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詞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4 04:36:00

導(dǎo)語:副詞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副詞的研究論文

1.1“主觀量”是含有主觀評價意義的量,與“客觀量”相對立。例如,對于“干了幾天了?”這一提問

,可以有以下三種回答:

(1a)三天。

(1b)都三天了

(1C)才三天。

(1a)表達(dá)的是客觀量,不含有說話人對于“三天”這個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意義。(1b)和(1c)表達(dá)的是主

觀量:(1b)表示說話人認(rèn)為“三天”這個量相當(dāng)大(主觀大量),(1c)表示說話人認(rèn)為“三天”這個量相當(dāng)小

(主觀小量)。主觀量中也包含有對量的客觀敘述,所以主觀量與客觀量的區(qū)別僅在于是否同時含有對量的大

小的主觀評價意義。例如,對于(1a),只能從客觀量上去反駁:

(2a)不到三天。/不只三天。

對于(1b)和(1c),不僅可以從客觀量上去反駁,還可以從主觀量上去反駁:

(2b)三天不算多。

(2c)三天不算少。

總之,上述幾種量的對立關(guān)系如下所示:

┌客觀量(不含主觀評價)

└主觀量(含主觀評價)┌主觀大量(評價為大)

└主觀小量(評價為?。?/p>

1.2.對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例如: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作為客觀量,一百斤小于兩百斤。但在(3)里,“一百斤”是主觀大量,“兩百斤”是主觀小量。對量的

大小的主觀評價,涉及說話人,受話人、當(dāng)事人(如(3)里的“他”)、事件以及語境等諸多困素。比方說,(

3a)是為了證明當(dāng)事人不是一個文弱書生,(3b)是為了證明當(dāng)事人并非一位大力士,如此等等。

1.3主觀量表達(dá)的是說話人對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但是,已經(jīng)表達(dá)出來的量是不是主觀量,是主觀大量

還是主觀小量,就不再取決于說話人自已的判斷了,而應(yīng)能從言語的形式特征上尋找到客觀依據(jù)。例如,(1a)

的說話人也許在自已心里對“三天”這個量的大小有一主觀評價,但他出于某種考慮不愿意暴露自已的情緒,

而寧愿作冷靜的、客觀的敘述。既然如此,我們就只能說(1a)是客觀量。另一方面,(1c)的說話人也許是用反

語來表示不滿,他內(nèi)心認(rèn)為干的時間太長。但從形式上判斷,(1c)只能是主觀小量。類似地,(3a)的說話人內(nèi)

心可以認(rèn)為“一百斤”是個小的量,他說出(3a)的用意是諷刺那位自吹為大力士的“他”;但從形式上判斷,

(3a)只能是主觀大量。在這個基礎(chǔ)之上,我們盡可以進(jìn)一步討論人物分析和反語之類的修辭問題。

1.4.以上我們只從意義方面對主觀量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說明,意義離不開形式,如果不講形式,那么對

意義的說明也是相當(dāng)粗糙的。例如,比較下列每組句子:

(1b)都三天了。

(4)都大學(xué)生了。

(1c)才三天。

(5)才開始呢。

(4)和(5)都不含數(shù)量詞。盡管如此,我們?nèi)阅荏w會出其中所含的量的觀念。比方說,“大學(xué)生”是關(guān)于知

識水平和教養(yǎng)程度的量,說話人認(rèn)為這個量相當(dāng)大;“開始”是關(guān)于事件發(fā)展階段的量,說話人認(rèn)為這個量相

當(dāng)小。對這一類量的大小的主觀評價也可以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例如:

(6)才大學(xué)生呢。

(7)都開始了。(1)

(6)里的“大學(xué)生”被評價為一個小的量,可以設(shè)想,說話人言外之意是希望當(dāng)事人(比如是說話人自已

)將來要讀博士學(xué)位。(7)里的“開始”被評價為一個大的量,說話人顯然認(rèn)為某事(特定的)到達(dá)開始階段

時,其發(fā)展?fàn)顩r已相當(dāng)可觀。

那么,(4─7)所表達(dá)的是不是主觀量呢?此時我們有兩種選擇:第一,擴(kuò)大“量”,的概念,認(rèn)為非數(shù)量

詞也可表示這種廣義的“量”,第二,只認(rèn)為含(或僅含,以下同)數(shù)量詞的體詞性短語可以表示“量”,這

種“量”的概念是狹義的。選擇前者,我們可以對某些詞語(如副詞“都”、“才”)的語義、語法作用做出

較為概括的描寫,但對“量”的定義比較困難,不夠直觀。選擇后者,則利弊相反??紤]到本文是探討性質(zhì)的

,我們寧愿犧牲一些概括性而換取一些直觀性和明確性,因而規(guī)定主觀量在形式上一定是含數(shù)量詞的體詞性短2.1客觀量在形式上也是含數(shù)量詞的體詞性短語。不同的是,表達(dá)主觀量的體詞性短語其內(nèi)部或外部還有

