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掌上小說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23 10:41:00

導語:川端康成掌上小說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川端康成掌上小說探討論文

[摘要]川端康成掌上小說是川端文學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論文通過對川端康成掌上小說的創作過程及其概述的分析,來進一步深刻了解川端掌上小說在其文學創作上的重要價值及深遠影響。

[關鍵詞]川端康成掌上小說文學研究

1968年10月,川端康成繼泰戈爾之后,成為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文人,使世界各地的讀者對日本文學刮目相看。長谷川泉評價說:“川端康成文學,作為世界文學確定了其權威性。諾貝爾文學獎的天窗被川端康成打開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天窗,經川端康成的手被日本文學打開了。”德納爾德•金也評價為:“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川端康成氏,對于日本的小說傳統、世界最古老的傳統列入世界作品群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說創作,大體上是與他的小說創作發展的基本趨向是相呼應的,包含了他的小說創作的基本特色和一切要素,可以說是川端康成全部創作的縮影。

一、創作掌上小說的由來及其研究

所謂的“掌上小說”,即極為短小的小說。匈牙利稱一分鐘小說,日本稱掌上小說,美

國稱瞬間小說,中國占主導名稱的是小小說、微型小說以及臺灣的超短篇。日本小小說是有其悠久傳統的。最早稱為“掌上小說”,除了在億良伸稱為“寫在手掌上的小說”的稱呼之外,還有各種稱呼。比如:岡田三郎氏的“二十行小說”、中河與一氏的“十行小說”、武野藤介氏的“一頁小說”等。同時還有來自于法語的“コント”這個名字。“掌上小說”這個名是中河與一氏給在《文藝時代》集錄的新人作家們寫的極為短小的小說起的名字。日語中掌上小說有兩個讀音即:“てのひら”,“たなごころ”。那么到底讀作什么呢?伊藤整、山本健吉等人對其讀法產生了分歧。川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借首屆川端康成展覽會開幕之際,長谷川泉先生直接請教了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十分尊重語音典雅讀法,認為掌上小說應讀作“てのひら”。我認為我們應該尊重川端的這一主張。

在《文藝時代》的同人中,川端所創作的掌上小說最多,共有147篇,其中有四分之三

是初期創作的。取得的成果也最卓越。發表了五本之多掌上小說集。有《感情裝飾》、《我的標本室》、《川端康成選集第一卷》,和1939年砂子屋出版的“黑白叢書”中《短篇集》、以及1948年青龍社出版的《一草一花》等。這些掌上小說專集大都是川端自選的,集名不都以作品命名。

川端經歷了日俄戰爭、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期、日本資本主義衰落期、二戰失敗等歲月,切實體驗到了生活的悲歡疾苦。還有自幼就受到失去父親、母親、祖母、姐姐、祖父等親人的一連串打擊,使原本就凄苦哀愁的川端,內心變得更加悲涼孤寂和自我壓抑。從小川端就孜孜不倦地埋頭于翰林書海,志向于文學。并且從中學開始就嘗試著向報刊投稿,開始時屢屢失敗,后來產生一種自卑感,對從事文學創作產生動搖。轉而想報考東京帝國大學,成為一個國文學學者。在此期間,他一直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與志向文學的同窗石濱金作、鈴木彥次郎等人,一起談論文學和議論文壇現狀而受益匪淺。

對其最早進行總體展望的是涉川驍的《掌上小說》(昭和32年2月《國文學解釋與鑒賞》特集《川端康成•作家論•作品論與資料》),還有松坂俊夫的《掌上小說——研究之序章》(昭和48年1月八木書店出版)及后來出版的《川端康成〈掌上小說〉研究》,長谷川泉編著《增訂川端康成作品研究》也有提及。目前國內的研究也尚不充分,除了葉渭渠先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外,其他學者對此研究還沒有更廣泛的開展。川端康成掌上小說的研究應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研究川端掌上小說的意義和價值

20世紀文學在人類文學歷史的長河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是一個文學思潮流派蜂擁而

起,異彩紛呈。出現了遐邇聞名的文學大家。其中,川端康成就是被稱為20世紀文學泰斗的文學家之一。他以自己的卓越才華,不懈的筆耕為日本文學的發展、為東西方文學的交流,及豐富源遠流長的人類文學寶庫,作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貢獻。川端的作品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雪國》、《古都》、《千鶴》三部小說和短篇小說《伊豆舞女》等。在川端文學中,掌上小說容易被一些人忽視甚至淡忘,實際上這是最能體現川端文學風格的一部分。川端文學研究家長谷川泉先生說:“川端的掌上小說是川端文學的重要道標。”“叩開川端文學之門的鑰匙不是《伊豆舞女》,而是掌上小說”。他的掌上小說集在發表之初受到社會極高評價,被當時的文藝界評論為“川端氏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在評論上,總是站在文藝戰線的前沿,為新興文藝吐萬丈之氣。”長谷川泉稱這些作品“顯示出一種題材、手法紛呈,像魔術師一樣的藝術本質”。川端的掌上小說曾經受到島木健作的極力推崇,這些玲瓏而深刻的小短篇能令人既廣而深地感受人生,有著與大文學不同的韻味。島木說:“它們對人類的脈脈溫情能直透讀者心懷”,“在心靈被洗滌的清純中,美好情懷,讓人喜悅又令人悲憫的人生展現于眼前,多么富有詩意。”“過著疏遠文學的忙碌生活的人們,若能每天一篇,讀一讀這些‘掌上小說’該有多好。”川端本人說掌上小說是舊作中“最讓我懷念、最喜愛、現在仍最想贈送給許多人”的作品。在許多文學家以寫詩歌打探文學之路的潮流中,川端卻是“寫掌上小說替詩了”,他的“年輕時的詩魂大多生機勃勃活躍于其中”。并且川端自己也承認“寫了一百篇以上,這大概是其他作家所不曾有過的吧!”他認為“這些掌上小說是難以從我的過去消抹掉的”,并且他“期待著讀者們,在游山玩水的旅途,或乘車或睡前,在那么一丁點的時間里也能夠一篇一篇好好享受它”。

