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語文教學應注重真人教育

時間:2022-05-20 04:06:00

導語:深究語文教學應注重真人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究語文教學應注重真人教育

摘要:目前,語文試題經常出現“假如……你會……”這樣的題型,這種題目能讓學生各抒己見,發揮學生主體性,但學生為了得分,違心地答題,說假話、說不負責任的話……本文就這個話題從三個方面闡述如何讓學生回歸真實的自我:結合學生“真實”的經驗,培養“說真”的習慣;走近學生“真實”的世界,發掘“真我”的品德;關照學生“真實”的需要,弘揚“求真”的精神。以期拋磚引玉,引發各位施教者關注“真人教育”,關注學生成人的過程。

關鍵詞:真人;求真;育人;回歸

不久前,單元形成性測試試卷上短文閱讀《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中有這么一道題:“西部地區經濟落后,所以我國現在大搞‘西部開發’,也鼓勵廣大有志青年投身到西部開發中去。假如你現在大學畢業,你愿意到西部去工作嗎?說說你的理由。”閱卷時驚奇地發現,全班39人,將來大學畢業后愿意到西部去的有38人,并且誓言錚錚。甚感欣慰的同時,不免心生疑慮:孩子真的如他們所說那樣,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多做貢獻?私下里交流得知:那純粹是應付考試,為了得分。

一種隱隱的痛從心底升起,是的,我們的孩子為了得分,可以揣摩命題人及閱卷者的心思,說出那么豪壯的話,但并不準備真正去做!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重溫先生之語,言猶在耳,如何躬身實踐,實乃任重而道遠!

痛心之余,我們也應想到:這里應有我們教育者的許多“功勞”!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是,事實證明: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教師將希望的信息通過一定的教學行為向學生傳達,并讓學生認可,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主要信息渠道。如何讓學生在“求真”中發展,在“學真”中創新,這需要我們從多角度思考,并身體力行,筆者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結合學生“真實”的經驗,培養“說真”的習慣

真實的經驗有二重含義,一是指學校教育盡量讓學生了解真實的世界,而不是給孩子一個虛假的、片面的世界。二是指學校教育盡量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實的世界,而不是僅僅給他們一個虛擬的、書本的世界,即教育所提供的世界應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尚待改進的層面。如語文課中,一些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生活內容尚未引進課堂,片面的展示落后的客觀世界,封閉學生的視野。學生不能了解真實的客觀世界,也就不能進一步掌握真實的客觀世界,更不能培養主體自身把握客體的能力。這樣,在課堂上,空話、套話也就見怪不怪了!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們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現代的學生有權利了解真實的社會。

學校教育內容應與學生生活有密切的聯系,給學生提供親身了解社會、了解自然的機會,使他們有生動、豐富的感性素材。陶行知曾說過“真知識是安根在經驗里的,從經驗里發芽長葉,開花結果的才是真知灼見”。只有豐富兒童的經驗系統,教學才能實現由知識向智慧并向能力轉化,為學生說真話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走近學生“真實”的世界,發掘“真我”的品德

青少年的成長經歷著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特點,我們作為成人不能拔苗助長,否則只會損害他們的發展。孩子有其不同的生長環境,在氣質、性格和能力上也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育必須尊重學生主體發展階段和特點,讓學生發展自己的世界。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寓言,山羊說:“我是哲學家”;袋鼠說:“我是拳王”;斑馬說:“我是皇家水兵”;獅子說:“我是獅子”。尊重自我是強者的選擇,培養新一代有創造力的國民需尊重孩子,還孩子以童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未來的社會應該是今天的青少年的,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實乃當務之急!

鼓勵學生表現自我。學校教育要使學生能說想說的話,能做想做的事;不是讓學生說成人的話、虛假的話、應景的話。同時,學校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使學生有敢想敢說、敢做敢闖的勇氣和信心。這就要求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組織各種類型的活動,鼓勵學生在參與各項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現自身的知識和才能。我校藝術節的成功舉辦,為學生才藝的展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舞臺,許多學生脫穎而出,有的出色的連班主任都很吃驚。

三、關照學生“真實”的需要,弘揚“求真”的精神

“真人教育”的目標不僅要求培養學生主動性,要求學生具備自我教育能力,有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主觀能動的發展;而且要求學校教育能關注學生的利益和需要,保護主體的權益和需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以期引導學生具有“求真”的精神。之所以推出這一層面的教育構想,是因為學生的能動性必須來自學生真實的需要,否則這種能動性很可能是虛假的、非真實的。

追求真,愛護真,弘揚真,并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應做的實事,要做好這一切,就必須向雙重人格、多重人格開戰。“生活教育”就是這樣的真教育,它以生活而不是以書本為本位,以社會而不是以學校為本位,其目的是把學生從“虛擬的世界”中解放出來,回歸“真實的世界”。

讓學生說真話,做真人,乃吾輩之重任也!同時,也懇請我們的指揮棒的揮舞者——命題人,少給我們的學生出“難題”,以免把他們引到虛擬空間中去。

參考文獻:

[1]胡曉風,金成林主編.陶行知與中國現代化.

[2]林崇德主編.學習的策略.

[3]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4]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