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生活化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10:39:00

導語:語文學習生活化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學習生活化探析論文

語文學習生活化,是課改的要求之一。新課程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筆者認為,要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最重要的是體現出語文學習生活化。多彩的生活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時政,關注人心最便捷的窗口,將語文學習同窗口風景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教學一定會很精彩。

一、課堂教學生活化

如何適應新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從嚴謹的教學體系出發,要回答確實困難,但從實用角度回答卻很容易,那就是課堂教學生活化。課堂上,可這樣富有生活化的扣問:作者筆下的生活畫卷同現實生活場景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映生活?換一種方式反映行不行?有文本中描繪的生活感受嗎?這樣寫生活有什么意義?如果課堂提問能貼近生活,還原生活,理解生活,體味生活,課堂教學就不會有隔靴搔癢之感。文本內容通過生活媒介生發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的七情自然流露在課堂中,達到師、生、文本三者情感上的共鳴,一個豁然開朗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境界精彩而出。如此美事,何樂不為?

有位教師在教《統籌方法》一課時,啟發學生:爸爸媽媽通常不在,下午6點下班到家,你每天放學5點20分回到家,到家后要做以下幾件事——寫日記(30分鐘),燒飯(40分鐘),整理桌凳(2分鐘),洗碗(3分鐘),拖地板(5分鐘),你怎樣安排這些事情,才能讓爸爸媽媽回家時就能開飯?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過一番思索,回答在燒飯的同時完成其他四項工作。接著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要抓住主要環節,對工作要統籌兼顧。這種教學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又獲得知識升華,并使學生將“統籌兼顧”這一知識記得深刻,學得真切。它遠遠勝

于一切說教。

二、課程內容生活化

為了配合課堂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將課程內容生活化。課程內容來自生活,學到的語文知識又用于生活。試想,若把李白的生活經歷寫成文章,其間穿插唐詩,學生學唐詩該多么興奮;若把李清照的生活經歷寫成文章,其間穿插宋詞,學生學詞該多么驚奇。如果我們的課文有讓學生關注的生活內涵,課本一定變得可親、可愛、可敬、可讀。語文課本中,散文《我與地壇》使學生感知人的靈魂,生命情感在細小生活中的偉大;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使學生感悟到大堰河保姆用她的血肉匯成的生活之源,不僅養育詩人的身體,也養育了詩人的感情;選讀《陌上?!穼懗隽朔饨ńy治者的腐朽生活……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課本,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川流不息”的生活畫卷,關鍵看教師用怎樣的心態去了解人類生活,用怎樣的教學技巧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實現語文學習和學生自我感受的雙贏。

三、語文考試生活化

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荚噧热輰嵭姓n堂教學生活化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說課堂教學生活化給學生帶來活力,那么考試內容生活化則給學生帶來動力??涩F在我們的語文試卷,不但缺乏生活化,而且沒有親和力。請看《中學語文》2005年第一期刊登的一份臺灣語文試卷部分樣題:

1.平時喜歡閱讀課外讀物的毓珊,在《中國歷代女作家》這本書里,找不到哪位作家的相關作品?

A李清照B劉俠C潘希珍D彭端淑

2.下列哪一組服飾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的“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B羽扇綸巾C拖鞋汗衫D云鬢花黃

3.就你對孔子的認識,你認為他的星座應該是屬于:

A爭強好勝,表現欲強的牧羊座

B優柔寡斷,多愁善感的金牛座

C公正無私,博愛仁慈的天枰座

D處處桃花,風流文雅的射手座

以上三題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臺灣命題者對語文考試生活化關注的程度。不但生活化地考察了文學常識,文化素養,而且也巧妙地考察了情感態度。這樣的試題我們不會覺得“冷面”,也不會覺得枯燥。

四、作文寫作生活化

作文指導花了很多力氣,寫作仍然“令大多數學生頭痛”,癥結何在?關鍵是作文寫作缺乏生活化。作文是一種思維活動,思維是有規律的。中學作文寫作應剝去神秘的面紗,遵循思維基本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基本功練起?;竟Φ幕臼鞘裁?,那就是結合生活,寫真實的生活。國學大師錢穆讓學生以“今天的午飯”為題寫作,將學生所寫的“今天午飯,吃紅燒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推為佳作,至今仍有借鑒意義。讀與寫是語文教學永遠無法替代的“原點”,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要走進生活,豐富作文素材。學校“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學生生活體驗確實太少,面對這種情況,埋怨無濟于事,我們能做的是創造“新生活”。在校內開演講會,舉行朗誦會,辦文學講座,推薦名著選讀來豐富生活。在校外引導大家利用有限的假日,上山看日出,下海觀潮汐。這樣,不愁作文無起色。

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設立,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給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學生在教學中學習生活,體驗生活,并受到情感熏陶,語文教學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羅丹說,我們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要以語文學習生活化為突破口,與學生共同發現語文學習的實用美,體驗語文學習的人文美,構建語文學習生活化的新平臺,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