一個實驗,只讀不寫或只寫不讀,提高寫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讀又寫則能使寫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讀,就大大有益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包括讀在內的多途徑的語文素養的培育,一定能使寫作能力的發展水漲船高。1、在豐富積累的過程中培育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豐富的積累。這里既有語言積累、生活積累、還有文化積累。(1)語言積累現代語文教育,區前于傳統語文教育的標志是,前者的語言積累是一種能激活的語言,是理解了的語言,而后者的語言積累,是一種處于沉睡狀態不易激活的語言,是死記硬背的語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把語言描述的情境,表達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體化;要能把語言還原于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閱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體理解它的意思,才摘抄下來;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敘述出來,并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理解了的語言在記憶倉庫中處于激活狀態,猶如整裝待發的士兵。(2)生活積累雖然說生活像是萬花筒一樣豐富多彩,但是對現在的小學生來說,卻是單調得多。如白天里的草地上的嬉戲,懶洋洋地曬太陽,學生享受過多少?夜里的數星星,看月亮和無盡的遐想,學生又經歷過多少?春天里的踏青,夏天里的戲水、垂釣,秋天里的放風箏,野地里的奔跑,冬天里的玩冰塊,堆雪人、打雪仗,又有多少小孩經歷過?又如社會生活中的結伴而游,到商店的閑逛,玩玩自己喜歡的樂器,學生又經歷過多少?校園里的排練節目、出墻報、黑板報、手抄報,甚至讀書筆記的交流,學生又做過多少?豐富學生的生活,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不僅僅是組織幾次活動,它需要經常引導,并需要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豐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向學生開放,使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經歷做社會人。不走向生活,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只能是一句空話。(3)文化積累什么是文化?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誠然,語言積累中有文化的積累,但文化積累外延遠比語言積累大得多,因此,既要在語言積累中豐富文化積累,如在熟記成語的同時也感性積累成語文化,還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而擴大文化積累。學生平時不僅僅看一些作文類的書刊報,還應倡導學生多讀一些綜合類的刊報,如中國《少年報》《小學生周報》《兒童時代》《少年文藝》《智力》等等,以及科普和文學書籍。閱讀面寬,積腋成裘,文化積累就能不斷豐富。2、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空間培育語文素養語文素養,不僅包含聽說讀與能力,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標準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伴隨知識的學習,方法的掌握,能力的發展的過程而孕育,并隨著發展。情感,不僅是熱愛母語的情感,還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還有人類共同的高尚的情感,如富有同情心,愛真善美等。態度,既有學習語文方面的態度習慣,又有對待多元文化的態度。人生的態度和科學態度。價值觀,既體現在對母語、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上,還體現在對多元文化的寬容上,以及對生命的珍惜,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追求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應是多途徑的。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生活中做真人,從童真的角度去看世界;在閱讀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在指導表達時,既要指導學生文從言順地表達,又要表達真實的情感,真誠的態度和人文價值觀。3、在培養語感,增長靈性的過程中培育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感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受力,既能很快地抓住語言的表面意思,還能很快體會到言外之意。語感是一種頓悟,它和悟性,靈性相隨,語感得到培育,悟性、靈性也就生在其中。語感的獲得,不是靠死記硬背的積累,而是靠主動積極的思維和與之相伴的情感體驗,是在對語言感悟、探究中得到培養的。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應予珍視,加以強化或疏導。語感的培養,不能在語言的學習中的獨立進行,它是一種綜合效應,豐富的知識,豐富的閱歷都有助于語感的提升,因此,善于從生活中學習,從書籍中不斷汲取營養的議題雖有重復之嫌,還是要再次提及,并加以強調。二、發展作文能力,給語文素養的提升注入活力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文素養的提升(培育)能給寫作能力的發展以廣闊的背景;寫作能力的發展又有其獨立的規律,遵循寫作教學規律,發展寫作能力,能有力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1、拓寬(展)自由表達的時空自由表達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作文教學的基本精神。自由表達是兒童的天性,正如《兒童參與權》一文指出的,兒童是通過自由表達來達到其對有關事項的參與的。作文中兒童自由表達,既發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為一個在個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發展健康的人。(見《兒童參與權》)落在貓腳爪里的夜鶯是唱不出歌來的。限制過多,指導過細,在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下,學生是不可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只有給予表現自我的自由,給學生以心靈的解放,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自由表達。怎樣才能使學生有表現自我的自由呢?首先,是選材的自由。課內作文的選材要求不要過嚴,可有限度放寬。既然是作文教學,要有個教學的體系,課本中作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作文教學的序,每次作文都有一個選材范圍,假如在這個范圍內學生實在無材可選的,可放寬至相似的題材,如要求圍繞一張家庭照選材,可放寬至從家庭成員間的事中選材。課外練筆,可無限制放寬,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抒發感想,發表議論,或寫突發異想都可以,要的是學生真情的流露,內心的表白。其次是感想表達上的自由。學生寫作文,更喜歡發表自己的感想。