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語文教學核心能力研究
時間:2022-04-12 11:10:42
導語:技校語文教學核心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技校語文的教學現狀與現今職場要求的兩方面入手,提出在技校語文教學中應滲透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并闡述了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關鍵詞:技校語文教學;職業核心能力;與人交流能力
一、背景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觀從以往的重知識、重學歷逐漸轉變為現在的重綜合素質、重實踐技能、重創新精神、重職業道德等職業素養,而這些能力也正是當今企業選人用人的重要衡量指標。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將成為現今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技校語文這門通識課程,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注重在教學中滲透和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二、滲透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理論基礎
“素質冰山”理論認為,個體的素質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1/8部分的知識、技能僅僅代表人的表層特征,不能區分績效優劣;水下7/8部分的動機、特質、責任心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關鍵因素,能鑒別績效優秀者和一般者。前者是顯性的,后者是隱性的。一個人職場的成功,正是由這7/8的隱性職業素養所決定的。而培養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所謂職業核心能力,又叫關鍵能力,是職業能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任何職業或行業工作都需要的除了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性、通用性和可轉移性,并在人們的職業中起支配和主導作用。在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制定的試行標準中,將職業核心能力分為“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外語應用”等八項,其中自我學習、信息處理、數字應用屬于職業方法能力,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革新創新、外語應用屬于職業社會能力。筆者認為,與人交流的能力是技校語文工具性的具體指向,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信息處理等能力也與語文教學密切相關,技校語文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充分探索在教學中滲透和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三、教學現狀與社會及職場需求
1.技校語文教與學的現狀。在技校重專業課、輕基礎課,重技能、輕素質的大背景下,語文學科一度被“邊緣化”。一方面是因為職業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沒有升學和考證的壓力,所以一直不受重視。技校普遍采用“2+1”的學制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僅有短短兩年,專業課學習任務繁重、課時安排十分緊張,語文等非專業課程不得不讓位于專業課,課時常被削減。另一方面,現在的技校學生,普遍語文基礎薄弱,尤其是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方面,不敢說、說不清、寫不出,對語文的學習缺乏興趣且不自信。而且學生大都對語文學習有偏見,認為來技校學習就是學專業技能的,語文課可學可不學,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不聽課的、睡覺的、玩手機的、開小差的大有人在。2.現今職場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隨著現今社會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職業種類的增加和崗位的變化也日益加快,知識更新和技術更迭的周期也越來越短,社會和企業對勞動者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明顯提高。企業對用人的標準、人才的評價已不再僅憑一紙文憑,因此,“自我學習”成為人的第一能力,是一個人職業制勝的法寶之一。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解決問題”和“創新創造”的實踐能力也成為衡量人才價值的重要指標。同時,隨著工業4.0時代的深入和發展,信息網絡化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日益加深,第三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加大,“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在職場中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因此,加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現今社會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的趨勢。
四、技校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培養職業核心能力
1.項目教學法。技校語文課程的重點不是力求將知識講得詳盡、明白,而是要將知識點融入能力訓練項目中,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筆者在設計求職這一課題項目教學時,著力從面試的口語表達和求職書面表達兩方面入手,以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圍繞提升學生的面試溝通能力和掌握求職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這兩大能力目標制定了課程的幾項任務,學生在教師有效的方法指導和自己自主學習過程中,充分實踐完成個人求職信的寫作、面試過程中的自我介紹及“職來職往”綜合模擬面試這三大任務。2.小組教學。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教室的座位排列一般采用教師與全體學生一對多的方式,學生難以克服對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學習較為被動,也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習。筆者在實踐中改變了傳統的座位安排方式,讓學生分組就座,引入小組競爭機制,激起學生團隊合作學習、分享、互動,爭先創優,共同完成課程任務的熱情,對學生“與人合作”能力的培養就貫穿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3.社團和第二課堂。僅靠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這單一模式對學生的訓練很受局限,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與課堂教學相比,社團及第二課堂完全是由學生自主組織與管理的,活動不受時間、空間、班級的限制,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學生因興趣組成團隊,共同完成活動,是有效提升學生“與人交流”“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創造創新”“自我學習”等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曾指導學生創辦學生通訊社團,報道學校的社團活動及校園新聞,運營微信公眾號。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訓練和提升了自己的語文素養,提升了自己的書面表達、與人溝通、信息處理、與人合作等方面的職業核心能力。4.愉悅的溝通型課堂氣氛。語文的課堂教學需要情感上相互交流的過程,輕松愉快的課堂互動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較大影響。教師一方面要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思想,重視學生的情感表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輕松的氣氛中樂于學習;另一方面,要善于設計和組織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情感和觀點、展示自己。
五、小結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的課程。在技校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有意識地融入和滲透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尤其是與人溝通、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等職業社會能力,語文教師應發揮積極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特點,充分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同時,教師應重視角色的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提高語言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實踐場所。
參考文獻:
[1]童山東.職業社會能力訓練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謝勱.技校語文教學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機械職業教育,2012(6).
[3]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作者:肖慧 單位:廣東省工業高級技工學校
- 上一篇:大學語文嵌入式教學理論研究
- 下一篇:技校語文教學多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