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語文教育導入技巧
時間:2022-11-06 05:23:00
導語:探析初中語文教育導入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成為整個教學內容的基礎,促使整個課堂一氣呵成。因此,應追求導入技巧化,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的主要方法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新課標理念,結合課文重點內容來設計導入的方法,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開門見山,揭示新課”導入法
當前教學中提倡一種教學方法——目標展示法,又稱“一課一得法”:要求學生在有限的45分鐘內能夠正確、完整地掌握一項重點內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師明確課文重點、確定目標。一進課堂,就直奔主題,即“目標展示”導入。如:我上《談語言》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語言,是我們人類交際的主要工具。怎樣使文章的用語口語化、規(guī)范化?學習《談語言》這篇課文后,我們就會找到答案?!蹦繕苏故緦敕ㄐ涯浚苯亓水?,直切主題,是一種很好的導入方法。
(二)“聯(lián)系舊知,揭示新知”導入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是被動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所以,我們在教授新知識的同時,能夠巧妙地聯(lián)系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情境。如:我在講授《醉翁亭記》時,首先讓學生迅速地回顧我們前面學過的課文《岳陽樓記》,再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上。
(三)“巧設懸念,引人入勝”導入法
有針對性地設置相宜、精當?shù)膯栴}導入,這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即“丟包袱”法。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毙睦韺W上認為:思維過程通常是從需要應付某種困難,解決某個問題開始,概括地說,思維總是從某個問題開始。根據這個原理,新課的導入,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既體現(xiàn)教學重點又饒有趣味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逐疑探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課,我一上課就說:“今天語文課,老師考大家一道科普題?!闭Z文課考科普題,一下子吊起了學生“胃口”。于是,我問大家:紅色的花朵熱情,奔放,令人賞心悅目,精神振奮。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經過討論之后,引入新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一課重點內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導入法
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思維發(fā)展,提高智力水平。課堂上采用“動手操作”導入,可以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如:學習詩歌《湖心亭看雪》,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湖心亭看雪》的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睂W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五)“直觀演示,提供形象”導入法
初中生還處在青少年時期,偏重感性認識,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根據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大膽采用直觀教具導入。這種方法是利用實物、標體、模型或掛圖等直觀教具,引發(fā)注意力,激發(fā)興趣。直觀教具可利用現(xiàn)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學習《草莓》一課時,我就直接拿著一個草莓進課堂導入新課,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六)“故事導入,啟迪思維”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有生動的情節(jié)、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在講授《馬說》時,我就其中的“伯樂相馬”,給學生講述關于伯樂的故事。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通過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七)“留心觀察,利用教材資源”導入法
不少同行以為教材資源即課文,其實,教材資源除課文外,還包括附圖、插圖、附文……這此都是教材資源?,F(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插圖,它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jié)、景物繪制或拍攝而成,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插圖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可以用視覺形象補充文字描繪的不足。舉例說:我在講授《鳳箏》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圖,然而問:“大家先不要看課文內容,說說這圖上畫了什么?”有的學生說,畫面上畫了三個孩子,一個在門里兩個在門外,他們都在專注地看天上的鳳箏。老師又問,誰能具體地描述一下這三個孩子的神態(tài)?有的說門外的孩子彼此搶奪著,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過過自己掌控鳳箏的癮,而那個大些的孩子,憑著自己的人高馬大執(zhí)意不肯。有的學生說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鳳箏,就不肯還了。有的學生又搶著說……從這些學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而學生的積極參與直接影響到后面的學習,教學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沒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圖能引來學生強烈的興趣,就像一泉活水,蕩起了無限的漣漪。
(八)“利用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
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產生愉悅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樂法導入會使學生快樂地進入課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識。如《阿炳在1950》一課,我先簡單介紹《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錄音帶,讓學生欣賞?!抖吃隆罚菏且皇子米冏嗍址▽懽鞯淖髌贰i_始有一個像是感懷、嘆息般的引子,幾小節(jié)后出現(xiàn)的主題具有感慨萬千的情緒。這個主題在全曲出現(xiàn)多次,隨著旋律的發(fā)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激昂悲憤的語調,似乎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詛咒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平,同時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但又交織著疑問和傷感。由此而引出阿炳,讓學生來探究阿炳坎坷的命運。
(九)“現(xiàn)代技術,制作課件”導入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實現(xiàn)了“地球村”的夢想,這給教育帶來了重大變革。課件這一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而制成的新鮮事物被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如我在講解《孔乙己》時,我先播放了相關時代背景的課件,是從電影《孔乙己》中剪輯的片段,讓學生對這一時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學完這篇小說后,學生們頭腦中都有了對孔乙己形象的想象,進一步了解小說的主題,深入體會到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有針對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導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如《阿炳在1950》一課,既可用音樂導入法,還可用課件導入。這就要根據實際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筆”,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確“導入”與“整個課堂”的關系,不能讓“導入”淹沒整個課堂的教學?!皩搿敝荒苁恰皩Щ鹁€”。時間方面亦應控制在3~5分鐘左右,不能占太多時間。
再次,對于可供操作的導入,為保證課堂質量,要精心設計,有時還需預演摹擬,做到“萬無一失”。
總之,課堂教學的導入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大綱,深刻體會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導入,充分發(fā)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要明確,知識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對象的不斷變化、教學效益要求的不斷提高,決定了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的課堂教學是沒有止境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付出教師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才能收獲預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