一些特殊的形式。在普通話里,這些形式主要是句重音、副詞和語氣助詞三種。

2.2主觀量的前邊或其本身還有句重音,這是主觀量的最顯著、最重要的形式標(biāo)志。按照口語里的實際讀

法,前面舉的主觀量的例句應(yīng)寫成:

(1b)都'三天了。

(Ic)才'三天。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以上幾例是主觀量本身有句重音。(2)下面的例子是主觀量的前邊有句重音:

(8a)'就五個人。

(9a)'整整兩個星期了。

(8a)表達(dá)主觀小量,(9a)表達(dá)主觀大量,句重音都在前邊的副詞上。(3)但也可以說成:

(8a)就'五個人。

(9a)整整'兩個星期了。

意思沒有改變。

2.3.僅靠句重音尚不能分辨主觀大量和主觀小量。分辨主觀大量和主觀小量時,副詞起著重要的作用。例

如,“好”、“足”、“足足”、“整整”等副詞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只”、“僅”、“僅僅”、“就

”等副詞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比較以下句子:

(10a)他在這里住了些日子。

(10b)他在這里住了'好些日子。

(11a)我等了他一會兒。

(11b)我等了他'好一會兒。

(12a)他有幾個朋友。

(12b)他有'好幾個朋友。

副詞“好”幫助表示主觀大量時總是重讀的。

“足”、“足足”跟“整整”一樣,幫助表示主觀大量時可以重讀副詞,也可以重讀后邊的數(shù)量詞:

(13a)他'足有四十歲。

(13b)他足有'四十歲。

(14a)這場電影看了'足足三個小時。

(14b)這場電影看了足足'三個小時。

“只”、“僅”和“僅僅”幫助表示主觀小量,一般重讀后邊的數(shù)量詞,例如:

(15)只有'一個星期了。

(16)我僅找過他'一次。

(17)那個瓜僅僅'兩斤吧。

2.4前面說過,主觀量中也包含有對量的客觀敘述。副詞“足足”、“整整”除了幫助表示主觀大量以外

,同時也幫助說明主觀大量中所含的量的客觀方面的性質(zhì)?!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未收“足足”,它對“整整”的

解釋是:

達(dá)到一個整數(shù)的:~一天│已經(jīng)~三年了。

上述釋義僅僅注意了“整整”說明量的客觀性質(zhì)的作用,完全忽視了它幫助說明主觀大量的作用。根據(jù)這

一釋義,我們可以指出下面的例(18)是有語病的,卻不能解釋為什么例(19)也有語病:

(18)*到北京已經(jīng)整整三年零兩個月了。

(19)*離亞運會開幕只有整整一個星期了。

按我們的分析,“只”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整整”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例(19)的語病是在表示

主觀量的問題上自相矛盾。

順便說說,概數(shù)詞“多”是說明客觀量的(表示有零頭),在這一點上跟副詞“整整”正好相反。但概數(shù)

詞“多”完全沒有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作用,例如:

(20)都'二十多歲了。

(21)也就'二十多歲吧。

(22)'兩米多就夠了。

(23)'兩米多還不夠?。?/p>

“二十多歲”在(20)里是主觀大量,在(21)里是主觀小量?!皟擅锥唷痹?22)里是主觀小量,在(23)里是

主觀大量。由此看來,概數(shù)詞“多”與副詞“整整”的語義作用是不對稱的。

2.5.一些語氣助詞常與副詞搭配使用,幫助表示主觀量,但也可以獨立使用,例如:

(24a)僅僅'三里路而已。

(24b)'三里路而已。

(25a)只是'幾斤水果罷了,不必客氣。

(25b)'幾斤水果罷了,不必客氣。

(26a)都'八年了,別提它了!

(26b)'八年了,別提它了!

