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閱讀指導的策略剖析
時間:2022-07-23 04:34:00
導語:個性閱讀指導的策略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修改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不能正確理解和辯證把握個性化閱讀的內涵,以致出現了一些偏差,如,由于強調個性化閱讀的人文性傾向,在教學中過分演繹“獨立選擇學習內容”“獨立選擇學習方法”“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么學就怎么學”;由于強調個性化閱讀的體驗策略,在教學中就忽略學段目標和文體特點而一味地引導體驗而忽略思維的激發與引導。由此引來對新課程閱讀教學的一些詬病。
正確理解新課標“個性化閱讀”的精神,辯證處理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對個性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才能使新課程閱讀教學取得預期效果。
一、根據不同的文本特點指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新課程閱讀教學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依據課程目標的個性化閱讀指導,必須正確處理一個哈雷特與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關系。讀者的個性化閱讀,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哈姆雷特”中的每個哈姆雷特是個性的。課程目標制約下的閱讀教學,學生(也是讀者)是學習閱讀,通過一次次探尋文本的意義來提高閱讀能力,文本意義的探尋則要體現“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一個哈姆雷特是共性的,這個共性就是文本的原意,文本的價值取向。要引導學生在探尋文本意義的同時,從文本的言語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異,不管是什么方式的個性化閱讀,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義最為接近的理解,存異,就是要鼓勵學生基于不同心理特點的閱讀感悟,鼓勵學生結合不同知識背景與生活經驗的閱讀感悟,體現個性化閱讀,不能把它們顛倒過來。
二、根據不同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共性特點;但同齡兒童的思維特點,又是有差別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如,對主要內容的把握,有的側重整體思維,在于對全文的多遍的閱讀;有的側重分析思維,遵循從部分到整體。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指導,既要有幾次的從整體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針對重點部分的閱讀指導。強調整體感知,忽略一部分一部分或重點部分的學習,是對側重分析思維的同學的學習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興趣的激發,有的同學的認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發能很快使其進入個性化閱讀狀態,有的同學是理智型的,知識的吸引能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個性化閱讀狀態。因此,在教學中一味的強調激發情感,對理智型的同學也是不公平的。既有整體把握的引導,又有局部的深入的探究,既有情感的激發,形象的思維,又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兒童的個性化閱讀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導。
三、根據不同的知識背景和經驗背景指導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由于對課外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同,知識背景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由于個性特點、家庭與社會背景的不同,生活經驗也有明顯差別。因此,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帶有個體的特點。老師應從不同層面去指導,并認可不同知識經驗背景的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根據文本特點,從不同的心理特點出發,尊重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和經驗背景,綜合運用整體思維與分析思維,交叉運用激發情感的教學策略和引發知識經驗的策略,是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指導策略。
- 上一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透視
- 下一篇:剖析把握讀書模仿習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