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15 10:19:00
導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論文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課堂教學變革較大,但是綜觀大量一線課堂,有的教學效率不容樂觀。透過課堂審視本質,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十二大現象,需要引起同行關注并力求改觀。
新課改以來,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師觀念有了深刻變化,課堂教學有了較大變革,學生學習方式有了較大改觀。但是,回顧課堂教學,一個嚴峻的問題依然存在并逐漸凸顯出來:那就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然而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什么原因形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呢?原因具體表現在: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從微觀層面看,一些教師備課時,對目標的確定很不重視,總以為這只是寫寫而已,基本上按照教參抄寫,沒有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進行重新確定。一堂課下來,問及本堂課目標是什么時,常常說不出,或者是與本節課并不相干。試想,沒有以教學目標來統領課堂,怎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從宏觀層面看,對新課標中強調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理解踐行不夠。近二十年來,對此理解就像一個鐘擺總是左右搖擺不定,忽而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忽視人文性;忽而又“談練色變”,大談思想性。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問題已漸漸暴露,教材以思想專題組合單元,失去了原有的目標體系,導致教師對教材的整體目標把握不清。
二、教學重點不突出
平時教學面面俱到,隨意性較大,很少根據年段目標來確定重難點以及基本知識與技能訓練點,重視游離于文本淺層內容的分析解讀,忽視學習能力培養。
三、教學問題不精致
課堂設計缺乏整體感,線型和板塊教學均缺少一個統領全文、輻射全文的主旨問題,往往以一個個瑣碎問題貫穿整節課,在一問一答中引領孩子不斷感悟。看似熱鬧高效,實質費時低效。
四、教學方式不簡潔
多媒體運用泛濫,課堂上通常會看到“錄像錄音課件狂轟濫炸”,不管有用否,需要否,通通都上。結果語文往往課成了欣賞課。
五、課堂練習不安排
語文課堂基本沒有課堂作業時間,雖然一再倡導,但收效甚微。或許是語文老師兼當班主任,時間調配容易,養成了占時的習慣。其實,數學課的練習安排還是非常值得語文老師學習。
六、課前備課不鉆研
備課鉆研教材欠深入,拿到文本不細讀不思考,按照教參照搬照抄,因此,設計千篇一律,毫無個性而言。有的錯誤知識點,教師也遵照執行。
七、教學環節不精細
每個教學環節,走馬觀花,蜻蜒點水。表面看看似乎都已涉及,但是細致探究,卻沒有深入研讀,始終浮于文字表面。
八、語言訓練抓不準
語文,應該姓語習文。但是有的忽視應有的字詞句篇等語言文字訓練,大談人文,大談感悟;有的對教材把握不準,以偏概全,撿了芝麻丟西瓜。
如《鳥的天堂》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一位老師在上時,舍棄了“應接不暇”,抓住了“畫眉鳥在唱什么歌?”組織教學,顯然偏離了本段教學目標。九、教學指導不放手
有時候抓準了語言訓練點,但又練得不恰當,教師無私給予雙手奉送多,缺乏學生實踐嘗試操作,忽視了能力培養。如識字教學,是讓學生僅僅認識要教的那幾個生字嗎?不是的,不僅要學會,而且是要會學,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所在。一個個詞語,僅僅是理解就夠嗎?還應學會恰如其分的運用。
十、忽視文本重拓展
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教學沒有區別,十分重視精深細挖、課外拓展,從而忽視了文本應有的價值——精讀課文授之以“法”,略讀課文用“法”服務。
十一、師生對話不平等
課堂上,雖然倡導平等對話,但是往往還是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意識受到壓抑,自主參與學習時間和機會被剝奪;信息交流大都是師生間的單向進行,認知性信息居多,缺乏情意性;雖然注重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但往往為擺設而呈現。
十二、師生互動不多維
課堂上,雖然重視互動教學,但是普遍存在的是淺層性交往,如:壟斷性交往,教師關注的是少部分優秀學生,忽略了大多數學生:獨裁性交往,教師是交往中的主動者,學生被動接受,表現在教師津津樂道,學生端坐靜聽;形式性交往,注重表面性的小組合作討論,忽視實效性。因此,存在著嚴重的“馬太效應”,即學習能力強的,發言機會就多,而發言機會越多能力越強,造成了嚴重的兩極分化。
綜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其效率低下原因,歸根結底是:教學理念還沒有正確樹立,教材解讀沒有深入到位,教學目標沒有準確鎖定,教學手段沒有簡約靈動,學生學習沒有主動高效,課堂互動沒有自主和諧。當然,這些論言是由一線課堂存在現象綜合所得,筆者鄭重提出就是為引起同行共同關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吳永軍,再讀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8(11)。
- 上一篇:油田黨組科學發展觀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石化公司工作大會匯報發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