“而已”、“罷了”只能幫助表示主觀小量。語氣助詞“了”前邊出現(xiàn)的數(shù)量詞一般是主觀大量,比較:

(27a)住了'三年了。

(27b)*只住了三年了。

(28a)寫了'二十萬字了。

(28b)*只寫了二十萬字了。

(29a)都'五個了。

(29b)*才五個了。

但也有例外,如)只有'五個了。

(31a)就剩'五個了。

(32b)*都剩五個了。

這些例外是可以解釋的。眾所周知,語氣助詞“了”表示情況發(fā)生變化。析而言之,有質(zhì)變與量變兩種。

下面的例子表示質(zhì)變:

(32)他會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說(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會走路,說(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質(zhì)變當(dāng)然是重大的變化。下面

幾個例子表示量變:

(34)快要下雨了。

(35)讀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說的是氣象方面的量變,這當(dāng)然是一種廣義的“量”。(35─36)中的數(shù)量詞表示狹義的量。不管怎樣

,“了”所表示的量變都是可觀的,值得提醒受話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數(shù)量詞總是表示主觀量的:如

果說的是量的增加,則表示主觀大量;如果說的是量的減少,則表示主觀小量。能表示量的減少的動詞,只有

“有”、“?!?、“余下”等少數(shù)幾個。別的動詞,都是隨著動作持續(xù)或反復(fù)時間的延長,所涉及的量越來越

大的,所以我們看到語氣助詞“了”前的數(shù)量詞一般是表示主觀大量的。

“有”跟“剩”還有不同?!坝小奔瓤杀硎玖康臏p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都有'五個了。

“有點兒”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帶語氣助詞“了”的句子里,與其說是表示量變,不如說是表示質(zhì)變

(38)我有點喜歡他了。

(39)他有點兒不高興了。

2.6大多數(shù)北方方言都有兒化現(xiàn)象,指小是兒化的語義作用之一。就北京話來說,數(shù)量詞兒化時一般指主

觀小量,決不會指主觀大量。例如:

(40)他才'七歲兒。

(41)也就'四五里兒路吧。

不能說:

(42)*他都七歲兒了。

(43)*四五里兒路太遠(yuǎn)了!

有些方言雖然沒有兒化現(xiàn)象,但有跟“—兒”的語法、語義作用相當(dāng)?shù)恼Z綴,如贛方言的“—子”、“—

崽”、“—基”等等。在贛方言里,凡主觀大量一律不用這類后綴。凡主觀小量一律得加這類后綴。例如,筆

者所講的豐城話,主觀小量加“基”。比較:

(44a)三'日(主觀大量)

(44b)'三日基(主觀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觀大量)

(45b)'五斤基(主觀小量)

(46a)七八'塊錢(主觀大量)

(46b)'七八塊基錢(主觀小量)

3.1副詞“就”、“才”、“都”跟主觀量的關(guān)系比較復(fù)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引入語義指向的

概念。

從語法上說,副詞都是修飾謂詞性成分的。但在語義上,副詞可能指向謂詞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詞性成

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別表明這兩種情況:(4)

(47)敵人徹底失敗了。

(48)我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樣。

(50)大家都來了。

(51)你都看了哪些書啊?

(52)他只關(guān)心自已的事兒。

副詞在語義上指向名詞性成分時,可能是指向其前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

可能是指向其后邊的名詞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書”,(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兒”。

我們把前一種情況稱為前指,后一種情況稱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關(guān)于范圍的。

3.2.副詞“就”、“才”、“都”在語義上的共同特點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

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前;用于后指時,句重音在副詞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讀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

、后指、客觀量和主觀量等語義概念對“就”、“才”、“都”的用法作具體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還是后指,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夠了。

(54)'六歲就上學(xué)了。

(55)有'兩個人就能把它抬起來。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6)'就剩這三本了。

(57)就寫了'五頁。

(58)就'五瓶兒。

馬真先生認(rèn)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內(nèi))無重音,那一定是轉(zhuǎn)多?!?5)例子是:

'他們就十個人。

這個例子中的“十個人”確實是言多,但照我們看來并不是主觀大量,因為它沒有句重音。再分析一些相

似的例子:

(59)他們'一個小組就十個人。

(60)'兩個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61)'五歲的孩子就能認(rèn)兩百多字。

