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思維訓練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20 01:50:00
導語:語文思維訓練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方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想問題的方法。想問題有會想和不會想之別。會想,就是要合乎科學,合乎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要想使學生會想,想得對,想得巧,就需要授之以法。
如何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呢?
一、層層設疑,啟發(fā)想象,教給學生形象思維方法。
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學作品,一般都有栩栩如生的形象,都能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可設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進入作品的意境,游刃馳騁,品味奧妙。
例如,南宋柳永的詞《雨霖鈴》,寫一對情人離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凄楚動人。如果學生能理解其中最富表現(xiàn)力,又能體現(xiàn)詞人風格的佳句,那么整個詞也就好把握了。教師在講授時可通過層層設疑,啟發(fā)想象,逐步將學生引入意境,以加深對詞的理解。
師問:“詞的上闋哪些句子寫得好?”
生答:“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師問:“為什么好?”
生答:(略)
教師總結:中國的文學作品在對情境的渲染上,從來不乏傳神之筆,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處理手法,歷來為人所稱道。詞中這兩位情人將要分手了,可以想象他們有多少話要說,有多少情要訴,真可謂難分難舍。可詞人只用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11個字,就把這種心情十分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了,可謂淋漓盡致。千般情萬般意都濃縮在“執(zhí)手相看”、“無語凝噎”的動作和神態(tài)之中,還需要多饒口舌嗎?文學作品貴在含蓄,忌直露。同學們,請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為這對情人勾畫出一幅離愁別緒的畫圖吧!講解到此,教師可再啟發(fā)學生想象。
師問:“你們能用自己熟習的詩句或簡潔的語言把當時的情景概括出來嗎?”
生答:“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生答:“依依惜別,難分難舍。”盡管學生不能準確地概括出此情此景,但從學生的回答中已能看出,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已經(jīng)較好地理解了詞的意思。學生在學習這首詞的過程中,同時也學會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
二、啟發(fā)聯(lián)想、探索規(guī)律,教給學生邏輯思維方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形象思維方法之外,還要教給學生邏輯思維方法。例如,巴爾扎克的《守財奴》一文,葛朗臺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為了揭示他極端貪婪、吝嗇的性格特點,設置了三個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矛盾沖突,讓葛朗臺進行了充分的表演。
教師分析人物時,要抓住這三個矛盾沖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教師可首先帶領學生分析第一個矛盾沖突——“搶奪梳妝匣”,它表現(xiàn)了葛朗臺的極端貪婪的性格特點。分析至此,教師啟發(fā):“葛朗臺貪婪到如此地步,連侄子留給女兒的梳妝匣也要搶奪,他還會做出哪些逆情背理的事?請大家閱讀下面的課文。”
學生閱讀課文后,老師設疑提問,啟發(fā)引導,讓學生通過分析得出葛朗臺為了聚財又狡猾地誘騙了女兒的財產(chǎn)繼承權。“手抓法器”的離奇舉動,活現(xiàn)了葛朗臺瘋狂占有金錢的心理特征。
在這里,教師抓住葛朗臺瘋狂的、極端貪婪的、永不滿足的占有金錢的心理,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分析、推理,讓學生得出:葛朗臺做出“搶奪梳妝匣”、“誘騙繼承權”、“手抓法器”等逆情背理的丑事,是符合貪欲者的心理狀態(tài)的,他那種貪財、聚財及瘋狂占有錢財?shù)呐e動是他“守財奴”本質(zhì)的必然表現(xiàn)。這樣,學生就較完整地把握了葛朗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了課文所表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一主題。這種啟發(fā)、聯(lián)想、分析、總結的過程,自然也是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
三、巧設疑點,啟發(fā)誘導,教給學生逆向思維方法。
從思維方法培養(yǎng)的角度看,“在無疑中發(fā)現(xiàn)有疑”,是需要重視和培養(yǎng)的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例如,《從宜賓到重慶》是初中語文第三冊上的一篇解說詞。它在寫法上除了融說明、記敘、抒情為一體外,還有詳略得當?shù)奶攸c。怎么讓學生學會這一點并能運用到寫作中去呢?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無疑而問、巧設疑點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得出“非此即彼”的結論。
教師在分析課文后,可以向學生發(fā)問:“宜賓、瀘州、重慶這三座城市哪座城市作者花費的筆墨最多?”學生會回答:“重慶最多,約占全文的2/3;宜賓次之,只有重慶的1/3多點;瀘州最少,一句話帶過。”教師再層層提問。
師問:“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生答:“重慶是大城市,可寫的內(nèi)容多;宜賓和瀘州是小城市,可寫的內(nèi)容少。”“作者為了突出重點城市和景物才這樣寫的。”
教師總結后繼續(xù)提問:“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生答:“文章篇幅有限,這樣有側重地寫,節(jié)省了篇幅。”“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教師總結后,再繼續(xù)發(fā)問:“不這樣寫,文章會是什么樣子?”
生答:“如果宜賓和瀘州也都寫得和重慶一樣長,把兩地的大小事都列上,文章的篇幅就大大加長了。”“平均使用力量,重點就不突出了。”“該寫的寫上,不該寫的也寫上,文章不就成雜貨鋪啦!”
教師總結后,繼續(xù)發(fā)問:“我們應該怎樣寫文章?”
生答:“我們寫文章,應該像本文一樣,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緊接著教師布置作文題,要求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這樣,教師在層層的無疑而問、巧設疑點的過程中,教給了學生逆向思維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 上一篇:語文觀念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小語素質(zhì)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