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評改習作有效作文教學研究

時間:2022-03-20 09:27:17

導語:互動評改習作有效作文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動評改習作有效作文教學研究

摘要: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方面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只有全方位地激發學生對作文批改的興趣,他們才會披情入文,更好地關注作文。在日常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作文互批互改的探究活動,在學生作文的“互動評改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互動評改;教學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做一樣,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只能給些指導和引導,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教育名家的話對我們語文教師而言是很有啟迪作用的。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方面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這樣看來,只有全方位地激發學生對作文批改工作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會披情入文,更好地關注作文。組織學生相互審閱批改自己的習作,能更好地激發起他們對習作的主動性,欣賞對方的優點,發現對方習作的不成熟之處,噴發自己的奇思妙想,以旁觀者清的心態去修正、潤色,幫助對方,也激勵自己構建出一篇讓自己感動的佳作,這樣一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期望就水到渠成,愿景成真了。在日常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作文互批互改的探究活動,在學生作文的“互動”評改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師生互動,探究方法

要讓學生學會自己評改作文,教師的貼切指導必不可少。如何讓學生更快地掌握評改方法呢?我們認為,師生互動參與評改的嘗試非常重要。1.學生和教師一起閱讀習作,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的錯別字、不通順的語病句,讓學生說心里話,發表真實想法,暢談如何修改。教師一邊用紅筆批改,一邊向學生介紹批改中常用的符號,教會學生怎樣做標記,這就是一種方法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比如錯別字用“O”圈出,好詞好句用“___”標出,并讓學生學習使用一些早已為大多數人認同的標志符號等等;教師有意識地多次教導學生如此修改習作,并要求學生養成習慣,這對于廣大學生來說必將受益終身。2.學生再讀,找出文中的好詞好句,教師因勢利導,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對文中某個詞語或幾個句子的感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習作水平。學生評議時,教師實時跟進,一邊劃出某個詞語或幾個句子,一邊做眉批,引導學生從情感、內容、修辭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深入的賞析。比如:“這個詞語用得很好,準確形象”“這個比喻真的活靈活現”“這一段神態描寫的話語生動具體,我們仿佛與作者同時在現場看到了一樣”……潤物細無聲,習作者在教師的表揚中其成就感油然而生,對習作的積極性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激發,認真習作的意念也就得到了加強。這對于學生是終生受用的引導。3.泛讀習作后,教師在學生得到初步的鼓勵之后應掌握火候趁熱打鐵,引領學生再次瀏覽作文,教師應深入引導學生根據本次習作的要求(如中心明確、表達流暢等)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者提出個人的修改建議,師生聯手一起為作文判得失,寫評語,教師要告訴學生評語的基本寫法———以欣賞為主,多評價別人的優點,給予鼓勵;同時,也應該指出今后要注意的地方,以利于進步。比如:“讀了你的文章,品味其中的好詞佳句,真的令人如沐春風!你的閱讀面廣,視野開闊,積累了豐富的詞匯,表達十分形象,值得我們學習。希望你繼續努力,寫出更好的文章。”通過這樣的師生聯手探究評改,讓學生初步掌握了作文評改的方法。從學會推敲詞語入手,到修改句子,到修改段落,直至批閱全文,由低到高,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階段性推進,既提高了學生自批互改的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審美技能,為今后寫出更好的文章打下基礎。語文素養的提高就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生生互動,培養能力

