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質疑能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6 04:29:00

導語:語文閱讀質疑能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閱讀質疑能力管理論文

本文對北京市6個區縣6所中學700多名高中生就上課時動腦思考情況、問題來源情況、自己發現問題情況及解決問題的途徑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一些高中生在閱讀中很少有自己的思維,提出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習慣;教師提供示范,使學生由模仿而逐漸形成獨立的質疑能力;教師創設一定的質疑條件,給學生以啟發,并在豐富學生的知識上下功夫。

對于民族地區的高中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高中學生來說,要提高他們的學習,首先要他們能閱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則首先也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我們認為閱讀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質疑能力。“質疑”是指能夠提出問題。只有當學生具備了這種能力,他在自己閱讀時,才能讀得深,讀得透。因此,是否具備這種能力也就成為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一個標志。

對于高中生而言,尤其要培養這種能力。這是因為,第一,有助于實現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墩Z文教學大綱》已經指出:高中的語文教學要使學生“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無疑有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而實現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第二,可以更快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從閱讀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提出問題是有價值的。它的最大的價值就是有助于理解本身。辛格認為,積極的理解包括用問題來對課文進行反應,并在隨后的閱讀中去尋求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他的研究表明,在促進理解方面,學生提出問題比教師提出問題更為有效。柯林斯也認為,許多時候理解的失敗,實際上乃是由于不能提出適當的問題。第三,符合高中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要。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具有了充分的假設性、預計性及內省性。他們的辯證邏輯思維正在得到迅速的發展,他們在運用邏輯法則方面已趨于成熟,而他們的推理能力則已經達到了比較完善的水平。這一切表明,高中生已經具備了在自讀中主動去發現問題的能力,而質疑能力的培養,完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適應了他們的心理發展。由于這種能力的培養與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相適應,所以高中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又為提高學生自讀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第四,有利于克服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不善思維的問題。閱讀本來是一種思維過程,然而,據一份對北京市6個區縣6所中學700多名高中生問卷調查中發現,一些高中生在閱讀中很少有自己的思維。

表一顯示,在課上閱讀時,多數學生不能積極地動腦筋想問題。表二顯示,在閱讀時,問題的主要來源是教師。表三顯示,在閱讀時,學生很少主動地去發現問題。表四顯示,學生遇到問題,很少自己去解決,主要是依靠教師。閱讀中的這些問題,充分說明對高中生進行質疑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學生在閱讀時不能提出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包辦過多是原因之一。即使是讓學生自讀,教師也常常是布置思考題,幫助對答案。這樣就形成了學生閱讀時的依賴心理,上面的調查說明了這一點。為此,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時,教師首先要放手,要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一切都是空談。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關鍵在于怎樣才能使學生提出問題。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始”。要讓學生具備提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學會生疑。同志說過,共產黨員對于任何事情都要問一個為什么。在閱讀中產生疑問,就是對閱讀的內容,包括材料、觀點、語言、寫法等的真實性、真理性、合法性產生懷疑。除了“懷疑”,還有“設疑”?!霸O疑”也是一種“生疑”。在閱讀中設疑,是指為了深入地、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所閱讀的內容,為了求得規律性的認識,腦子里不斷出現“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之類的問號。只有具備了這種“生疑”能力,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

為了使學生學會“生疑”,從而學會質疑,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嘗試著做出如下努力。

1.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閱讀中的質疑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因此,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對于培養質疑能力非常重要。提高思維水平,主要是提高具體思維、整體思維、聯系思維和多角度思維的水平。具體思維,是指就具體問題進行思維。例如,對魯迅小說《祝?!返念}目進行思考:《祝?!啡膶懙亩际侵魅斯榱稚┮簧瘧K遭遇,為什么不以“祥林嫂的故事”為題,而以“祝?!睘轭}呢?這就是針對《祝?!愤@篇小說的題目進行思維。培養學生學會具體思維,實際是為了克服在閱讀中容易出現脫離閱讀內容,進行抽象推斷的現象。整體思維,是指從全局著眼進行例如對茅盾《風景談》的主題的理解,就不能只是從作者描寫的一兩幅“風景”中去尋找答案,而應當從全文所描寫的六幅“風景”去思考,才能把握全文的主題。這就是從全局著眼進行思維。學會整體思維,有助于克服學生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現象。聯系思維,是指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入手進行思維。例如對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寫到的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的理解,就不能只從文中找答案,而必須聯系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聯系作者寫作此文時的思想態度。讓學生學會聯系思維,是為了克服學生思考問題時容易產生的片面性。多角度思維,是指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這樣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例如對司馬遷《鴻門宴》中描寫的劉邦。從政治家的角度看,劉邦是一個有謀略、善決斷的人;但如果從搶奪天下的一代梟雄的角度看,他又是一個有野心、善權術的人。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進行思維,有助于克服學生思維的狹隘性。如果能夠從具體思維、整體思維、聯系思維,多角度思維等方面去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就會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而這些對于培養學生閱讀中的質疑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2.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示范,使學生由模仿而逐漸形成獨立的質疑能力

前面的調查結果完全可以說明:目前高中生閱讀中的質疑能力普遍比較低下。要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還必須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教師的示范是為讓學生看到教授閱讀中是怎樣質疑的。例如,以曹禺《雷雨》中周樸園形象分析為例,為學生做出示范。對于周樸園這個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自私冷酷、殘忍等思想性格特點,學生一般比較容易理解。教師以這個人物形象分析作為質疑示范,可以抓住第三幕中對周樸園始終保持周公館三十年前的舊模樣這一點。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從周公館三十年不變的擺設中是否可以表明周樸園的“懷舊”情思?從而是否可以證明周樸園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呢?接下來教師可以聯系全文,對這個疑問進行回答,把這樣一個質疑過程展示給學生,實際上就是告訴學生,質疑先要從具體內容入手,然后要聯系全文,最終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的示范多了,學生就會在模仿中去學習如何質疑。教師的示范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批注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更可以從教師的學習中直接受益。還可以選用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讀書評點或札記等作為質疑示范,這既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3.教師要為學生的質疑創設一定的條件,給學生以啟發

為了使學生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質疑的范圍。為學生開一個頭,讓學生由此去生疑。例如對《黨員登記表》一文,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全文以“黨員登記表”為線索,突出黃淑英的光輝形象,可最后卻寫黃淑英犧牲,而由黃媽媽把“登記表”上交給黨組織,對這種安排,你有什么疑問?準備怎樣解答?此外,教師設置懸念,拋磚引玉,舉名家之說,甚至有意提出相反認識等,都可以成為學生質疑的條件。同是,教師還可以利用聲像等手段為學生創設質疑的條件。

4.為了使學生提高質疑能力,教師一定要在豐富學生的知識上下功夫

質疑是以思維的形式而出現的,但質疑的重要基礎是豐富的知識。沒有知識做基礎,質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著邊際的。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可以提供有關材料,鼓勵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當學生的知識逐漸豐富之后,質疑的水平也就一定會日漸提高。

培養高中生語文閱讀中的質疑能力,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有所領悟,這對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實際上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終身的學習中受益。而這一切與當前倡導的素質教育,無疑是完全一致的。

1張必隱:《閱讀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版。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