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實踐研究

時間:2022-03-20 08:56:32

導語: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實踐研究

摘要: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其中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思想觀念,彰顯了不同時代的文化印記與特色,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中國人的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誦讀經典,感受經典著作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堅持文化自信,真正實現為中華民族崛起而讀書。本文就高職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開論述,明確其必要性所在,立足國情提出有效應用措施并落到實處,提升高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教育;中華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文化熱愛;文化自信

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傳承悠久的國家,在長期累積中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兒女的心中。語文作為一門母語學科,自身承擔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能,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熱愛,養成良好的品德和素養,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故此,語文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協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根據實際需要組織語文實踐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通過對高職語文實踐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研究,改善教學不足的同時,為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深化指明新的方向。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凝聚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思想,是中華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同時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夢想。而很多高職院校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較之普通高校有所不足,學生素質水平偏低,忽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導致很多學生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熱愛,影響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所在,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蘊含著很多深刻的價值觀和精神思想,與我國國情相契合[1]。在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持續深化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創新力度進一步提升,很多新式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力求打破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格局,營造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式課堂格局,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具有積極作用。鑒于此,推動高職語文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驅動力,創設良好的氛圍無形中熏陶和引導學生行為方式,自覺投身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中,對于實現中國夢具有積極意義[2]。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不足闡述

(一)課程定位模糊不清,受重視程度不高。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由于高職院校自身定位性質,主要是以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而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人文素質教育學科,主要內涵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文化內涵,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3]。但是,縱觀現行的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情況來看,語文學科多表現為漢語言文學相關專業,語文課則是一種公共課存在,受重視程度不高,處于學科邊緣地位。而很多高職院校將多數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方面,學生對考下外語證書興趣較高,語文課程興趣不高,極大的影響語文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深層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二)未能創新型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多以課堂為中心,學生自身并沒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由于死板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式聽從教師安排,師生交流不充分,盲目的以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4]。教學方法不夠靈活,針對性不足,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要,極大影響到語文教學成效發揮。與此同時,教學內容方面,更新頻率不高,與時展趨勢相背離,導致學生所學的內容無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知識結構陳舊,長此以往將喪失語文學習興趣。(三)語文教師整體素質水平滯后。由于語文學科在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占據地位不高,所以很多從事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的教師素質水平不高,專業水平不高,或是錯誤的認為語文教學很容易勝任,不需要過分深入的研究專業內容,種種因素的限制,致使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隊伍不穩定。加之語文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良莠不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和理解不深刻,甚至存在崇洋媚外的現象,以學習西方文化為自豪,缺少本民族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語文教學活動展開[5]。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建立相應的平臺,并注重提升語文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以身作則為學生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高職語文實踐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途徑

(一)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學生高尚品德。在高職語文實踐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需要轉變理念和教學方法,立足實際情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潛在的文化元素,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在構建嵌入式課堂基礎上,針對性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6]。由于教材內容中關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所欠缺,教學中需要結合實際教學要求來篩選教材內容,豐富語文課程文化底蘊,指導學生后續學習活動順利展開。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成語英雄》電視節目,加深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知和熱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漢字大賽活動,分為兩輪,實行班級團體積分制,題型多樣,包括詩詞填空、形近字、猜謎語等,主要目標是為了考察學生漢字水平,保持高度學習興趣,深入感受和體會漢字魅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設計趣味性猜字謎活動,緩解比賽的緊張,通過漢字比賽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促使活動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另外,如果是廣告文案內容,可以列舉儒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案例,適當的設計聯想思維訓練游戲,即成語接龍;在課前讓學生在街邊店鋪和廣告中找出字詞不規范的現象,在課堂上分析點評,無形中提升了學生對于漢字的敏銳力[7]。(二)誦讀古代經典,組織體驗式教學活動。為了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活動與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可以通過誦讀古代經典名著的方式,從中汲取文化元素,積極組織體驗式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養。由于很多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視野狹窄,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熱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只能死記硬背。如何改善此類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一個重要內容是優化現有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井然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名著閱讀鑒賞,證明討論與分享交流等方式,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深入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縮短師生距離,豐富課堂活動形式和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8]。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單一講解,創設良好的體驗環境氛圍,需有目的性的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和體驗,在體驗式活動中加深文化內涵理解,與學生人生接軌。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聯系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有助于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諸如,可以組織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會和古詩文朗誦比賽,活動形式和內容多樣,包括古代物品、傳統節日、書法、建筑、飲食和服飾等,通過圖片、音頻和視頻形式呈現出來,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互動交流,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三)課下自主搜索資料,創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氛圍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為了提升語文教學有效性,應該整合教育資源,進一步拓寬課堂教學深度和廣度,創設能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氛圍,無形中熏陶和感染學生的行為方式。組織經典晨讀活動,在每日早晨第一節課的前十分鐘,全班同學共同誦讀中華經典名著。或是組織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大闖關主題活動,共同分享和交流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學生的文化熱愛和文化自信。例如,在講解《漁父》中,主要是講解屈原和漁父之間的故事,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展開。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寬教學深度和廣度,提問學生對屈原的了解有多少?屈原和端午節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布置課下作業,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并建立新媒體平臺互動和交流,創設良好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通過學生自主查找資料,了解到端午節正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人們在江中投入粽子來喂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此基礎上,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下進一步分析文章中的寫作手法,通過對比手法來彰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觀點,漁父勸詩人與世俗同流合污,而詩人則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中,感受詩人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通常種方式,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融合,應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語文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融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落到實處,因材施教,提升高職語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嚴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體系的幾個問題[J].高教學刊,2019(25):180-182.

[2]李衍鵬,牛坤汀.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國際公關,2019(11):216.

[3]張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教學中的融入[J].科技資訊,2019,17(30):144+146.

[4]朱榮梅.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于高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86-88.

[5]萬曉媛.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融入職業院校大學語文課程路徑研究[J].才智,2019(22):45.

[6]郭海鳳.簡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應用[J].現代交際,2019(13):206-207.

[7]劉和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疆高職數字展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路徑研究[J].現代交際,2019(5):154+153.

[8]徐慶生.茶文化進高校影響作用的多維思考[J].福建茶葉,2019(10):20-21.

作者:眭婧敏 單位: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