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13 02:41:31

導語: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論文

一、重視情感體驗,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課堂是一個大舞臺,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導演,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策劃者,學生則是這個舞臺的主要角色。一節好的課,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力協作,如同導演和角色的默契配合。上好一節語文課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哪怕一個小小的細節,一定要充分進行預設。對于課堂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教師要精心指導,做好導演的角色,既要指導到位,又要讓角色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只有這樣,一堂語文課才會上得輕松自如,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智的歷練。在活潑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中,充分去扮演角色,進行情感體驗。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文本的內涵內化在學生的心中,在學生的心里產生強烈的共鳴。學習《詹天佑》一課時,學生不能理解的是詹天佑所設計“人”字形鐵路。如果教師只是流于形式,講解人字形鐵路的構造,那么學生就不會形成具體的意象,也不能夠體現詹天佑作為一個鐵路工程師的科學設計,更不能把握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于是,我讓學生做情感體驗,把同學分成六組,讓其中的三組學生以畫家的身份畫出鐵路的示意圖;讓另外三組學生根據鐵路的示意圖進行操作,看是否能夠將火車開上山去并成功登頂。學生根據課文中的插圖,畫出“人”字鐵路示意圖,然后教師講清體驗的意圖,讓另外三組的學生動手操作,看是否能夠登頂。學生通過動手表演,很快就領悟了詹天佑的設計意圖,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而且提升了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美好感情。課堂的教學設計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

二、體驗生活,讓語文課堂回歸生活

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內容源于生活。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這樣有助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的經驗積累的多少對課文的理解有著重要的關系。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積累,對生活的理解。學生只有對自己親身經歷的、耳濡目染的事情才能在熟知中形成感性認識,從而上升成理性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一方面要考慮教材的特點,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情況,把握好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與教材內容之間的銜接,做到教材內容與生活經驗積累的契合。學貴在用,既然課堂中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就要將課內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做到教學相長,教為應用。如,教學《黃鶴樓送別》,我設計了幾個場景,讓學生選取:(1)涕淚交加;(2)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3)瀟灑拱手,飲酒告別;(4)送完就走。每一種場景都是在不同的環境中產生的,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場景適合哪一種,必須與教材的內容和送別的情形結合起來,必須把送別詩和生活中送別情景融為一體。這樣的應用將詩歌中的情境拓展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學生更能深入其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讀寫結合,讓語文課堂更有效

語文教學中讀和寫同樣重要,不可偏廢,讀書的目的在于理解,在于應用,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掌握閱讀的途徑。比如,要學會在重要的詞語和語句下面勾畫,在富有感情的句子下面寫上自己的理解。大凡學生讀書一定要養成這樣的習慣,也就是常說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寫作是一項基本功,從小就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每學習一篇文章,都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對文章重要語句的理解,哪怕是幾十個字,只要學生有感悟,有思考就行。比如學習《安徒生童話》,教師要指導學生動情地讀,熱烈地討論,積極地發言,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教師如果能夠抓住這個讀寫訓練的結合點,既實現了閱讀的目的,也達到了閱讀的效果。這種讀寫自然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自然,又調動了其積極性,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結語

要讓語文課堂生動活潑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定會生動活潑,充滿生機,學生就會學得快樂,學有成效。

作者:馬國珍單位:河北省平鄉縣豐州學區河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