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語文有效性教學觀探索論文
時間:2022-12-17 08:50:00
導語:葉圣陶語文有效性教學觀探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不但與有效教學的理念相一致,而且他已把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研究角度滲透到了語文學科教學的研究之中,提出了重視歷練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和寫作等一系列富有學科特色的教學策略。葉圣陶的語文有效教學思想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進行有效教學研究的重要思想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葉圣陶;語文教育;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作為一種鮮明的教學理念和自覺的教學實踐,發生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有效教學的概念才頻繁地出現于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并引起了各國教育界的關注。近些年,我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介紹西方有效教學理論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之中。但是,人們似乎過于注重西方有效教育理論的介紹而忽視了對本國相關的教育理論的研究,甚至有人認為我國有效教學研究太晚。但實際上,近現代以來我國許多教育家的教育理論或實踐經驗的闡述都是有效教學理論的體現,換言之,我國有效教育理論早已存在并且十分豐富。
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就是一份寶貴的中國式有效教學理論遺產。作為近代中國語文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的語文教育思想處處透露出對語文有效教學的高度關注。雖然沒有直接使用有效教學這一術語,但他在以往親身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改進語文教學的精辟見解,如提出國文教學的成功與否的問題、教師教學的收效問題、學習效率問題,以及教師如何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寫作和如何用最有效的辦法批改學生的作文問題等,這些都是與語文這個學科結合提出的有效教學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不僅沒有過時,而且仍將對我們新一輪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
一、語文有效教學的根本導向
語文有效教學的思想必須以實現語文的教學目標為根本。葉圣陶對此有明確的認識,并多次闡述了語文的內涵及其教學目標。他說:“什么叫語文?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在“文”的層面上,葉圣陶強調的主要是讀與寫。他說:“每一個學習國文的人應該認清楚: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就是學習國文的目標。”“國文教學的目標,在于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他還指出:“學習國文該認定兩個目標:培養閱讀能力,培養寫作能力。”強調這個目標,也就是強調語文教學是否成功、是否有效,歸根到底要看學習者是否形成了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和習慣。這一目的論是和葉圣陶對語文學習意義的理解密切相連的。他認為,學習語文的意義就在于應用,并指出:“學語文為的是用,就是所謂學以致用。經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進一步說,學習語文還可以養成想得精密的習慣,理解人家的意思務求理解得透徹,表達自己的意思務求表達得準確;還有培養品德的好處,如培養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等。這樣看來,學習語文的意義更大了,對于從事工作和培養品德都有好處。”在葉圣陶的著作中,“習慣”是他表達有效的語文教學目的的一個高頻詞,也是他給語文教學的有效目標的一個定位。在葉圣陶看來,語文教師幫助學生在語文方面形成諸多的習慣,語文才能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更有用。雖然今天我們對語文學習目標有了一個更系統、更全面的表述,即用“三維目標”和“語文素養”來表述,但形成閱讀、寫作能力,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無疑仍然是語文教學最核心的目標。從葉圣陶的整個語文教育思想看,衡量語文教學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是否形成了實際生活和社會所需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個標準今天仍然是語文教師準確理解語文教學使命和衡量語文教學有效性及反思語文教學行為的重要標準。
二、實現語文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葉圣陶非常重視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他指出:“國文是語文學科,在教學的時候,內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視,而方法方面尤其應當注重。”方法是重要的,但只有有效的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獲得成功。關于學生如何學的問題,他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指出:“如今學習時間既已減少,而應得的成績又非得到不可,惟有特別注重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做去,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葉圣陶一再指出,語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務,那就是閱讀與寫作。但怎樣讀、怎樣寫,都有一個方法問題。他指出:“多讀多作固屬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怎樣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不能切實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在葉圣陶看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訓練”,或謂“歷練”。他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都重要,我看更要著重訓練。什么叫訓練呢?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現在語文教學雖說注意練習,其實練的不太多,這就影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他又說:“所謂訓練,當然不只是教學生拿起書來讀提起筆來寫,就算了事。第一,必須講求方法。怎樣閱讀才可以明白通曉,攝其精英,怎樣寫作才可以清楚暢達,表其情意,都得讓學生們心知其故。第二,必須使種種方法成為學生終身以之的習慣。因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習慣方面的事情,僅僅心知其故,而習慣沒有養成,還是不濟事的。”這里,葉圣陶強調了有效方法的判定就是要看它對達到教學目的的幫助有多大。
葉圣陶還進一步要求教師要教會和幫助學生掌握終身受用的方法,形成積極、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他指出:“希望學得好,先要樹立認真的態度。”“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夠養成的……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應用研讀國文教本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他說:“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嚴格不是指老師整天逼著學生練這個練那個,使學生都透不過氣來,而是說凡是要學生練習的,不要練過一下就算,總要經常引導督促,直到學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才罷手。”“語文方面許多項目都要經過不斷練習,鍥而不舍,養成習慣,才能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葉圣陶不但關注學習的態度和反復的練習對語文學習成效的影響,而且還強調語文練習設計的實效性,并且把練習有效的標準定在了看學生是否把所學到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東西,也就是學生是否把知識個性化了。
“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時,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傾筐倒篋容易,畫龍點睛艱難,確是事實,可是為了學生的長遠利益,似乎不應該怕難而去走容易的途徑。這就需要研究。此外,如布置作業,出些練習題,指定些課外閱讀書,著眼在鞏固學生的記憶固然有著其必要,可是尤其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如何啟發學生,把所學的應用到實際生活的各方面去。”
