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特點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6:49:00
導語:閱讀教學特點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驗之思,一是體驗,一是思,即探究。體驗之思,是一種詩化的思維,審美層面上的思考、探索,是“非規定之思”,它代表著21世紀哲學的走向?!毒拍炅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借鑒哲學研究“體驗之思”的最新成果,賦以閱讀教學以新思想。理解體驗之思,也就把握住《語文課程標準》的靈魂。一、從“前言”部分看體驗之思對閱讀教學的意義1.語文素養的培育需要體驗之思“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概念,是一個全新的科學的概念,內涵十分豐富。它既包含語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語文能力中的閱讀能力,又不同于以往的以抽象概括為主的能力,而是包括“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閱讀教學中,除了培育閱讀能力,還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凡此種種,都離不開體驗之思,離不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思。2.母語教學需要體驗之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考慮漢語的文字特點”,“尤其是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漢語是一種意合性的文字,漢語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點在于重視心靈的體驗和“悟”,在心靈的體驗中,在“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義。離開體驗,離開悟,就背離了漢語的特點。以工具性思維即邏輯思維為重點的閱讀訓練造成的弊端,直到現在還在糾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教訓我們應該吸取。二、從課程目標看體驗之思的任務在閱讀教學中,要體驗什么,探究什么,“課程目標中有具體的體現。一是培養閱讀能力,即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倍桥囵B認識能力,即“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三是充實文化底蘊,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四是培養崇高情感,培育“愛國主義情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優秀品質,即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又有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想方法”。并明確指出,上述任務的完成,要注重情感體驗,要進行探究性學習。三、從實施建議看體驗之思的教學方法1.在老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中引導體驗之思英國哲學家賓沙夫茨伯里說過:“在各類人際關系中,最變化莫測的是讀者和作者之間關系?!睂ξ谋緛碚f,老師是讀者,每個學生也都是讀者,老師、學生都是通過文本去探尋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老師與學生的閱歷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對文本理解也不同;不同學生由于個性的差異,理解起來也有不同。同時,老師、學生又都由文本而聯系起來,老師既啟發學生加深對文體的理解,又從學生那里受到啟發,而達到教學相長。體驗之思,就是在老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中進行。閱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老師與文本的對話應在備課中完成。課堂上,首先必須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獨立閱讀、獨立體驗、獨立探究。其次才是在學生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礎上,老師予以啟發、引導,或組織討論,學生則在老師的啟發下,或者在討論中,在相互啟發下,使體驗更靠近課文的思想感情,使探究更符合作者的思路。2.在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過程中進行體驗之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雖然各學段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在這四者中,感受與欣賞、體驗的成份多一些,情感的投入多一些;而理解與評價,則探究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體驗與探究可以有些側重,但不可偏廢,要有機結合。既使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以感受為主,但也要有初步的理解、欣賞,甚至是評價。在人教版的低年級語文修訂教材中,編者就力圖體現這一點,如第三冊《我要的是葫蘆》要求“說說可愛的小葫蘆原來為什么都落了”,就含有探究理解原因的意思。《四季的腳步》中“你喜歡哪個季節?畫一張畫告訴大家”這一題,就含有欣賞的意思。《狐貍和烏鴉》中說說烏鴉為什么上了狐貍的當這一題在對烏鴉上當原因的探究中就含有評價的意思?!盀貘f喜歡聽奉承話”,既是對烏鴉上當原因的分析,也是對它的評價。將來,在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新課本中,對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有機結合一定會體現得更充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因素,在上述四者的結合中引導體驗之思。3.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與批判中引導體驗之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探究的欲望。它是體驗的引信,是探究的前奏?!伴喿x反思”,即是對閱讀過程的再思考。學生在閱讀期待后提出問題和進行大膽假設,然后在閱讀中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和對大膽假設進行小心求證。閱讀反思,就是對上述的閱讀過程進行再思考,看求證的方法和結果是否正確,是否還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而所謂“批判”,是分清在閱讀過程中,哪些體驗與探究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有效思維,哪些是無效思維。閱讀反思和批判,是更高層次上的體驗之思,它是學生“有創意的閱讀”的基礎。體驗之思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中進行,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總之,體驗之思是《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的核心。把握體驗之思,也就是把握住閱讀教學的新思想。
- 上一篇:課文語言美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優質課競賽述評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