川端對掌上小說情有獨衷。他認為:“能把小說變成如同昔日的和歌和俳句那樣的普通百姓的東西,恐怕只有掌上小說了”。川端在《關于掌上小說》中明確指出,掌上小說“合乎日本人的口味。對此,只要考慮一下日本文學的傳統和日本的國民性就會明白”。

三、川端掌上小說與川端創作的關系

川端的許多小說都是先經掌上小說的發酵、釀造、然后提煉、改造而形成的。甚至可以

說是他小說的基礎特色和一切要素,是川端全部創作的縮影。象散文詩一樣優美的一朵一朵的小浪花,竟能展現出巨大的文學世界所要表現的深刻內涵。

川端掌上小說創作,就其思想傾向來說,大體上同其全部小說創作三個時期的基本傾向互相呼應,運行在同一個軌跡上。其題材比川端的中長篇小說題材要廣泛的多。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1.川端早期大部分的掌上小說,帶有強烈的自敘傳色彩。如:《油》、《拾遺骨》、《向陽》、《合掌》、《母》等。《拾遺骨》主要寫了祖父病逝,他傷心至極,引起流鼻血,孤寂地躺在山岡上,被人叫回,帶到火葬場拾祖父遺骨的情景。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作家淚的回憶,描寫了自己沉重悲哀和寂寞的童年,無疑例外地刻下不可磨滅的痛苦生活的痕跡。

2.以川端個人的愛情生活為題材的掌上小說:《脆弱的器皿》、《她走向火海》、《照片》、《雨傘》等,表達了對昔日戀人的懷念之情。又有《向陽》、《鋸與分娩》、《處女作作崇》、《生命保險》、《近冬》等,都是以川端本人的戀愛失意為素材的。他執著地把自己的感情獻給已經背叛自己的戀人。這不是一種甜美而是苦澀、憂郁的感情。

3.川端也注意把自己的筆觸伸向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表現了對他們辛酸生活的嘆息與同情。掌上小說集《我的標本室》大多是屬于這類題材。如:《玻璃》、《海》《臉》、《結發》、《仇敵》、《謝謝》、《早晨的趾甲》、《故鄉》、《母親的眼睛》、《偷茱萸的人》等。作品中的人物——女保姆、偷東西的少女、藝妓、女藝人、乞丐、賣身的少女、筑路勞工、撿破爛的、代書人、窮學生、窮畫家等都是川端的關注所在。他從細微處剪影式地反映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各種人物的側面。

4.其中最多的描寫的是男女之間,特別是少男少女之間的純情。《金琵琶和蝗蟲》、《樹上》、《白馬》、《秋雨》、《石榴》、《娘家》、《夏與冬》等,都描寫了女性純情的悲哀。還有描寫夫妻由相愛到離異,最后雙雙情死的故事的《殉情》,以及描寫一個窮畫家的不正常的婚外戀的《金絲雀》。展示了川端描寫男女愛情的小說世界。

5.《竹葉舟》、《五角硬幣》、《山茶花》、《反橋》、《秋雨》、《住吉》等,描寫了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和愛情帶來的創傷和投下的陰影。

6.《人的腳步聲》、《不笑的男人》等揭示了紛繁復雜的都市生活人際關系的丑惡一面。另外,還有一些超現實主義的作品,通過夢幻與現實、具體與抽象、過去與現在,表現了生與死的主題。如《信》等。

川端苦澀、憂郁、寂寞的情感反復在掌上小說中體現出來,表現了他對愛的渴望和這種渴望不能實現的悲哀。從川端康成掌上小說的種種創作傾向來看,它們與川端的整個創作傾向是一脈相承的。其創作形式便捷和輕靈,既要求內容凝練,意境含蓄,構思精巧,語言簡潔等。這些創作要求似乎比短篇小說更為嚴格。而且其形式多樣、題材豐富,在這一點上,川端對掌上小說的運用是獨樹一幟的。

[參考文獻]

[1]長谷川泉著孟慶樞譯《長谷川泉文學論著選川端康成論》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6

[2]川端康成著葉渭渠譯《川端康成文集•掌上小說全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4

[3]葉渭渠著《冷艷文士川端康成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8

[4]周閱著《川端康成是怎樣讀書寫作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9

[5]葉渭渠譯《川端康成掌小說百篇》三聯書店出版19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