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1 04:04:00

導語:現代教育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教育技術管理論文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知識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礎,學生把握知識從而形成自身的能力,并體現出來,就成了素質教育的落腳點。那么這一切將如何實現呢?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一難題可以說已被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進入課堂迎刃而解了。電教媒體調動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增大信息輸出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并有利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適應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科學性是它的內容,豐富性是它的內涵,多樣性是它的形式,創造性是它的靈魂。那么現代教育技術的引進就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在教學中我大膽嘗試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基本環節如下:

激趣———質疑———討論———點撥———提高

(以趣激學)(以疑促學)(討論勵學)(啟迪創造)(精博內化)

此模式具有自學、輔導的特點,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基本路子,不拘一格,可變化,求實效。它能因課型、課文、學生的不同要求而變化,形成若干變式,以求體現多向探求,多向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去實現綜合能力的培養。

激趣——創設美妙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本,學生沒有興趣就是死學,只有當學生充滿興趣的時候,才會有創新思維,本模式就在教學的第一步設置激趣環節,以趣激學。例如《可愛的草塘》一課中,學生對北大荒比較陌生,知之甚少。所以在一開課就利用電腦進行背景簡介。還有《威尼斯的小艇》,在開課初我設計了一個形象生動的猜謎游戲,為突出本課重點“抓住事物的特點描寫”奠定了良好基礎。圖文并茂的動畫一下子拉近了學生的距離,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受。這樣處理,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變繁為簡:把繁瑣的分析變為簡單明了的動畫;變易為難:把課上的照本宣科變為課前的程序設計;變長為短:把近幾分鐘的講解變為幾秒鐘的動畫演示;變靜為動:把學生的靜態聽講變為心情激動地觀看,喚起學生急切的探究心和自主參與意識。

質疑——發散變異思維培養質疑能力

創新意識是一種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意愿,而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我注意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在《大海的歌》一課中有一目標是“了解作者在碼頭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對這一問題學生一步答出有些困難,這就需要一系列的問題去引,而一系列的問答既耗時大,又見效低,學生興趣不會被激發,所以我在這兒設計了一個“步步高”游戲:

誰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

主要句子是什么?

每句講什么?

共有幾句話?

這個“步步高”游戲具有直觀性、交互性、可操作性。通過清晰的圖像,逼真的色彩,再配以有坡度的問題,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這樣循序漸進,臺階式的激發使全體學生都愿都想去嘗試回答,從潛能生到優等生都有不同的成功體驗,可謂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討論——拓寬訓練形式增強表達能力

1.個人嘗試探究

在《大海的歌》一課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去理解體會碼頭上看到景物的特點。我利用計算機AUTHOWARE編程語言制作了一個填詞練習:

請從題下的備選答案中選擇:

作者在大海上看到的是:

()天()云

()海()朝陽

藍湛藍如洗燦爛火紅瓦藍瓦藍

正從東方升起的白墨藍碧綠……

這一練習較簡單,所以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究,通過放大圖像,展示操作過程,顯現內容,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的特點來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動手興趣,從而加深理解,增強記憶,還在強大信息輸出量的同時增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實現了理解積累詞語的目標。最重要的是給了每個學生一次嘗試的機會,他們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自由填,增大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再如,《可愛的草塘》中我設計了一個精彩有趣的詞語檢測,要求每位學生通過自己嘗試練習后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了解有關的資料,計算機把遠的拉近了,把虛的變實了,把抽象的具體化了,真正體現了自主參與、自主創造,從而實現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實質性提高。

2.小組合作促究

在《威尼斯的小艇》中我設計了一個理解體會比較重點句子的練習,學生通過充分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對小艇特點的印象。運用電腦可以彌補感性差距,時間約束,空間限制,變枯燥抽象為生動形象,根據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大的信息資源,滿足學生的閱讀欲望,確實為閱讀教學另辟了一條新途徑。

點撥——加強理解深度提高閱讀能力

在《蝙蝠和雷達》中蝙蝠從嘴里發出超生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到耳朵里,于是蝙蝠就改變飛行的方向。這一節較抽象,而且是無形的,學生只有把這一節理解透徹,才有可能理解下一節,基于難點要巧妙地突破,而教師的口頭講解又顯蒼白,所以教師在這里設計了一小組課件:把過程分步演示,并把超聲波變成有形弧線,動態地推進和返回。屏幕上的圖像一出現,這邊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知識的那種高密度,課堂的那種大容量,進程的那種快節奏,氣氛的那種活躍,令人賞心悅目,是一般常規教學所萬萬不能及的。這樣一變一演,在直觀畫面的引導下,理解有坡度,難理解的變得容易了,學生學得興致盎然。

提高——結合目標檢測形成綜合能力

憑借詞、句、段的練習,學生對知識實現了“回收、加工、提煉、內化、運用”進入升華階段。那就體現在隨機進行仿說仿寫,例如在《可愛的草塘》一課中對草塘美景和小河美景的導游介紹,就可借助電腦營造氛圍創新情境,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實踐真正形成能力,持之以恒,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有很大的進步,對學生來說是受益匪淺。這樣化靜為動,化枯燥為有趣,貼近生活的仿說訓練適時、到位,使學生學有所用,儲備下的能量有發揮之時,切實滿足了學生的創造欲望。

教無定法,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探索,就如宇宙空間是永無止境的,就像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沒有邊緣的,需要不斷的用心研究與實驗。興趣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啟動,發展起來的。小學生好奇心特強,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就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它還能促使學生在不同層面,從不同角度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自覺地獲得知識并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因此,現代教育技術不愧為把握知識和形成能力之間的一座堅固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