“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構建師生聯手修改學生習作的平臺,就是教師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盡量去發現文章中的閃光點,在自改和互評中提高習作能力。1.結對互改。這是指作文水平相當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換作文進行批改。這樣交流的目的是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有修改作文的自主權,特別是給予了較差的學生信心,激發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如水平較差的同學每次批作文時,只要求其把字、詞、句批改好,能寫出自己讀此文的感受,不論對錯,只要真實即可。對水平較高的同學,就依能力的水準提出更高的批改要求,比如要說出好在何處,指出自己理解或不理解的句段,寫上恰當的評語。在這樣的互批互改中,學生地位平等、心情舒暢,就能無拘無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如評析作文《××趣事》時,學生就這樣互相評議:“××同學,你的習作主題明確,題目也取得十分有趣,字也寫得漂亮,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往下讀。但你沒把事情的過程寫得更清楚,讓我覺得有點惋惜喲!不過看的作文很開心,期待你的下一篇好文章。”“××同學,你的文章寫得很具體,從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心理都可以感受到你小時候的那份童真。你的詞語用得恰當,句子生動有趣,讓人讀完回味無窮。可惜,你寫的結尾太簡單,有點美中不足,希望你能修改一下。”每一次的作文交換評改就是兩個人的交流學習,學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互改中不斷相互啟迪,取長補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2.小組互改。在學生初步掌握修改的方法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自愿分組(4人一組,設組長一人),同時也考慮到各組成員的實際作文水平,確保能夠使“互動”批改得到良好的組織和有效的控制。在習作批改之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根據習作的要求復習相關作文的知識,組織討論并確定作文的標準,明確批改的要求。然后由組長主持,逐一朗讀作文,其他同學旁聽,如果遇到自己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就提出建議,給予評價,并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改,同時征求原作者的意見。組長最后把關,歸納性地提出補充修改的建議。這樣做使小組成員可以自由地討論交流,從標點符號到遣詞造句,從片段寫作到整體的謀篇布局,從談論哪個詞語使用得失到爭辯哪個句子該怎么寫,只要他們能感受到的,他們有疑惑的、有見地的都可以直言不諱。學生在相互補充、相互啟發中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看到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哪里又需要進行改進,應該怎樣才能把自己的作文寫得更好。運用這種評改方法可以集思廣益,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人媒互動,增強實效

以多媒體、網絡作為作文活動的教學平臺,大大加強了師生在網上交流、評價的渠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習作意識,能更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以下兩種方法可以借鑒使用。1.實時賞析。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評析學生的習作,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更能發揮聚眾人智慧之所長的優勢,使評議更加全面,修改更加全面徹底。當學生完成某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學生習作,從中遴選出具有典型優點、明顯缺點的習作,投影到大屏幕上,不同的段落與詞句可以用不同的字體顯示,精彩之處可畫紅線,不妥之處可以閃爍。學生圍繞習作要求,就標點、字、詞、句、段落等方面評頭品足,發現閃光點,指出不足處,與教師同步點評,增強課堂的魅力;同時,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能更加方便地實現增、刪、變、換等方面的修改、完善。教師通過多媒體網絡監控系統對學生機進行操作監控,可以隨時將不同作品傳遞到學生機的顯示屏上,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或朗讀欣賞,或品詞析句;可以隨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提醒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這樣的人媒互動評改,顯示了現代科學技術服務教學生活的先進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快樂狀態,使習作教學更具有吸引力,使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更有堅實的支撐點。2.發帖評改。語文教學的外延是火熱的現實生活。怎樣把課內的評改延伸到課外,讓廣大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更好地保持學生作文評改的積極性與延續性呢?采用網絡發帖就可以實現教師的這一想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建立習作網站或者班級博客圈,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作文的空間,給學生提供一個發揮潛能、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把自己寫的文章粘貼上網,利用空閑的時間到空間去閱讀作文,開展欣賞與評論。通過發帖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并進行作文的評改。他們發帖、回帖,商議或爭辯,從文章的選材到立意,從內容到語言,不斷地思考爭辯、切磋交流、合作探究,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也定時在網上發帖點評,獎勵那些“評改小能手”,從而不斷地抬升學生的習作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意識嘗試,我們欣喜地發現,在作文的“互動”批改中,學生作文的參與意識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當然,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無論采用哪種作文評改方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受到學生的習作水平參差不齊的客觀限制,定然會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這就需要教師去明辨、去思索,不斷創新作文評改方式,尋求一種新的、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方法,方能開拓出作文教學的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朱伯石.寫作與作文評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戴圣良.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王瑞青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西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