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該有的才能及素質

時間:2022-09-08 02:47:44

導語:語文教師該有的才能及素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師該有的才能及素質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高素質語文教師可以重塑學生的人格,重鑄學生的靈魂,甚至可以改變他的命運,影響其一生。現時期語文教學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教材的豐富多樣、知識的靈活多變、內容的多元解讀給現時期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然而,我們不少語文教師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重復的、味同嚼蠟的分析訓練中,而對于自身的知識更新和素養提高則無暇顧及。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養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深厚的文化素養

知識是師生心靈交匯的載體,也是聯系師生精神世界的紐帶。一個優秀的教師正是憑借自己豐富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而一個知識貧乏的教師,不僅無法勝任日常的教學工作,更難以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因而,語文教師要形成系統的、有機的、與語文學科聯系緊密的知識體系,它包括基礎文化和專業理論知識。

二、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

我們常講“不做教書匠,要當教育家”。要真正使自己去掉“匠”氣,就必須使教學與教研同步進行,把課堂當作實驗室,把學生作為研究對象,處處留心,對看到的聽到的教育現象進行一番思考,耐心搜集與之有關的各種材料,加以整理研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形成讀、寫、聽、說的能力,首先自己應具備這四種能力。這里主要說說教師讀和寫的能力。教師的“讀”,除了會讀書,更要會“讀”學生、“讀”社會。“讀”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的性格、氣質、愛好,善于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到因材施教;“讀”社會,則是把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所蘊含的生活哲理觀察清楚,挖掘其本質屬性,把它作為“源頭活水”引進課堂,充實教學內容,教活書本知識。“寫”是語文教師能力的深層展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既能指導學生寫作,又能成為學生模仿和誦讀的佳篇。

三、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新課程改革一再強調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這方面,語文課具有其他課程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它能通過閱讀來感受大千世界的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沒有創造性思維的教師,又怎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語文教師也必須具備創新精神。即讀書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鑒賞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作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理解作品獨具慧眼,構思立意別具匠心;敢于大膽懷疑前人的定論,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闖出教改實驗新路。創造性思維品質是決定語文教師品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創造意識是語文教師靈魂深處最可貴的意識,教師的創造之樹常青,學生的創造之樹才會常綠。

四、高尚的人格魅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為人師表,只有擁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才容得下性格各異的學生;只有擁有博大深蘊的愛生情懷,才解得開學生千差萬別的心結。所以,人格魅力是新時期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素養之一。一個教師應該為人正直,師德高尚,尊重學生的人格,正視學生的思維差異,不做知識點的“販賣者”,而是一個指點迷津的引路人。能悉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奇思妙想,能時刻激勵學生“長江后浪推前浪”,為學生的每次進步而由衷高興。

五、基本的心理學知識

人的身心是一個和諧發展的整體,人的知識、情感和意志是互相支持協調發展的,智力因素是學生發展的基礎,非智力因素則是學生發展的動力。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不能忘記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教師必須能夠洞悉學生心理,體察學生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適合其個性特長的理想,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只有以高尚的教育倫理、寬容廣闊的胸懷、熱烈深厚的愛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才能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素質和智慧較量的時代,是一個民族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較量。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養,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也才能擔當起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