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學語文閱讀教育模式
時間:2022-03-29 11:08:00
導語:剖析中學語文閱讀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之一,是寫作的基礎,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許多中學生不僅閱讀總量少得可憐,而且對閱讀活動本身失去了興趣。作為基層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之中,結合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心得,以供大家探討。
一、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擁有閱讀的熱情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這樣的:老師拿著課本,指定某篇文章,就讓學生們反復“研讀”,就連試卷中的文章,也大多來自這些篇目。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正確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是教材編輯者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選取的一些典型范例,是供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即教師進行知識教學與能力訓練、情感道德熏陶的載體。閱讀應該博采眾長,只有讀得多了,眼睛才能看得遠,思緒才能飄得遠,思考文章才能透徹。要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必須把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外,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外部閱讀環境,多給他們提供一些與之閱讀能力相當的、豐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糧。對于學生的閱讀書目,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只是要加以引導,而不是限定,更不要給學生灌輸什么所謂的好書與壞書之類的思想,只要對培養學生思維有益的,都要幫助學生去閱讀,要讓學生擁有閱讀的熱情。讓學生在多讀多看中,擴大知識領域,在不知不覺提高閱讀水平,促進閱讀教學的發展。決不能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采取高壓政策,每天必須讀多少,都要規定個量,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二、加強引導,擴大學生閱讀面和深化閱讀層次
閱讀教學要以引導為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我們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往往處于被動,教師“喂一點兒”,學生“吃一點兒”,有些學生甚至在沒有讀懂文章的情況下被迫記住一些“僵死”的答案。在一些課堂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在講臺上拿著篇文章費力的講解,而當提問時,學生或是復述老師的話,或是支支吾吾什么也說不出來。出現這種現象,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難辭其咎。一方面,教師肢解式的訓練和架空的分析方式破壞了文章本來的美感,一篇篇美不勝收的經典文章,變成了干癟的字詞句篇章、讀寫聽說練的應試訓練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課堂提問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口,不是太過空泛就是沒有價值的是非問,這樣的課堂提問根本無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要么就是滿堂“鴉雀無聲”,要么就是全場“和聲一片”,其實一無所獲;另一方面,在長期的被動式接受的課堂上,學生們已經形成了思維惰性和思維慣性,習慣于所謂的“標準答案”,他們寧愿在課堂上做“書記員”,也不肯開動自己塵封已久的思維之窗,閱讀能力提高比較緩慢。
要扭轉這種局面,教師就要切實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備教材更要備學生,一切服務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精心設計閱讀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增加自主閱讀課、思維訓練課,給學生課堂上充分的閱讀時間,提出學生感興趣的、有助于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發展的思考題,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給予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保持對語文閱讀的熱情,從而提高課堂閱讀的效率。某中學的語文課改給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課,在他們的語文自修室里,學生沒有固定的座位,沒有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教學生學的嚴格形式,沒有鴉雀無聲的所謂課堂氣氛,學生可以自由閱讀、相互切磋,可以與教師共同討論,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汲取知識,增強閱讀能力。由此可見,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通過精心設計教法,把學生帶進作品所營造的意境,挖掘作品在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點,讓每一堂課都力求上成精品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每個教師應該做而且是必須做到的。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促進語文教學的創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不是我們教師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就能做到的。閱讀是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是伴隨人一生的。它影響的是一個人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同時,閱讀既是一個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觀照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芻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成內省和深思的習慣,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至關重要。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從來不讀書的人是一個修養良好、內心豐富的人。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除了要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外,要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鼓勵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廣泛涉獵,博聞強記,摸索閱讀規律和技巧,自覺主動地提高閱讀水平。指導學生切不可一味地以“有趣”為閱讀書籍的選擇標準,要多受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形成足夠的文學積累,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同時,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 上一篇:主任在新農村督導匯報會講話
- 下一篇:加強黨執政基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