葉圣陶明確指出幫助學生形成能力的教學明顯要難于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教學,教學要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就需用心去研究如何實施練習。語文能力的形成不能單靠課堂的講授,還必須重視科學、精巧、有效的練習。否則,學生的能力很難形成。研究如何設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和習慣養成的練習應該成為語文教師追求教學實效的共識。葉圣陶關于語文有效教學途徑和方法的論述顯然對當前提高語文教學和研究的效率有積極的方向性指導意義。
三、實現語文有效教學的關鍵
葉圣陶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于人。”方法固然多樣而且重要,但語文教學是否有效,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運用方法的語文教師。這正好與西方有效教學理論一直重視從教的角度研究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的觀念相呼應。葉圣陶對教師行為的研究來自一線課堂教學,直接以學科教師行為為研究對象,而且是從導致教學效率偏低的教學行為來展開這種研究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不是簡單的要素歸納,而是采用描述的方式和具體的教學情境聯系在一起的。
葉圣陶認為,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有針對性,要先讓學生自己學習,不懂的時候老師再進行指導。葉圣陶強調“要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非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非教他們預習不可。教師逐字逐句講,學生有價值的心理過程都沒有經歷到,養成的習慣恰是目標的反面。”他還指出,指導的內容要有所選擇,要組織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研究,教師要扮演組織者的角色;教學不能脫離文本,語文課不能上成公民課;不能采取灌輸的方式,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有效的作文教學應強調作文命題要照顧學生的經驗;作文的修改評閱要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心中要有正確的作文評價標準;隨心所欲的修改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雖然葉圣陶的語言表述和今天的語言表述有所不同,但他所談的問題和所確立的有效教學的行為準則是與今天新課程目標所提出的教學要求相吻合的。
國際有關教學的研究經歷了由關注教師的品質到強調教學行為,再到關注教學活動,繼而更多地強調教與學的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當前更關注通過有效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葉圣陶對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研究是與當今世界教學研究的角度和方向相一致的。他對語文教師教學效率低的行為的批評由表及里,先指明教師的行為表現,然后分析這個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他在論述教師行為效率低時所采用的角度不是單一從教師一方來論的,而是從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影響角度來分析的。他在對閱讀和寫作教學低效問題進行揭示和批判的同時,也指明了有效閱讀和有效寫作教學行為。葉圣陶的研究當然沒有窮盡語文教學效率低的所有現象,但僅此而言,葉圣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以及研究的結論已為我們今天研究語文教師有效教學行為提供了重要參考。
四、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師行為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但有效教學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還是要使學生獲得預期的知識和技能。有效教學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也取決于學生的學,而最后必須根據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進行評價。葉圣陶實際上早就在其教育理論中體現了這一理念,他不僅研究了教師教學的高效低效問題,而且非常突出地論述了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和應該達到何種能力目標的問題。例如對高中畢業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應達到的有效目標,葉圣陶就給出了一些明確的具體要求。
在閱讀方面,葉圣陶要求幫助學生形成生活所需的閱讀能力和能查閱古書的能力,特別是強調要會查閱字典等工具書。在寫作方面也同樣要求學生具備生活所需的寫作能力。葉圣陶的要求不但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一致,而且還更為明確具體,便于操作,這對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師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解決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顯然很有幫助。所以,可以把葉圣陶這些見解看做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有力補充,也是我們有效實施語文教學、反思語文教學有效與否的重要參考標準。
葉圣陶對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閱讀教學有自己鮮明的看法,他反對教師在課堂上一講到底的行為,要求學生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討論,并且闡明了討論對增強學習有效性的意義。他指出:“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發展的線索、文章的時代背景、技術方面布置與剪裁的匠心、客觀上的優點與疵病,這些就是所謂不同的觀點。對于每一個觀點,都可以提出問題,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尋求解答。他們經過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再來聽教師的指導,印入與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較深切。最壞的情形是指導者與領受者彼此不相應,指導者只認領受者是一個空袋子,不問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裝進去。”公務員之家
葉圣陶認為,對不同的閱讀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會更有效。他說:“又因閱讀材料而不同,單篇宣作精細的剖析,整部的書卻在得其大概,就文體而言,記敘文與議論文也不一樣,記敘文在看作者支配描繪的手段,論說文卻在闡明作者推廣的途徑。同是記敘文,一篇屬于文藝的小說與一篇普通的記敘文又該用不同的眼光,小說是常常需要辨認那文字以外的意味的。就文章各類說,文言與白話也不宜用同一態度對付,又言——尤其是秦漢以前的最先應注意那些虛字,必需體會它們所表示的關系與所傳的神情,用今語來比較與印證,才會透徹地了解。多方面地講求閱讀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養成寫作習慣。習慣漸漸養成,技術拙劣與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漸漸減少,一直減到沒有。”從葉圣陶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對不同的閱讀材料該怎樣有效地教和學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現在的語文教師恐怕最缺的就是這方面的能力。
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充分體現了他對有效教學的強烈追求,他早已把很多當前還停留在理論層面的有效教學思想落實到語文這個具體學科的教學之中來應用,甚至落實到具體的閱讀與寫作課堂教學之中來分析。他的語文教學思想之所以有很高的價值,就是因為他的語文教育研究是建立在怎樣使語文教學更加有效的基點上的,并對此作了非常完整而又具體和深入的闡述。這些闡述也為我們評價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基礎。他的研究思路和今天的有效教學研究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又結合漢語言文字和文學的特點來闡述,非常切合中國語文教學的實際,可以說是富于中國特色的語文有效教學理論的典范。
- 上一篇:踐行科學發展大局認真履行職責承諾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指導職業教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