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材中古代寓言美的探討
時間:2022-03-03 03:19:02
導語:中學語文教材中古代寓言美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我國古代寓言作品,學生除了從中獲得古代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外,更多的是得到了人格精神的熏染和育養。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些語文課程資源,引領學生品鑒這些作品中蘊含的豐富哲理與人文精神,彰顯其精神價值,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陶冶。
[關鍵詞]語文教學;古代寓言;人格育養
翻檢近年來使用過的中學語文教材,會發現其中選入了大量我國古代寓言作品,濃縮了從先秦漢魏到唐宋明清整個古代文學發展長河中的寓言精華。學生除了從中獲得古代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外,更多的是得到了故事寓意的啟迪,受到了人格精神的熏染和育養。粗略統計,從小學到高中的諸版本語文教科書中,選入的我國古代寓言作品超過30篇。人教版六年級語文選入過《弈秋》《兩小兒辯日》《矛與盾》《鄭人置履》等篇,現行人教新課標小學語文選入了《楊氏之子》《伯牙絕琴》《學奕》《兩小兒辯日》等四篇,高中語文中選入了《秋水》《庖丁解?!贰斗N樹郭橐駝傳》《齊人有一妻一妾》等,有些篇目因為版本的原因各階段交叉選入,這樣,大量的篇目就出現在了初高中階段。再加上課本中選入的外國古今寓言作品和我國現代作品,可以說教學資源相當豐富。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強化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功效,引領學生品鑒這些作品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彰顯其精神價值,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
一、誦讀推敲,品味其中雅俗共賞的語言詞章美
在中學閱讀教學實踐中發現,有的文章由于篇幅太長,容易使學生產生閱讀疲勞,引不起學習興趣;有的文章因為文詞古奧,學起來費力,激活不了學生的耐心;有的文章有著大量說理論道,比較枯燥,學生心理逆反。而中國古代寓言作品不僅以其高度的故事性、寓意性、哲理性吸引學生,而且以其語言詞章趣味、通俗、精短的美吸引了學生的閱讀注意,調動了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幾乎每一篇短文學習之后,學生都能熟讀成誦,彌久不忘。因此,在寓言作品的閱讀欣賞過程中,我們應有意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品鑒其中的語言詞章之美。一是短小精煉的篇章。古代寓言作品大多幾十字、幾百字,言簡而意豐,正所謂“小文章,大思想”。如現行人教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選修教材中選自《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齊人乞墦》《鄰人攘雞》,《莊子》的《運斤成風》《鯤鵬與斥鴳》《任公子釣大魚》《望洋興嘆》《坎井之蛙》,《韓非子》的《守株待兔》《郢書燕說》《三虱食彘》《樂羊食子》《紂為象箸》《智子疑鄰》等等,這些出自諸子著作的寓言作品大多具有這一特點。其精短的篇章,充滿智慧的故事,讓厭倦了長文,害怕古文學習的中學生首先排除了心理抵觸,提供了主動閱讀、愿意閱讀的寬松心理準備,而且大多數篇目語言雅俗共賞,減小了學生的閱讀障礙。二是生動傳神的對話。對話是古代寓言中最為精彩傳神的地方,往往通過大量的對話推進故事,彰顯哲理寓意。《扁鵲見蔡桓公》通過神醫扁鵲為蔡桓公望病,運用對話凸現出蔡桓公諱疾忌醫的人物性格,折射出了生活中防微杜漸、圖難于易、積小成大的寓理?!秲尚恨q日》從兩個小孩子爭論太陽何時離人近何時離人遠的對話中肯定了古人的科學探究精神,折射出人無完人,圣人也有疑難的道理。先秦諸子散文里大量的說理對話有著深刻的哲理,其中豐富的寓言故事恰恰就是對話時闡釋道理的論據。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欣賞平臺。《樂羊子妻》《蜀鄙二僧》《孫權勸學》等都用成功的對話突出了義利節操、求知立志、修身治國等思想。三是寓意深刻的成語。可以說大量的成語出自古代寓言,我們學過的就有《黔之驢》中的黔驢技窮、龐然大物,《孫權勸學》中的刮目相看、吳下阿蒙,《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移山,《扁鵲見蔡桓公》中的諱疾忌醫,《樂羊子妻》中的半途而廢、路不拾遺,以及出自諸子百家著作的東施效顰、揠苗助長、畫蛇添足、塞翁失馬、濫竽充實等等,給古文學習增添了情趣和興趣。一個成語往往就包含著一個豐富的寓言故事。如《孟子》里的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莊子》里的丑婦效顰、坎井之蛙、望洋興嘆,《列子》里的杞人憂天、朝三暮四、高山流水,《戰國策》里的百發百中、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等,無不是經典的寓言故事,同時又是婦孺皆知的成語。四是形象巧妙的諷喻。古代寓言大多是為說理服務的,因而往往緊扣論點,巧妙設喻,充滿諷刺與勸喻色彩。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蛾套哟呵铩芬浴伴偕茨蟿t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形象設喻,使損人著自損,自討沒趣。《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妻、妾、客三問三答的“家事”為喻,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勸諭齊王納諫治國?!惰饺藨n天》《馬說》《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寓言,都以詼諧、荒誕、夸張的手法諷喻時弊,針砭世態,在形象生動、巧妙有趣中表達了作者匡正世風的愿望。五是邏輯嚴密的對比。大量的對比是寓言中說理的常用手法,《秋水》中河伯前后認識態度的變化對比,《愚公移山》中愚公與智叟對移山態度的對比,《為學》中蜀鄙貧僧與富僧對去南海認識的對比,《賣油甕》中賣油老人與陳堯咨對技藝熟練的認識對比,《傷仲永》中仲永前后發展變化的對比,等等,增強了闡述道理的生動性、形象性和邏輯性,使人易讀、愛讀、樂讀。此外,《黔之驢》的擬人化,《狼》的心理描寫,《莊子》寓言的巧言善辯、詼諧幽默等都很有特色。這些手段的綜合運用,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啟迪性和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回味品賞,享受其中精煉巧妙的故事情境美
