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學語文課堂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塑造
時間:2022-03-08 04:02:00
導語:探索中學語文課堂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塑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口語表達是我們經常運用到的一種技能,每個人都具備,但是表達的效果卻因人而異。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積累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階段。大部分學生因為應試升學壓力巨大,而忽略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適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口語教學;課堂;提高途徑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新課標提倡語文課要重視培養、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以往的“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明確提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一直以來,由于應試的需要,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語文考試技能的訓練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只是停留在書面上。
初中階段,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之間開始了更多的交流和溝通,學生的知識日趨豐富,個性也逐漸成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如何立足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構建口語交際的平臺
口語交際重在口頭的交流,我們可利用語文課前3分鐘,為學生構建一個平臺,讓學生站在講臺上進行演講。學生可以講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事件,也可以把最近的學習、生活狀態利用這3分鐘的時間總結、歸納。每次一至二人,輪流進行,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進而逐步加大口語表達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如讓學生向同學推介好書籍,背誦經典名作,創造性地復述、轉述讀本內容等。教師在聽完學生的演講后,適當的進行評價并鼓勵。對于平時思維活躍、比較愛發言的學生,教師更有必要及時指正學生在演講過程中體態、發音、語調、語速等方面的不足,進一步提高口語訓練的質量。這樣的演講不但能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能夠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合理利用語文教科書,豐富口語交際的內容
口語的表達,雖然是脫口而出,但說話的內容與平時知識的積累分不開。初中生由于學業的壓力,很少有課外閱讀的時間,那么怎么讓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更生動形象、更具有說服力呢?我們的教材為了達到使學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標,收錄了許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這些課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學寶藏。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教材,通過對這些課文的反復朗讀、記憶,使學生積累到很多很好的說話材料。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增加了詞匯量,積累了優美的語句,把課文中的語言逐步變成自己的語言。與此同時,教師在上課的同時,可以根據所講內容,拓展一些課外的知識,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逐漸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增強自己在口語表達中內容的豐富性。
三、勇于開拓教學新形式,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新課改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的能力,教師除采用課文朗讀,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常見方式加強口語訓練外,應勇于嘗試新的教學形式,給學生口語交際提供更為寬闊的自主活動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復述、概述、情境對話、講故事、搶答、致詞、辯論、主持、演講、采訪……這些形式都可以在課堂上創造性的使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就要求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給初到揚州的游客介紹本地的自然風光或特產;學習《蘇州園林》一課,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與課文內容相應的情境,激起“現場感”,學生很容易由抑制狀態進入理想的活動狀態,這樣就能“有話可說”。當整篇課文學完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一名導游,配合多媒體畫面,帶領我們再一次去領略蘇州園林的美。總之,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創設情境,嘗試新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說話的欲望,達到訓練的目的。寫作課同樣也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寫作課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作文主題、談論選材以及行文構思,都是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契機。其中最有效的口語訓練當屬口頭作文,通過口頭作文,可以幫助學生做到有內容、有中心、有條理、有文采地進行口頭表達。此外,作文講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作文,再由學生口頭發表意見,進行評議或修改。這樣,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會不斷提高。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立足于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組織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如課本劇匯演、讀書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等。對于感興趣的活動,學生自然積極主動地全身心的投入。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大大促進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一舉多得。
口語教學的提出是適應社會的需要。時代的發展向人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我們需要立足于素質教育的高度,注重對學生口語訓練方法的指導,構建口語教學平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扎扎實實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管學生以后從事什么職業,語言表達是不可或缺的。語言表達是隨機的,它跟一個人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想水平、思維能力等密切聯系,所以,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是對中學生各個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僅把口語教學停留在書面上,更要在實際教學中開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在不遠的將來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更好的適應社會。
參考文獻
[1]王允慶,于忠生口語交際[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曹躍庭說話訓練與素質教育[J].黃山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
- 上一篇:城區排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綜述
- 下一篇:小議高職教育人文社科教學資源共享及開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