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特征和價值
時間:2022-12-03 03:33:56
導語: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特征和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陶行知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語文教育思想體現出生活教育的價值追求,生活教育理論的支撐性、基于生活的全息性、語文思想的人民性是其基本特點;服務“學做真人”的最終目標與讓語文學習“在生活中”是其兩個重要價值。
概而言之,從“大生活”到“大語文”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其語文教育思想中的折射。有研究者認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包含了豐富的大語文教育思想,從中可概括出大語文教育思怒的社會化、終身化、大眾化、實踐性等特征以及全方位地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大目標”。[1]如果簡要概述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特點價值,情況如何呢?
一.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屬于大語文教育的范疇。他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張“向上長”的教育,[2]追求“教人求真”,“學做真人”,他所從事的平民識字教育、大眾語文、鄉村師范教育中的語文教育就說明這一點。1.生活教育理論的力支撐性。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實踐的有機組成,和其他的學科教育一樣,賦有“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規定性,其語文教育的總目標與“學做真人”生活教育目標高度一致。尤其是“教學法”、“教學做合一”、“行知合一”等主張,將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與生活緊密結合,向生活縱深延展,關注學中用、用中學;將求真知與做真人有機結合起來。查看陶行知各種教育教育的實踐,我們不難發現他的語文教育處處有生活教育、教學生“學”、“行知合一”的影子。這一點,他與呂叔湘先生持有的“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3]相同。2.基于生活的全息性。“生活即教育”源自陶行知“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4]與同時代語文教育家相比,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著力點不在單純的語文知識與技能,而是滲透到“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之中,有著更加開闊的生活視野、社會視野,呈現出生活的全息性。他認為所有的生活場所都是生活教育的場所,也是語文教育的場域,他主張的“六大解放”、“教學做合一”、“創造教育”無不指向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拓展。可見陶氏的語文教育是“在生活中”,更是“在創造的生活中”;而不是再“回歸生活世界”的問題。3.語文思想的人民性。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大眾化”“社會化”是其教育“人民性”的縮影,因為“生活教育是大眾的教育,是大眾自己辦的教育,是大眾為生活解放而辦的教育”。[5]其宏大的生活教育目標就是為民族培養有“生活力”的學生、國民、戰士。與現代語文教育相比較,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正是以生活的、民主的、“活的”語文,抗爭專制的、落后的、愚昧無知的現實生活,面向最廣大的勞苦大眾,提升其語文素養。陶行知編著的諸多語文教材、兒童讀物、語文類課程方案、詩教等等,均能說明這一點。
二.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價值
1.服務“學做真人”的最終目標。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的大眾化、生活化等特點雖然不及現當代語文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但是從其語文教育功能的角度看,恰恰實現了語文在日常生活、改造社會實踐中的活用,屬于“把環境的阻力化為助力”[2]的有力工具,體現“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的主張,避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悲劇。緊扣“學做真人”旨歸,引導學生“人文性”層面上用力,實現成長中的“求真”與“學做真人”。這是難得可貴的價值,更是消解語文教育“工具化”功利取向的利器。2.讓語文學習“在生活中”。陶氏眼中的語文是學習的工具,更是改造和創造生活、社會、未來生活的工具。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語境中的語文教育,始終存乎于生活,而不是抽象的語言符號;存乎于語言的“真”實踐,而不是客觀的知識世界。所以,生活教育指導下的語文教育時時刻刻讓學生置身于富有改造性和創造性的“實際生活世界”,而不是生活世界的再回歸。從這一點看,陶行知語文教育思想注重保持語文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最親密的關系,甚至是零距離。陶行知主導的各種工學團,學生四處游學、演講、習作的語言實踐,恰恰說明語言能力產生的社會實踐根源。這是陶行知語文思想中“學而活用”與當代語文教學中客觀語文知識至上導致的“學而死用”的最大區別;因為陶行知倡導的語文教育“其背后則隱含了一種生活態度和世界觀的轉換”。[6]
參考文獻
[1]李亞英.從生活教育理論看大語文教育思想[J].上饒師專學報,1995(2):53.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651.
[3]呂叔湘.呂叔湘語文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360.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663.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743.
[6]楊澄宇.回到生活世界的語文教育:對“呂叔湘之問”的回應[J].全球教育展望,2017(5):21.
作者:顧偉 單位:運河高等師范學校
- 上一篇:日本高中語文教育改革啟示
- 下一篇:微課在開放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陶行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