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教材體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6:54:00

導語:修訂教材體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修訂教材體會管理論文

今年秋季起,一冊、三冊使用大修訂教材,五、七、九、十一冊使用小修訂的教材。所謂大修訂,是指為了貫徹落實新大綱的精神,從課文到編排體例都作大的變動;所謂小修訂,是指在課文不變,編排體例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原教材所作的較小的調整。小修訂是教材在盡快體現新大綱精神而又來不及作大的修訂的一種權宜之計。雖然小修訂教材的不足是明顯的,但新特點還是鮮明的。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它的新特點,落實新大綱精神。一、削枝強干,突出重點,調整讀寫重點訓練項目原有的讀寫訓練重點項目構成嚴密的知識體系和訓練體系,對扎實雙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項目過多,導致重點不突出,有的過難,超越學生的知識水平等,以致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本次的小修訂,對讀寫訓練項目作了調整,一是總量壓縮,把原中高年級單冊16個項目減少到12個,壓縮量達;二是刪去不符合新大綱精神的項目,如七冊的“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斷”,九冊的“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寫文章要有中心”;刪去過難的項目,如第十一冊的“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三是增,增體現新大綱新精神的項目,如第七冊的“理解重點詞句”,“重視語言積累”,第九冊“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第十一冊的“閱讀要有一定的見解”等;四是調,如第七冊把比較空泛的《怎樣讀懂一篇課文》調整為比較實在的《一邊讀一邊想》等。我們的教學要適合教材的變化,必須改變思維定勢,對已刪去的訓練項目,在觀念中要堅決把它刪去,不能仍然不自覺地按原有的項目去教,對新增的項目,在觀念中要強化它的存在,并探討它在教材中的體現以及怎樣進行教學。教好小修訂本中的新增項目,有利適應今后大修訂本的教學。二、減少內容分析,突出語言的感悟、積累,改造思考·練習題原教材的思考·練習題大致有五個方面的內容: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2.體現重點訓練項目;3.詞句的理解;4.讀讀寫寫,造句;5.朗讀、背誦、默寫。原思考·練習題最大不足,一是思考題即問題過多,有的課文大小問題多達六七個,且大多是理解思想內容方面的題目;二是積累語言的題型單調,面太小,除背誦、默寫外,就是讀讀寫寫;其三是詞句的理解,大多是理解意思,而少顧及到詞句的表達特點的領悟。小修訂本對上述不足作了較大的改進。(一)思考題。對思考題的改進,一是大量壓縮問題,總題量從303題(五冊69、七冊84、九冊81、十一冊89)減少到151題(五冊34、七冊38、九冊44、十一冊35)總量減少一半;二是問題內容范圍的擴展,從單純的理解思想內容的題目,擴展到五個方面:1.理解思想內容特別是增加了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題目,如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手術臺就是陣地”的理解,增加了發揮想象與理解內容相結合的題目,用生活經驗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題目等。2.理解課文敘述順序的題目。3.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題目。4.對課文中的人或事物進行評價的題目,如:“……說說西門豹是怎樣破除‘河伯娶媳婦’的迷信的,他的方法妙在哪里?”5.從課文想開去的題目,即由課文思想內容引起聯想的題目,“如《守株待免》里的那個種田人坐在樹樁旁邊想些什么?如果你看到了,會怎么勸他?”思考題變了,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變化。一是思考題少了,提問少了,學生自行讀書探究的時間應該是多了。老師要把減少提問騰出來的時間用在指導讀書,感悟和積累上,不能因課文沒變,因慣性思維的作用,不自覺地增加提問的次數。如果這樣做,教材的修訂就失去了意義。二是要明確題型意義,根據題型組織教學。如評價題、聯想題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學時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或展開聯想,或發表一定的見解。又如理解課文內容與重點詞句相結合的題目,是內容和形式的結合,有利培養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時,不要急著講重點詞句,而應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己的感性認識去體會重點詞句。(二)理解詞句的題目。