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三策略”分析
時間:2022-12-09 09:55:31
導語: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三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從小培養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背景,對閱讀課堂上采取有效策略,培養閱讀興趣;進行閱讀指導,培養閱讀能力;引導寫作訓練,培養寫作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能夠達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娃娃抓起。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理是非常強烈的,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緊抓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采取有效策略,培養閱讀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閱讀的根本動力,心甘情愿地進行閱讀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真正達到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教師在進行語文的教學實踐中,要緊跟學生需要、結合文本內容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有效開展閱讀教學。1.引導自主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閱讀方式方法的引導,同時還需要學生的自我提升的要求,通過學習相關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增強閱讀的深度和速度。例如,一位教師在對課文進行教學時,選擇讓學生進行泛讀、略讀,在進行較為重要的重點篇目文本的教學時則要求學生進行精讀、研讀,通過反復閱讀增加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探求文本作者的情感態度,體會其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教師要發揮好引導的作用,保證學生的閱讀習慣得到較好的培養。2.引導課外閱讀,培養閱讀興趣。隨著現代教育的改革,單純地進行課內教學活動的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結合開展實施教學活動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需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學生積極鼓勵,讓學生有閱讀興趣,有閱讀動力,通過針對性的對文本進行仔細研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進行閱讀指導,培養閱讀能力
在低段小學語文閱讀科學家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深入化的閱讀指導,以此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1.基于教材內容,培養閱讀能力。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狀況,內容的設置和單元的劃分都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編排的。在語文教材中設置多篇與人文知識和人文修養相關的文本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語文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主,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學習的能力和技巧等方面進行多角度進行全面發展,由簡答易懂的基礎語文知識到需要思考、感悟和拓展的要求較為高的知識內容均在統編版教材中有所體現。教材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實施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教師應在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將教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2.組織層次訓練,培養閱讀能力。層次性的閱讀訓練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在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所體現。通過系列單元內容的形式來編寫教材,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習內容循序漸進的遞進關系,保證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有據可依。教師要在對教材內容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精準抓住教材文本的情感態度取向和價值觀來在進行教學時對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感悟文本能力有的放矢。從長遠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規劃。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文本閱讀能力的養成和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重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對語文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也要給予關注。
三、引導寫作訓練,培養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由淺入深、由易漸難的,在掌握了語文基本的字和詞語之后就要進行閱讀和寫作的教學,對于剛剛學會語文字詞的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覺得無從下手,不知道從哪方面開始幫助學生開展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活動,不清楚具體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方法,學生也由于知識厚度不夠對于閱讀和寫作處于懵懂和不解的狀態。教師可以結合課外閱讀拓展的方法來開展小學的語文閱讀與寫作課堂教學,打造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后,通過不斷的訓練來加強閱讀和寫作能力。綜上所述,對于小學語文教學還是以基礎為主,不斷地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和對藝術文本的賞析能力。
學生通過廣泛閱讀課外讀物積累學習素材、發展身心、提高對于社會和自我的認知能力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來講,好的興趣培養成功就是良好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的興趣養成是統編教材的探索方向和努力方向,也是廣大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了興趣,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就會更加順暢,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便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謝紹賢.小學中低段群文閱讀教學文本的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9(5).
[2]苗文靜.試論小學低段繪本閱讀指導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34).
作者:陶雅萍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閱讀型微寫作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大學語文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