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初中作文教學
時間:2022-04-15 05:53:00
導語:透析初中作文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文教學非常重要,它是學生學與用的綜合實踐,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有助于學生智能的開發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重視作文;多方訓練;發展智能;提高水平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傳統教學中,作文課型單調,一般都是“寫”與“評”兩條直線周而復始,學生寫作文與教師批改講評機械循環。這導致學生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甚至厭惡寫作,以致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緩慢,把作文當作一門苦差事,影響到整個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呢?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開展豐富多彩的作文活動,營造寫作環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了興趣,舉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份之一。新的教學大綱也將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只有學生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才能使他們產生最持久最有效的學習動機,而有了積極學習的意愿才能使學生以盼望和期待的心情對待這門課,學習中就會自覺地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興趣不僅決定學習的活動能否開始,也制約著學習活動能否堅持。所以教師要想主設法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要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在寫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作文是苦差事的畏難情緒。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基礎,因材施教。平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互評作文。作文本交上來后,教師先把每個學生的作文都看一遍,但不作點評,然后先擇其中寫得較好的或某一方面有亮點的作文,讓習作者本人在班上朗讀,然后全班學生再對習作進行評優說劣,最后教師總評。這不但可以讓其他學生從中獲得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讓習作者本人體驗到寫作的成就感,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興趣。其次,教師還可以在班上開展讀書談體會、朗讀演講比賽、手抄報競賽等活動。把活動中學生的優秀習作推薦給各類報刊發表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投稿,這都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從而增加寫作的興趣。
2.作文時間變集中為分散,既寫書面作文,也練口頭作文
人的思維活動軌跡,決不是沒有起伏變化的直線運動,思維具有“陣發性”的特點。一種獨創的形式,一個新穎的構思,一個詞語的巧妙運用,一段文字的一氣呵成,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激發而完成于思維最活躍、效應最明顯的陣發階段。因此,傳統作文教學中的兩周一次,文必成稿的一貫制,不利用學生捕捉運用思維的最佳狀態,忽略了學生的主觀發展。要打破作文中的“一貫制”,就要結合閱讀教學和課外活動,在最有利的情況下開展形式多樣的寫作訓練。語文課上的“知識遷移”步驟,是教師根據“教材無非是例子”的原則,把課堂學生訓練的能力,學生學到的知識進行知識能力遷移,學以致用,寫成片斷,或抄出一段材料,讓學生分析這段材料描述了一種什么意境,說明了什么觀點,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興奮的積極狀態。其次在寫作上教師要放開手腳,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作文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選題、先材、立意,不論體裁、文體、表達方式,不規定字數,學生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愛怎么寫就怎么寫,留給學生一方自由的天空。寫這類文章,可使學生消除為“切題”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被動心理,盡情地把自己的心靈世界反映出來,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也有益于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第三,針對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讓學生寫作前,給出一個具體的命題,讓學生自由的討論,該題目怎樣去立意,怎樣去選材,要表達一個怎樣的中心思想,在發言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產生了非辯不明、非吐不快的強有力寫作態勢,在這種態勢的支配下,去探索、去爭論、去構思、去表達。然后抓住學生口頭作文為載體,促進書面作文的提高。
3.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1在傳統作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一個固定的模式,寫小草就要求學生寫出小草的“默默無聞,自強不息”;寫梅花就要求學生寫出梅花的“凌霜傲雪,錚錚鐵骨”;寫鋪路石,就一定要歌頌養路工人的無私無畏精神…….使學生的筆不盡是“代圣人言”。其實,學生的思想哪會都是這種境界?相同的事物、現象,在他們的心目中自有褒貶,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自由地將其表達出來,使文章真實而豐富多彩。
3.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如:春暖花開時,讓學生走出校園,面對青山綠水、溝壑、瀑布進行奇特的構思和大膽的想象;每當“皓月當空”,也可以組織學生“中秋賞月”讓學生暢抒濃濃的鄉思和悠悠的鄉情;學雷鋒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及時去捕捉美感。當學生在思維過程中遇到矛盾和障礙時,教師就要及時為學生提供方法,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過程。這樣學生就由被動思維轉為自覺學習、主支參與、主動探索。
3.3要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作文教學應激勵學生,開展積極的聯想,不能只看不想,應養成一種“看——分析——聯想”的良好習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健康的書籍、報刊,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一些社會現象,擴大聯想的空間,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新意和時代感。
4.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要寫好一篇作文來表達情意,必須要有豐富的詞匯,以及巧妙的表現手法,但實際上許多學生掌握的詞語(或詞匯)并不多,因而在寫作時就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出現的問題往往是用詞不準確,甚至生造詞語或使用方言,讓人看了啼笑皆非,文章顯得單調乏味。解決的方法,就是教師應科學地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并合理教授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如:作好讀書筆記,摘抄文中優美詞語或句段、寫讀后感等等。通過這種訓練,日積月累,努力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和知識面,這樣,就一是能夠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寫作的水平。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其基本規律須有,定律則無,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找到一條能真正體現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 上一篇:我國網行發展問題探究
- 下一篇:稅法常用詞混亂概念的含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