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4-03 09:24:26

導語: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

一、國學經典的概念

國學即一國固有的學術,指的就是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學術。國學以學科分類,可以概括為文學、史學、哲學、禮俗學、倫理學、考據學等,以儒家思想為主,而國學經典指的就是記載這些文化學術的經典著作,而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有《論語》《詩經》等,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發展的文化精髓。

二、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加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國學經典的教學,可以幫助教師借助古詩文中的韻律,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語感,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國學經典,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有效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使得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為學生以后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國學經典是征集了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作品,對人性、品德、內涵等多方面,都有所涉獵和闡述,古人用最簡單的語言提出了最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學生通過學習國學經典,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基礎知識水平,還可以在國學經典的著作中,了解到人性的復雜,進而對自我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有效加強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和三觀,全面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三)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國學經典的作品中都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思想。古人注重君子之風,強調仁、愛、理、智、信的培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可以通過著作中的故事案例,加深學生對這些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規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準。(四)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它凝聚了無數先人的智慧與心血,再經過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才流傳至今,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加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進一步推進我國的進步與發展。

三、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趣味原則。小學生年齡小愛玩鬧,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國學經典的趣味性。素材的選擇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傳統國學經典中的內容,以故事、寓言等形式進行呈現,并配以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如漢字聽寫大全、詩歌朗誦等,為小學語文國學經典的課堂教學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減輕小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良好習慣,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差異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要根據學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訂具有差異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鼓勵和引導學生堅持學習國學經典,不斷加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三)開放原則。國學經典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有名言、寓言、詩文、成語等,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為學生選擇國學經典教材的時候,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為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國學經典作品,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教學的有效性。(四)啟蒙原則。國學經典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經典著作,著作內容是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國學經典教學選擇教學素材的時候,要注重國學經典的啟蒙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為學生選擇適合其閱讀和學習的國學經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國學經典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鍛造自己的人格,進而有效加強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發展。

四、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國學經典引發學生感悟。國學經典是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內容中蘊含著無數先人的智慧與心血,以及深刻的人生道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國學經典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國學經典引發學生的明理感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進而對學生的終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孫臏運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在賽馬中精準認識到自己這一方的優勢和缺點,并結合客觀形勢對比賽計劃做出了及時的調整,利用自身排兵布陣的能力,充分展現出了排列組合的強大效用,最后,文章還延伸至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人生道理上。以此來引發學生對自我的感悟,讓學生明白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對自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不能狂妄自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明確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并加以利用和補充。(二)利用國學經典提升學生道德。古人將就君子之風,要求君子要具備仁、義、禮、智、信等良好德行和修養,所以在國學經典的著作中,很多內容講的都是關于道德品行、修養操守等相關方面的道理。組織校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道德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進而有效促進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貫徹與落實。例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講解被譽為“圣人”的孔子的拜師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孔子的高階品行,并將教學內容延伸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求學思想上,引導學生明白做人要謙虛、要尊重他人,永遠保持好學之心,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逐漸完善自己的道德標準,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教學《大禹治水》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大禹治理水患的故事,充分體現其高尚的道德品行和過家門而不入的奉獻精神,結合遠古神話故事中的“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對國學經典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幫助學生樹立為國、為民的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三)利用國學經典加深學生體會。實踐出真知,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聽到的不一定是對的,所以,在國學經典的著作中,有很多內容都是關于所知和所行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內容,可以加強學生的認知感受,加深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尋到正確的行為表率,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意識和道德標準,為學生的成長注入積極的力量。例如,在教學《大禹治水》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還可以通過講述大禹在治理水患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加深學生對大禹不屈不撓、積極忘我精神的體會,再結合“善惡之念”,對國學經典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學會珍愛生命、珍惜生活,進而幫助學生改掉生活中的陋習,養成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良好生活習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會。在教學《李時珍》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李時珍歷經千辛萬苦編寫《本草綱目》造福后人的故事,加深學生對中醫曲折發展的理解和感受,同時通過引用國學經典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等名言名句,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看清實際、認清自我,踏踏實實的學習和生活,并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地積累經驗教訓,同時也要學時珍無畏艱險、永不放棄的精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體驗和感受。(四)利用國學經典營造學習氛圍。國學經典的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和教師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利用國學經典為學生營造一個擁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做好言傳身教的榜樣,對學生的行為意識和道德操守進行陶冶和洗禮,激發學生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國學經典的教學氛圍中,體會到國學經典的魅力所在,進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家長可以利用休閑時間,陪著孩子一起讀一些國學經典中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不僅能夠加深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還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尊重他人、感恩父母、熱愛生活,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經典,可以有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加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學素養以及學生的道德水平,對于實現新時期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遵守其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啟蒙性的原則,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學習能力,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陽.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9(3).

[2]楊媛媛.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8).

[3]丁耀龍.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延伸[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

作者:王永太 單位:甘肅省甘谷縣八里灣鎮魏家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