這三例“就”的前后都有數(shù)量詞,但重音都在“就”之前,也就是說,“就”在這幾例中是前指的,前指

的“就”的作用只是表示其前邊的數(shù)量詞是主觀小量,至少它后邊的數(shù)量詞言多,那是由于前后對比而顯示出

來的,不是“就”直接確定的。“'他們就十個人”中,帶重音的成分不是含數(shù)量詞的體詞性短語,按我們的

定義就不是主觀量。但是,跟(59)比較,其中所隱含的廣義的“小量”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3.4.“才”用于前指時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例如:

(62)'三小時才做完。

(63)到'四十歲才結(jié)婚。

(64)給了'兩百塊錢才把他打發(fā)走。

用于后指時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例如:

(65)才'三小時。

(66)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67)才寫了'五頁。

后指的“才”和后指的“就”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意義上有沒有區(qū)別呢?馬真先生認(rèn)為,“才”表

示在說話人看來太少了,“就”表示在說話人看來并不多。例子是:

你這次考試怎么才三分?

我也就四分,考得并不理想。(6)

這種意義上的區(qū)別也許存在,可是難以驗證,例(66)“才'四十歲,……”就很難說是在說話人看來太少

了。

后指的“才”和前指的“就”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小量的,可以配合使用,這時有冗余的語義信息??墒∪?/p>

“才”:

(68)才'四十歲就白了頭發(fā)。

(69)才寫了'五頁他就不寫了。

和“就”一樣,“才”的前后也可以同時出現(xiàn)數(shù)量詞。這時,仍需要用前指、后指的概念來分析“才”的

語義作用。例如:

(70a)'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70b)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

這兩句的基本意思相同。但(70a)的用意在于強調(diào)“十個人”是主觀大量,“五瓶汽水”是客觀量,僅僅

因為跟“十個人”對比才顯得少。(70b)的用意在于強調(diào)“五瓶汽水”是主觀小量,“十個人”是客觀量,僅

僅因為跟“五瓶汽水”對比才顯得多??傊?,前指的“才”幫助表示主觀大量,后指的“才”幫助表示主觀小

量;不帶句重音的是客觀量,在同一句子里,跟主觀大量對比顯得少,跟主觀小量對比就顯得多。這一點在下

邊的句子里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71a)他們'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們'兩個人就喝了五瓶汽水。

(71b)他們十個人才喝了'五瓶汽水,我們十個人都喝了'二十瓶汽水了。

3.5.“都”用于后指時幫助表示主觀大量,例如:

(72)都'五遍了。

(73)他都買了'十幾件了。

(74)我都'三四天沒好好休息了。

后指的“都”與前指的“才”都是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它們在形式上的區(qū)別比較清楚,不僅重音分布不

同,更重要的是,“都”后邊可以不出現(xiàn)謂詞(7)(如例(72)),“才”后邊一定要出現(xiàn)謂詞。

3.6.“都”用于前指時,情況比較復(fù)雜。首先,“都”前邊的主觀量有時可帶虛詞“連”。如(75)、(76)

。有時不能帶“連”,如(77)、(78):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6)這間屋子'三個人都住不下。

(77)人家'六歲都上學(xué)了(你七歲還沒上學(xué))。

(78)做這么多題,'三小時都不夠!

“連”的使用問題需要專門討論。(8)

其次,“都”前邊的主觀量可以是主觀大量,如(78),也可以是主觀小量,如(75─77)。下面著重討論這

個問題。

3.7.前指“都”表示一種比例關(guān)系:“都”前邊的含數(shù)量詞的體詞性短語表示某種數(shù)量,“都”后邊的謂

詞表示現(xiàn)實世界中的某種事件。如果數(shù)量越大,事件實現(xiàn)的可能性越大,則數(shù)量與事件成正比例關(guān)系;如果數(shù)

量越大,事件實現(xiàn)可能性越小,則數(shù)量與事件成反比例關(guān)系。在含前指的“都”的句子里,如果存在正比例關(guān),則“都”前的是主觀小量;如果存在反比例關(guān)系,則“都”前的是主觀大量。下面具體地分析一些例子。

