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角色定位論文
時間:2022-05-13 08:38:00
導語:語文教師角色定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由于學科的特殊性,語文教師在自身的定位上必須體現出明顯的學科特色和特有的知識層面及素養。在教學活動中,在具體處理教材的操作中,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必須明確地認定:語文教師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他們是“職位最高者”,又是學生的“平等者”。達此目的,語文教師必須具有鮮明的人格魅力和充分的個性特征,廣博的知識與豐厚的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履行下列職責:【1】提供預備性知識,做好前期準備,【2】創設和諧、真誠的學習氛圍,【3】促進學生的共同參與和發展。在上述活動中,教師不能用既定的教案、擬訂的程序去控制教學過程,而應該順應閱讀的自然進程去調節整個教學的進程與節奏,要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真正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創造力,實現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新的角色定位,教師從傳授者的圣壇上走入師生平等的閱讀行列中,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關鍵詞】
新課標文本教學語文首席閱讀基本素養角色定位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下,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可謂高尚;卻淡漠了教師勞動的自身快樂。教師是園丁,培育著祖國花朵的發育與成長;卻忽略了園丁的工作有永遠不可修復的季節性和只能按照園丁的意愿來修剪花朵的強制性。人們還津津樂道地信奉著“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身要有一桶水”的信條,卻忽視了學生不是簡單的承載容器的簡單道理,也放棄了教學活動本身該具有的創造成分。在新課標下,主動、探究、合作將成為學生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特征,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獨立自主地學習,也可能是與同伴的合作進行學習,而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探究的合作者、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和新課程的建設者。所以,新課標下的教師重新定位,就顯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作為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師,在自身的定位上就必須體現出明顯的學科特色和語文教師所特有的知識層面及全面素養。在教學活動中,在具體處理教材的操作中,語文教師不可能再去充當園丁或是知識傳聲筒的角色,那么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怎樣才是貼切和妥當呢?我們可以明確地認定:高中語文教師,是教材文本的首席閱讀者。
眾所周知,在樂隊中,首席一般指“第一提琴手”,他是樂隊中的普通一員,同時又是不普通的,他起著自己獨特的而且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作用,與指揮一樣,是樂隊的核心與靈魂。語文教師就應該是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他們應該是“職位最高者”,同時又是學生的“平等者”。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開闊的想象空間與創造空間,必須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去捕捉和引導學生的靈感與沖動,并使之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而放棄對教材文本的最終和最高解釋權,放棄中心發言人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關系必須由“俯視”變為“平視”,使“傳”與“受”的關系變為平等關系。
當然,這種平等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絕對意義的平等,它需要教師走在前面,學生的思維活動應該與教師的思維活動同行但不是同步,教師的閱讀“牽”著學生的節奏而不是牽著學生的方向,這種新型的關系處理需要教師具有更高、更新、更廣、更全的修養、胸懷和良好的業務素質與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具體說來,教師應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的素質和修養:
具有鮮明的人格魅力和充分的個性特征。當教師從知識的圣壇步入與學生的平等行列之中,教師的權威性受到挑戰乃至于蕩然無存的時候,教師征服學生的唯一法寶便是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敬業精神、知識儲備、審美情趣、思想品味、生活態度、感悟層次、交流能力,都可能成為教師個性人格魅力的展現形式,甚至于一手好字、會玩琴棋書畫、會踢足球都可能是使學生“服”你的要素。只有教師創設出和諧寬松的對話氛圍和教學環境,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和完美,才能讓學生“信其道”,與此同時,教師的個性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是教師的寬容度和親和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特別是語文教師對文本教材的獨特感悟和對閱讀教學過程的獨特呈現方式以及對學生多元反映的獨特處理方法,都應該而且必須帶有獨特的個性印記,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個性風格,才能呈現個性魅力。
具有廣博的知識與豐厚的文化素養。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而且必須成為學問的雜家,不但要“淵”,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政治、歷史、音樂、社會甚至于美學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識,要曉天文、通地理,這樣才有可能在新課標、新角色面前站穩腳跟,才能游刃有余。同時必須消化吸收,將“千載之思”融于自我,具有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對未來的獨到見解與感悟,對紛紜的世界有自己敏銳的態度與信念,更有屬于自己也屬于學生的全面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擔當得起“首席”的重任,才能不使自己淪落為“教參的奴隸”,才可能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可能使學生真正體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
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文本教學中,教師又應該承擔起哪些職責呢?
眾所周知,教師與學生的學識和閱歷是不可能平等的,所以教師滿足于表面的平等,一味強調“你的理由”、“你的看法”,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自由散漫,甚至被學生“篡權”,進而有可能喪失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的閱讀與表達有所“節制”,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履行下列職責:
提供預備性知識,做好前期準備。在正式進行文本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為學生獲取知識以及獲取與文本相關的經驗做好充分的準備,提供切實的幫助,使學生明確其中的要務,為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供必要的資源,建立一個結實的“腳手架”。教師的準備活動必須具備科學性、啟發性,同時還要有趣味性、開放性、綜合性和時代性,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在的閱讀欲望和表現欲望,保證學生的完全投入。
創設和諧、真誠的學習氛圍。在師生共同閱讀中,教師不能夠也不應該去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要充分保障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表現欲望,所有問題的解決都必須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決,教師決不能居高臨下地對學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對學生的認識做這樣或那樣的否定和貶損,要具有平等與民主的閱讀學習氛圍,教師能左右的僅僅是節奏和方法而已。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必須貫穿始終的是真誠與信任,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自我正確閱讀的能力和潛力,要與學生彼此都敞開心靈。只有這樣,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平等閱讀。
促進學生的共同參與和發展。開展文本閱讀教學,教師除了要解決學生閱讀中可能出現的卡殼、分歧等問題,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外,更為重要的是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都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的理解、感悟和體驗,進而將個體的思考轉化為集體的認識成果,鼓勵學生向自己挑戰,防止出現部分學生乃至個別學生的小天地,要保證參與的“面”必須有足夠的廣度和信度,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的多元閱讀路徑的對話路徑,實現多種視角的溝通、匯聚、融合。
在上述活動中,教師不能用想當然的問題、既定的教案、擬訂的程序去控制教學過程,而應該順應閱讀的自然進程去調節整個教學的進程與節奏,教師要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哪怕是錯誤的亦要如此,真正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創造力。
新的課程標準決定了教師新的角色定位,在語文文本閱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從傳授者的圣壇上走入師生平等的閱讀行列中,是一個進步,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如何適應角色的變換,如何克服由于角色變換導致的不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無論怎樣也無法繞開的問題,辦法只有一個——迎難而上,用語文文本的無窮魅力,用語文教師的博學多才,用師生互動的輕松愉悅,去開創語文文本教學的嶄新天地。
【參考書目】
《走進新課程》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 上一篇:私營企業經濟組織黨建調研報告
- 下一篇:股份合作制企業黨組織決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