小修訂本中,增加了體會重點詞句的表達特點的題目,基本方法有比較、揣摩、感悟,在題意的表述上有十幾種,如:(1)讀一讀,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2)讀一讀,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3)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教學這類詞句,應先理解詞句內容,再體會表達特點。急于領悟表達特點,會欲速則不達。應以體會課文的詞句為主,以用來比較的詞句為輔,突出體會課文原詞句的表達之妙。(三)語言積累題。語言積累也是本次小修訂的一個重點。原教材中,讀讀寫寫也是語言積累,但形式單一,面小。在小修訂中,把讀讀寫寫的要求寫進教參,作為常規要求。編入課本中的語言積累大致可分為五類:1.以摘抄為主要特征的題目,摘錄的范圍廣泛,涉及寫景狀物,寫人記事方方面面。2.以背誦默寫與為主要特征的題目;3.以感悟認識漢語某種語言規律為主要特征的的題目,如“讀一讀,再說說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語。”4.積累與領悟表達方法相結合的題目,如先摘抄外貌描寫的句子,再體會其作用;5.與運用相結合的題目,如先摘抄句子,再用詞造句。對語言積累,一定要高度重視。對生字詞,應根據教參要求抓落實。對課本中的一些要求不確定的題目,如“把你喜歡的詞句摘記下來”之類,應培養學生的積累興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對摘記少的同學應引導多積累。(四)增加了語文擴展活動題目。總題量有22次(五冊3、七冊6、九冊4、十一冊9),題目加“Δ”表示。主要形式有演一演,講一講,讀一讀(課外書),寫一寫(小練筆)等形式,這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綜合語文能力,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第一、三冊大修訂本中,朗讀背誦列在思考·練習第一題,意在強調它的重要性,而不一定是體現教學程序。中高年級小修訂本中,朗讀背誦仍放在最后一題,這是保留原有的編排體例,絲毫不意味著它不重要。在閱讀教學中,熟讀成誦仍然是第一位的要求。三、激發習作興趣,增加想象作文,引導自由習作,調整習作訓練體系1.小修訂本中,在總題量不變的情況下,減少6次寫實習作,編入6次想象習作(五冊、七冊各1次、九冊、十一冊各2次),想象作文占總題量的。2.新設“自由習作”,即不提內容范圍,不提寫作要求,任由學生自由發揮的習作。這種習作形式,只在十一冊安排一次,是一種新的嘗試,主要是體現一種新的理念,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寫自己喜歡的事物,寫自己喜歡寫的想象。這種形式的作文,老師的作用是打消學生的顧慮,激發學生自由習作的興趣。3.五冊刪去“寫一段話”、“用詞準確”的要求,七冊刪去了“寫一個片斷”的要求。“寫段”、“寫片斷”是原大綱的要求,新大綱已隱去不提,修訂教材時刪掉是必然的,對五冊、七冊的習作,老師不要在意“寫段”、“寫片斷”,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上。4.改寫了習作題的敘述形式,小修訂本中的習作題重視習作興趣的激發和思路的開拓,如“××,我想對你說”一題,小修訂本是這樣敘述題目的:每個人都有很多有心里話,如,想對老師說,為了我們的成長,您操碎了心;想對奶奶說,奶奶,我已經長大了,別再把我當小孩看;想對小伙伴說,我們別再互相起外號了,這樣不文明;想對鄰居阿姨說,謝謝您多年來對我們家的幫助……備課時,老師應吃透編者意圖,在習作指導課上,把重點放在激發興趣和開拓思路上,而不是對某一篇課文的仿寫或怎樣體現重點訓練項目。四、注重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新設語文實踐活動項目五、七、九冊在基礎訓練中各設兩次語文實踐活動,十一冊一次。如:舉辦一次古詩朗誦會,有條件可出一期古詩配畫的墻報(五冊)。收集、積累剪報(七冊)。小小新聞會(九冊)。評選寫小發明的優秀習作(十一冊)。這類題目,立足于語文,又不局限于語文,是以語文為主的學科間的融合。這類題目,落腳點在課外,課內只是介紹一點方法步驟,主要在課外實踐。這類題目,要滲透一點研究性學習。如評選寫小發明的習作,首先是要有小發明的設想,其次是要寫成小論文,然后才是評選,最后還可把小發明轉化為小制作。這其中,設想、寫作、評價、制作,都是在研究、探索中學習。五、滲透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著眼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教材的著眼點是老師的教,因此語言是指令式的,要求是確定式的,小修訂本著眼點是學生的學,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轉變:1.把指令式變為協商式。如“仿照下面的例子,一邊讀課文,一邊找重點詞,先自己找出問題進行思考,再與同學討論”。2.把確定式變為不確定式。如,“默讀課文,找出幾個問題和大家討論。”問題是每個學生自己找的,不固定于哪幾個問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的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小修訂教材中有多次體現,我們要把握其精神,引導學生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變機械的學為靈活地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