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組織教學思索

時間:2022-05-08 04:50:00

導語:語文課堂組織教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堂組織教學思索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時期.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決定了其在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學好語文是小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教師組織好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保證那么.我們要從教學的哪些方面去著手組織呢?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簡單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淡。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下的教學是圍繞考試展開的.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是從讓學生考出好成績出發的.這就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的唯本主義.教師以教材作為指揮棒.按部就班.一字不差地傳授給學生.成了知識的傳聲筒.根本不需要去研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牢記知識,完成作業.抓住考試點,正確對答就萬事大吉了.就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效果。這種觀念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誤人子弟。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被動、機械、死板,毫無興趣可言:學生沒有自我建構知識的能力,高分低能,過分依賴教師和教材.缺乏學習的能力現代教育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受體.而是活生生的個體,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探究者。教師不再包攬學生的一切,要學會放開。教學上不再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要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或牽手者這就需要教師去組織教學.抓好教學的切入點.教給學生如何去學習.完成從“授人以魚”者到“授人以漁”者的角色轉變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了多少。教師能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這是他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人性的關懷.要讓學生從主觀上改變對學習的看法.有著對學習的渴求和向往.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切實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的事情.學習的情感是積極的如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的任何教育措施都難起作用。

二、寫作教學

語文教學離不開寫作.寫作對學生識字寫字、用詞造句、選材構思、思維邏輯等綜合訓練.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可以說寫作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可是縱觀我們的語文教學.長期以來.小學生都害怕作文.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疼.有的說沒東西可寫,有的不知道從何下手.有的字數不夠等等.這都是語文教師寫作教學面臨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上作文,提高寫作的能力是寫作教學的關鍵。

1.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寫作需要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流露在筆端.是在觀察時觸動內心的共鳴要用學生獨特的視角寫出個性.這才是我們的學生作文需要的因此.平時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形式.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情記下來。學生要用觀察的眼睛.用心體悟,反復琢磨,提高感悟能力。比如,讓學生觀察植物的成長,從出土、發芽、灌溉、長大、開花、結果,讓學生仔細全面地去觀察成長過程.進一步讓學生深思.自己的成長學習過程也需要不斷努力。

2.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己、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因此.寫作教學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離開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價值。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樣才有話寫.才能寫得好.讓學生感覺“有米下鍋”

3.看圖作文看圖作文.是起步作文.一直貫穿于小學階段作文訓練的始終,是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看圖作文要求學生圍繞圖的中心表達.準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首先.讓學生仔細看清楚圖畫.確定圖文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確定寫作的中心。其次.對圖畫的局部進行觀察和分析.抓住重點和細節再次.進行深入的構思和想象,挖掘素材,豐富表達。

三、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一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也決定了他如何去運用這些接觸的知識一句話.沒有好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也就是一紙空文.而這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課堂教學。

1.指導朗讀朗讀是眼、耳、口等多種感官與大腦共同參與的較為復雜的認知活動.朗讀訓練溝通著聽說讀寫,連接著知情意行。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朗讀要讀出感情,去感受作者描寫的意境.進一步理解:泛讀指導,在學生朗讀前.或者當學生讀得不合適的時候,起到啟發的作用;借助多媒體,由于學生認知有限,生活閱歷淺,對于課文中涉及的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的內容.不能很好地投入我們可以運用錄像這種聲形并茂的信息載體.讓學生進入形象的世界.使他們身臨其境.激起他們的朗讀興趣:借助音樂.小學生對音樂感興趣.聲音能引起他們的聯想.并使他們陶醉其中。

2.閱讀方法①閱讀過程不是割裂開的個體.離不開思維、動筆。比如.學生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寫下來;把文中的優美詞句段篇進行積累.并要勤背誦;要學會思考只有邊讀邊思考,才能內化讀過的知識②閱讀形式包括預習讀、粗讀、詳讀、研讀、按順序讀、分部閱讀等。③進行課外閱讀。學生接觸課本中沒有的書籍,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領域教師可以推薦健康的兒童讀物,比如:寓言、聽話、科普讀物、四大名著、少兒報刊等。④圖文解讀小學生課外讀物大都圖文結合.教師可堅持引導學生從看圖到讀文如指導學生看封面和書名.講講書中可能寫些什么事圖畫能幫助兒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當眾講出主要內容,這樣才能把聽、說、寫緊密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3.閱讀要堅持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不長.對閱讀的堅持往往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了教師的督促就放松了。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保持這一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寫閱讀筆記,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組織讀書小組、開展故事會、朗讀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組織者語文課堂教學要從培養學生為立足點去組織.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感受學習的樂趣。實踐證明,從上述幾個方面來組織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的能力獲得提高.能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