他們心里有話藏不住,總想說出來。要鼓勵學生無拘無束地毫無保留說出來,不要總以思想健康為由去壓制他們,學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壓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的有不健康的思想流露出來了,老師更便以疏導。其三是語言個性表達的自由。由于心理個性不同,知識背景、經歷不同,小學生的作文在語言表達上也體現不同的個性,有的同學表現出客觀敘述的傾向,有的則更多地帶有情緒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歡用修飾語,有的則喜歡用詞的華麗,……萬紫千紅才是春,各具個性的語言才是自由表達之果,因此,老師不要以自己好惡來影響學生,更不能限制學生個性語言的表達。2、指導有創意地表達有創意表達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寫作教學基本精神之一,是對新大綱作文教學理論的發展。什么是有創意的表達?它不同于作家的創作。只要是學生獨立思考得出的結果,跟別人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不同,都是有創意的表達。如果把有創意表達定位過高,可能會人為地造成另一種形式的拔高作文的要求,又一次使學生怕作文。有創意的表達必須以學生自由表達為基礎,同時要改進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的指導。對學生取材的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表象,作文課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取與當前作文有關的表象和對事物的認識。有創意的選材,必須是善于聯想,從教材提示的例子和老師的舉例中產生聯想,也可以是從教材提示的選材范圍展示聯想,由此及彼選取自己經歷留下的記憶,而不是去套用別人的事例。選材中老師的導,應該是情緒化的導,喚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形象化的導,激活學生記憶中的表象。對學生的構思的導。構思就是打腹稿,是作文中的想心思。它表現為表象操作和思維加工,它根據當前作文的需要對表象進行分解、組合和想象。想象主要依據是分解、組合的表象,并加上一點點創造。在此基礎上,做邏輯加工的工作,使之意旨集中,有一定的條理。有創意的構思,對表象的操作,應根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來加以分解、組合、想象,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根據模式化的要求,更不是來自對作文選的克隆。老師對學生的構思的導,要導在有創意,在講評課中,要關注學生作文中的創意是怎樣想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有創意的構思方法。起草和加工過程的導。起草,就是寫初稿;加工就是對初稿加以修改、潤飾。起草和加工過程中的創意,是在把已經形成的內部言語外化時,如何通過遣詞造句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個性。構思與起草,不是楚河漢界,起草在構思之后,但起草的過程中還要再構思中。起草和加工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起草過程中,有靈感思維的出現,也可以停下來對寫出來的部分加以加工,再把初稿繼續下去。起草、加工環節的導,應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從課文表達的思想入手,看作者是怎樣表達的,特別是看作者的遣詞造句,有什么特點;更應酬體現在講評課中,從欣賞佳作中體會小作者是怎樣有創意表達的,通過對自己和對別人的習作的修改來體會有創意的加工就是如何進一步使文章明確具體,文從字順,體會表達的準確性和情緒化。3、重視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等能力的綜合。四種能力的均衡發展,寫作能力才會較快提高。首先,我們要把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的理念貫穿四種能力的培養之中,對四種能力的培養,要導而勿牽,強而勿抑。其次,要抓住四種能力的特點。觀察能力的培養,不能拘泥于課堂,寫什么才觀察什么,而是要在閱讀教學滲透觀察方法的指導,要教育學生做生活有心人,熱愛生活,體驗生活。作文時的選材是從長期記憶中提取信息,而不是從觀察開始。這樣的觀察能力,才是學生自已生成的,才能不斷得到發展,終生受用。思考,作文從本質上來說,核心是思考,思考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作文的質量。思考,有觀察中的思考,有了思考,觀察才會深入,細致;有取材、構思中的思考,離開思考,作文表象激活、組合等等,只能是一句空話。取材,有個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過程,構思,有從困惑、模糊到明確的過程。其中思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此外,取材、構思的過程,既是形象思維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的過程,兩種能力的培養不能偏廢。表現能力,是認識的外化能力,既有對客觀事物的表現,也有對主觀上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培養表現能力,就是培養遣詞造句的能力,布局謀篇的能力,不能只重視客觀事物的表現能力,如記敘能力的培養,更要重視內心體驗和主觀認識表達的培養。評價能力,是一種反思能力,好的予以鑒賞,不足的予以完善,錯誤的予以糾正。作文評價,既有對作文中的認識的評價,情感的評價,還有對遣詞造句的評價。培養評價能力,要側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修改、加工潤飾。4、在語文實踐中發展作文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并指出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了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對語文實踐,不僅要引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多練筆,還應引導學生辦手抄報,辦墻報,黑板報。舉行各種形式的故事會、演講會,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或作跨學科的小課題的研究等等。多種形式內容各異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到提升,寫作能力得到發展,還能增長學生的才干。總之,《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理論有許多新的發展,有待我們在教學中做深入的探索。</P><P>主要參考資料: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教網)2、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5)3、支順福呂佩英等《外國名句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11)4、《兒童參與權》(中青網作者未詳2001.11)5、《[美]威廉·W·韋斯特著章熊、章淳譯《提高寫作技能》(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9)6、何克強、李克東等《小學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學模式研究》(網上文章網址2001.11)7、談永康《在自由表達的天空翱翔》(人教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