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文化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7:26:00
導語:課文文化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綱(試用修訂版)對語文學科重新定性,開篇就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語文課固有的傳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恢復。因此,分析課文中的文化底蘊的特點,并根據其特點組織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什么是文化?張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下的定義是:凡是超越本能的,人類有意識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切活動及其結果,都屬于文化,或者說,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這說明,反映人類個體與群體不斷提高和完善的成果更是文化。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1.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反映在課文中的有物質文化遺產,諸如頤和園、長城、趙州橋、盧溝橋等;有精神文化遺產,如風格各異的古詩,節選(改編)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名著的課文;有已積淀為民族心理的愛國情感和奮斗精神。2.當代先進文化。中國當代先進文化,是百余年來通過激活傳統文化以及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整合而成為最具活力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具體表現在:一是開放意識。中國當代先進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從封閉走向開放,與世界多元文化進行交流。我們可以從外國作品的選用、反映中外交往的課文與反映外國的人和事的課文中體會到開放意識。二是科學意識。中國傳統文化重德輕智、重人倫輕自然、重直覺輕分析,以致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科學意識逐漸增強。表現在課文中的,有反映高科技發展成果的,如《電腦管家》;有體現富有挑戰權威的科學探索精神的,如《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有反映科學探究方法的,如《蝙蝠和雷達》等。三是生命意識。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怎樣的人生最有價值?生命科學啟示我們,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有生命力的存在。因此,人活著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所以人應該激發保持和加強生命力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們從《為人民服務》、《大森林的主人》、《挑山工》等課文可以體會到強悍的生命力的存在。四是環保意識。天人合一,即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越來越被世界上有識人士所接受,融入全球性的環保意識。反映在課本中的,有《只有一個地球》、《我和企鵝》等課文。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領會課文中的文化底蘊呢?漢語是一種意合性的語言,呈現一種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因此,必須遵循漢語學習規律,在語言的感悟、積累和熏陶中領會課文的深厚的文化底蘊。1.在語言的感悟中培養文化意識。課文中的文化底蘊,是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漢語的意合性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像學習拼音文字那樣條分縷析,而是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語言,領會語言背后之象,進而穿透形象而領略其背后之底蘊。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引導其或在朗讀中感悟,或在想象中感悟,或抓住有一定內涵的詞句段品味,或在讀讀畫畫、讀讀演演中感悟。如反映我國古代物質文明的《長城》、《馬踏飛燕》等課文,要在感悟中形成長城雄偉之意象,馬踏飛燕巧奪天工之意象,感性認識什么是創造。又如《赤壁之戰》、《晏子使楚》等課文,要通過對處理事情方式方法的感悟,感性認識什么是人生智慧。《我的新朋友──電腦》、《電腦管家》等課文,要通過對高科技產品的了解,感性認識什么是科技。《倔強的小紅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等課文,則是通過對人物特點的感悟,感性認識什么是崇高的人格。總之,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對文化的各個層面的感性認識就會像滾雪球似的。隨著感性認識的豐富和感悟能力的提高,就能逐步形成強烈的文化意識。2.在語言積累中豐富文化知識。語言中有文化底蘊,精彩的語言中文化底蘊更為深厚。因此,對課文中的精采語言必須讓學生多讀多背多摘抄,讓學生在積累語言中積累文化。孔子曾經說過,讀詩,可以多識花草鳥蟲之名(大意)。說的也是文化積累。如《盧溝橋的獅子》第二段描寫了石雕獅子形態各異的造型,通過背誦,不但積累了有關描寫獅子的佳詞佳句,還積累了獅子文化(龍文化、獅子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典型的民俗文化)。又如《落花生》一文的背誦,既積累了借物喻理的語言表達,又積累了人生格言。3.在情感熏陶中培養文化美感。文章不是無情物,在對課文的感知感悟中能使文化美感得到培養。如讀《我的新朋友──電腦》,體會到科技美;讀《挑山工》,體會到人格美;讀《養花》,體會到生活美;……培養文化美感,可以使人變得高尚,可以激發文化創新意識。
- 上一篇:語言文字訓練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文化意識培養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