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教學質量論文
時間:2022-08-20 04:34:00
導語:小語教學質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理論依據
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閱讀心理》中,曾把閱讀定義為“一種以書面語言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并指出這種“意義”不但指閱讀材料內說的是什么,對學生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達的。閱讀不僅是自外而內意義的吸收過程,更是寫作的基矗同時,寫作離不開生活,作文是實踐的客觀表述,沒有生活素材,寫作文仍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課上學方法,課下運用,雙軌并行,誠然很好。
二、教學實踐
1、課堂教學以讀為本,以寫學法,讀寫結合。
(1)在低年級的識字、識詞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在讀中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的能力。要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群,訓練聽詞、寫詞、說句、造句的語言基本功。
(2)在高年級,讓學生掌握“讀書三法”。即初讀、細讀、精讀。要求初讀知情、細讀悟情、精讀傳情,并在讀的形式上大做文章。方法是:范讀、引讀、誦讀、默讀、輪讀、齊讀、帶感情讀、分角色讀、多法并舉。
(3)教材在編排上把大量的習作片段訓練與閱讀緊密相連。在日常教學中堅持讀后寫,寫前讀的原則,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段訓練為形式,實行讀寫同步?!白x后寫”即讀了一篇課文,仿寫一篇或讀了一組類似的課文仿寫一篇。例如在學了《第一次跳煞后,讓學生以《第一次……》為題,寫一篇簡短記敘文,學生并不困難的仿照例文,有條理的寫出了《第一次縫衣服、洗衣服、煮飯、洗碗》等短文。這樣一來學生掌握了寫法,寫起來不感到困難,教師評改也有了針對性,可謂以讀學寫一舉兩得。“寫前讀”即是指在寫某篇文章之前,閱讀與此類作文有關的課文,從中領悟寫法,吸取素材。如在學寫介紹一種小動物時,不妨參讀《松鼠、貓、喜鵲、鵝》等課文,或從課外讀物中閱讀與此有關的文章,然后再開始動筆。兒童作文是習作,而不是創作。因而在片斷訓練初期充許并鼓勵學生模仿“套作”,只要作文內容符合客觀實際,都予以鼓勵甚至表揚。
2、課外活動以深入生活,開擴視野、學用結合。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拓寬、深化和發展。在課外活動中,主要從課外閱讀與組織實踐活動兩方面來擴展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多方素質。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道先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供學生課外閱讀,經常讓學生互閱互改習作,閱讀評改“下水作文”,在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下,不僅要求“量”多,更強調高“質”,把課堂上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養成勤于思考動筆讀書的良好習慣,并把預習新課和復習舊知識作為課外閱讀的重要一環。如此以來,既提練了閱讀方法,又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地銜接起來。
在組織實踐活動中,主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挖掘生活的真善美,積累習作素材。在大量閱讀掌握間接的生活知識的同時,更應當貼近生活,深入生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自己的“雙眼”。十幾年來,我組織了“觀雪景、看日出、野炊、慰問敬老院”等四十多次,活動,還布置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洗衣、燒飯、栽樹和我為媽媽體做件事等活動。
- 上一篇:突發性耳聾心理護理論文
- 下一篇:腦卒中致語言障礙康復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