(3a)他'一百斤都挑得起。

(3b)他'兩百斤都挑不起。

在現(xiàn)實世界中,擔(dān)子的重量與“挑得起”(或“能挑”)成反比,所以(3a)中的“一百斤”是主觀大量,

與“挑不起”(或“不能挑”)成正比,所以(3b)中的“兩百斤”是主觀小量。

(75)他'半斤酒都喝不了。

(79)他'半斤酒都喝得了。

酒的數(shù)量與“喝不了”成正比,所以(75)中的“半斤酒”是主觀小量;與“喝得了”成反比。所以(79)中

的“半斤酒”是主觀大量。

需要指出的是,“都”前的是主觀大量還是主觀小量,跟謂語是肯定式還是否定式?jīng)]有必然的聯(lián)系。例如

(80)他挑'一百斤都不覺得累。

(81)他挑'兩百斤都累了。

(82)他'半斤酒都不會醉。

(83)他'半斤酒都會醉。

例(80)、(82)的謂語是否定式。但“都”前是主觀大量,(81)、(83)的謂語是肯定式,但“都”前是主觀

小量。按我們的分析,擔(dān)子的重量與“不覺得累”成反比,與“累”成正比,所以(80)的“一百斤”是主觀大

量,(81)的“兩百斤”是主觀小量;酒的數(shù)量與“不會醉”成反比,與“會醉”成正比,所以(82)的“半斤酒

”是主觀大量,(83)的“半斤酒”是主觀小量。

(84)'三小時都夠了(哪還用得了一整天)!

(85)'三小時都不夠(更甭說一小時了)!

時間的量與“夠”成正比,與“不夠”成反比,所以(84)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小量,(85)中的“三小時

”是主觀大量。

(86)'三小時都有了!

(87)'三小時都沒有!

時間的量與“有”成反比(時間越長,實現(xiàn)“有”這個時間的可能性就越?。?,與“沒有”成正比,所以

(86)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大量,(87)中的“三小時”是主觀小量。類似的有:

(88)'一萬字都有了!

(89)'一萬字都沒有!

字?jǐn)?shù)與“有”成反比,與“沒有”成正比。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動詞“夠”與“有”的語義差別。

(77)人家'六歲都上學(xué)了。

(90)你'七歲都還沒上學(xué)。

年齡的量與“上學(xué)了”成正比,所以(77)的“六歲”是主觀小量;與“還沒上學(xué)”成反比,所以(90)的“

七歲”是主觀大量。

(91)人家'十六歲都還在上學(xué)(你十五歲就不想上學(xué)了?)

(92)人家'十六歲都沒上學(xué)了。(你十七歲還在上學(xué)。)

年齡的量與“還在上學(xué)”成反比,所以(91)的“十六歲”是主觀大量;與“沒上學(xué)了”成正比,所以(92)

的“十六歲”是主觀小量。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都”用于前指時,主觀量的判別主要取決于現(xiàn)實世界的有

關(guān)知識即數(shù)量與事件的比例關(guān)系。在用計算機(jī)處理自然語言時,必須預(yù)先把這些知識“告訴”計算機(jī)。但是,

謂語的簡單形式(如“喝”、“醉”、“挑”、“累”、“夠”、“有”、“上學(xué)”)與復(fù)雜形式(加“喝得

了”、“不會醉”、“不覺得累”、“不夠”、“沒有”,“還在上學(xué)”、“沒上學(xué)”、“沒上學(xué)了”)之

間的關(guān)系是可以用規(guī)則性的知識來表達(dá)的。

總之,副詞“就”、“才”、“都”所表示的主觀量意義如下所示:

前指后指

就主觀小量主觀小量

才主觀大量主觀小量

都┌正比:主觀小量

└反比:主觀大量主觀大量

附注:

(1)“都開始了”有歧義,重讀“都”時表示總括,重讀“開始”時表示主觀評價。這里用的是后一種意

思。

(2)至于句重音具體落在數(shù)詞、量詞還是句詞上,我們沒有研究,暫時一律把重音標(biāo)在數(shù)詞之前。

(3)“整整”是專用于修飾數(shù)量詞的副詞,關(guān)于副詞修飾數(shù)量詞這一語法功能的討論,可參看馬真《修飾

數(shù)量詞的副詞》,載《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81年第1期。

(4)“我就不去!”里的“就”管著整個主謂結(jié)構(gòu),可以認(rèn)為主謂結(jié)構(gòu)也是謂詞性的。5)(6)同(3)。

(7)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

(8)“連”的使用可能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謂詞的性質(zhì),例如可以說“連六歲都有了”,不能說

“連六歲都上學(xué)了”;第二,主觀量的語法形式中是否以名詞為中心,如可以說“連六歲的人都上學(xué)了”;第

三,謂語的肯定與否定,否定句里用“連”比較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