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提高認識水平論文
時間:2022-05-28 06:09:00
導語:議論文寫作提高認識水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初中學生因何怕寫議論文;初中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初中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接觸最多、練習最多的是記敘文、議論文則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和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初學議論文寫作,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深入淺出.掌握常識、用談話的方式引出話題、進入正題——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鮮明扼要.提煉論點、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闡述的觀點和主張、提供論據。分析論據、論據是作者在文章中為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而選取的證據、取題課文。模仿名作、訓練之初不必急于讓學生去寫,而要讓他們先從模仿開始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議論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議論能力既能衡量一名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又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議論文寫作學生可以培養和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認識水平。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要注意深入淺出,掌握常識;鮮明扼要,提煉論點;提供論據。分析論據;取題課文,模仿名作。
論文關鍵詞:初中語文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學生或許愛聽好文章,愛看好文章,愛學好文章,但就是怕寫文章,尤其是談議論文即色變,覺得“無話可議”或“有話不會議”。議論文教學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初三是學寫議論文的初始階段,只有更好地掌握議論文寫作技巧和方法.才能為高中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因此,初始階段的入門指導十分關鍵。
一、初中學生因何怕寫議論文
初中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接觸最多、練習最多的是記敘文。對于寫簡單的記敘文,他們已經駕輕就熟。而議論文與記敘文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但它們在反映客觀事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議論文是陌生的、生澀的,甚至是乏味的。那么,議論文與記敘文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寫法上,記敘文主要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敘述、描寫,或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而議論文則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和闡明客觀事物的道理。其次,記敘文所描寫的客觀事物和刻畫的人物形象總是個別的、具體的、生動的,這種個別形象和具體事物中往往體現著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和本質:而議論文雖然也必須用豐富的、個別的材料作為基礎,但它在論證客觀事物的真理時,卻總是作概括性、抽象性、一般性的論述,從大量的具體的事實中直接引申出普遍性的結論來。最后。記敘文要求以情感人,它不僅影響人們的理智,而且影響人們的情感,激發人們強烈的愛憎之情;而議論文則主要是以理服人,雖然有不少議論文也蘊藏著充沛的情感,但它更重要的仍然是作用于人們的理智,以無可爭辯的道理說服人。正因如此,對于習慣了寫記敘文的學生來說,議論文寫作是個陌生領域。加之許多學生平時閱讀面窄,缺少材料積累。缺少自己的個人體驗和認知.所以要從原來記敘文的“有事說事”到議論文的“因事而議”大都會感到茫然和無所適從,自然會產生懼怕和畏難的心理。
二、初中議論文初始階段教學策略
初學議論文寫作,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采用“拆骨剝皮”分開教學、“先說后寫”逐個擊破的方法,讓學生對議論文有一個逐步認識、逐步掌握的過程.
這樣能較好地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之盡快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在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步驟,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深入淺出.掌握常識。
議論文教學首先是講授寫作議論文的基本常識。一般要先讓學生理解什么叫議論文和立論、駁論兩種形式,掌握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議論文的結構一般分為引論(緒論)、本論和結論三個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論述之間的聯系;掌握議論文的主要論證方法:典型事例論證法、科學道理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等。我在教學理論知識時的做法如下:
首先。用談話的方式引出話題。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春節開學到現在,我們班級的垃圾桶里天天會有同學們吃了一半丟掉的面包、火腿腸、巧克力等,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學校中的浪費現象,請同學們來談一談。
生1:我認為這種現象很不應該,我們現在還是學生,沒有經濟收入,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父母的勞動,是對辛苦培養我們的父母的不尊重。
生2: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反對浪費之風,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堅決抵制校園里的浪費現象……生3:我們國家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種資源緊缺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如石油、森林、煤、水等等。作為21t!~紀的中學生,我們不能染上這種浪費的壞習慣,要珍惜糧食、水、電等生存資源,珍惜我們的生存環境,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我用身邊的鮮活事例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浪費現象”學生既熟悉又有話可說,大家各抒己見。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實際上學生的這些發言就可以看作是議論文的引論部分,包含了論點。接著,我繼續將話題引向深入。
師:剛才同學們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要反對浪費、提倡節約。那么下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呢?
學生思維敏捷,舉了很多例子,有、、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事跡;也有雷鋒、焦裕祿等時代楷模的生活榜樣;還有的舉了商紂王酒林肉池而亡國、秦朝大興土木而衰亡等反面事例:有一位學生還引用了的一句話:“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他們的精彩發言,為后面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作了很好的鋪墊。
最后,進入正題——講授議論文基礎知識。實際上,學生剛才的發言已經包括了議論文的各個元素:論點、論據、論證,事例論據、道理論據皆有,還運用了對比論證法等。在此基礎上,我只稍作點撥,加以補充,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起單純的理論化教學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們學習議論文的興趣。為以后議論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鮮明扼要.提煉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闡述的觀點和主張。在文章中回答“要證明什么”的問題。議論文最忌諱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鮮明的論點。所謂“鮮明”,一為作者態度鮮明,褒什么,貶什么,涇渭分明。二為語言表現形式鮮明,一般都用簡潔明了的短語或者句子來表述。例如用句大多使用判斷句,如“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論點要自己去提煉,許多學生剛接觸議論文時,覺得“論點”二字聽起來有點高深。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明白,“論點”相當于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不同之處在于論點要簡練,并且準確地表達作者的觀點。如《談骨氣》的論點:“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談謙虛》的論點:“滿招損.謙受益。”等等。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提煉論點的方法.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專門的提煉論點訓練。比如在課堂上出示一段文字。讓學生閱讀后想一想,如果要以此為材料寫一篇議論文,論點是什么。經過多次專門性的訓練,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點撥和梳理歸納,學生就會茅塞頓開,思路暢通,掌握提煉論點的方法。
3.提供論據。分析論據。
論據是作者在文章中為闡述自己的觀點主張而選取的證據,在文章中是解決的“用什么來證明”的問題。論證則是作者使用論據對自己的觀點用各種方法進行闡述證明的過程,在文章中是用來分析、解決“論點為什么正確”的問題。論據與論點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而論證從本質上說就是分析論據,把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有說服力的文章。所以。在教學中我通常把論據和論證的教學統一起來,要求學生使用論據時不但要精選,而且要精簡,即所選論據要有代表性,且敘述時語言要簡練,不僅用事例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且要闡述自己對材料的看法,重點放在議論上,使材料與作者觀點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夾敘夾議,以議為主,突出文章中心。
4.取題課文。模仿名作。
經過以上三部分的訓練。學生對議論文的每個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整篇的寫作。但訓練之初不必急于讓學生去寫,而要讓他們先從模仿開始。學生學寫議論文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模仿課文和課外名作不能一開始就給學生高品位的范例和目標。而要以讀促寫,讀寫結合,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章法以至語言都能真正融會貫通。變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是寫作議論文的很好途徑。
總之,議論文起步階段的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標、有步驟地進行,按序訓練,講求實效。作為學生作文的引導者,語文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創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寫好議論文。
- 上一篇:安全生產管理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鄉財政所財物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