17世紀著名的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為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边@些故事往往能小中見大,蘊含深刻的道理。教學中必須指導學生品味欣賞故事情境這個“身體”的美,才能從中領悟起“靈魂”的美。古代寓言的故事情境之美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首先,這些故事精短完備。一方面由于中國古代,特別是唐宋之前沒有專門的寓言作家,很少有獨立的寓言作品,寓言散見于各種議論體著述之中,因而決定了“身體”從屬于“靈魂”,它必須精短洗煉。如《鄭人買履》僅61字,《刻舟求劍》才53字。先秦諸子寓言的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另一方面這些故事大多取材日常生活素材,采用多數人熟悉的事物來說理,從故事本身和文章結構需要上都不需冗長。所以,其中凝聚著創作者的精心構思,短小而精悍,巧妙而精致,但故事的構成要素完備齊全,以短制勝,以巧出奇,毫不削弱它們的藝術魅力?!度淌яR》《引嬰投江》《螳螂捕蟬》《呆若木雞》《涸轍之鮒》等篇目莫不如是。其次,這些故事情節巧妙。寓言故事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往往從說理的需要出發,設計獨到,布局巧妙,讓人出乎意料?!侗怡o見蔡桓公》按時間順序,以扁鵲五見蔡桓公展開故事情節,層層推進;《狼》以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推進情節,環環緊扣;《宋定伯捉鬼》以遇鬼、斗鬼、捉鬼、賣鬼構成了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肚H》抓住一系列細節,把老虎見驢、畏驢、搏驢、食驢過程中的心理、動作寫得細致逼真。這些寓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有限的篇幅內構成了生動巧妙的故事情境,以事喻理,美不勝收。再次,這些故事人物豐滿。寓言故事中最活躍的要素是人以及擬人化的動植物,構成故事的中心。盡管這些寓言篇制小巧,故事精短,但其中塑造了不少豐滿的人物形象。《晏子使楚》中的晏子智謀雙全,不亢不卑,面對楚國君臣的種種挑釁,總能應對自如,巧妙反擊,占盡主動;《樂羊子妻》中的妻子是一個有著遠見和節操,連名姓都沒有的“小人物”,卻能以智慧和大義勸誡丈夫路不拾遺,勉勵丈夫遠學求師而不半途而廢;《周處》中塑造了一個知錯能改的浪子形象,作品通過百姓把他與惡虎、猛蛟并稱“三橫”,壯烈“擊蛟”,終為忠臣孝子的故事,表現了他改過自新的過程。在擬人化的形象塑造方面,《螳螂捕蟬》中的螳螂、黃雀,《鷸蚌相爭》中的鷸和蚌,《狐假虎威》中的狐貍與老虎,《老馬識途》中的老馬,《黔之驢》中的老虎,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寓言人物無不鮮活生動,為人們所喜愛。最后,這些故事場景多樣。因為大多取材日常生活素材,即使神鬼內容,也是按照現實生活的原型來創設的,因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富有地域山川、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故事情境。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短短一百多字,故事生動,情景交融;江河大海,山川牛馬,一覽紙端。在寓言作品里,江河湖海、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商貿集市、家居物什、星月彩虹,等等,幾乎篇篇都能給人逼真的生活氣息,共同構建了故事發展、人物活動的環境場面。精短的結構,完備的容量,奇巧的情節,豐滿的人物,逼真的場景構成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寓言佳制。
三、領悟體味,發掘其中豐富多彩的哲理意趣美
寓言的靈魂就是給人哲理啟思,從教訓中獲取人生智慧。這也正是這些寓言作品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的根本原因。歸結梳理起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寓言選篇主要的哲理思想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求知探究?!秲尚恨q日》通過兩小兒對早晚太陽距離地面遠近的辯論,甚至難倒孔子的故事,蘊含著“學無止境”的思想,肯定了古人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賣油甕》通過賣油翁與陳康肅公的對話和賣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術,告訴我們干什么事都有一個熟能生巧、藝無止境的道理,告誡人們不可妄自尊大。《越巫》講述了一個巫者假稱自己擅長驅鬼治病,騙人錢財,卻被別人裝神弄鬼嚇得膽裂而死的故事,揭示了沒有真才實學而招搖撞騙,自欺欺人,其結果必是先害人,最后害了自己的道理,勸喻人們要學真本事。
(二)成才立志?!秱儆馈吠ㄟ^一個“邑人奇之”的五歲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成長過程,說明人的成才不能光靠天賦,而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妒癖啥犯嬖V人們,做任何事情,包括學習,難與易是可以轉化的,關鍵的條件是“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稑费蜃悠蕖肪疚覀儯瑢W習、做事要有恒心和志向,不可半途而廢?!稙E竽充數》用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告誡人們,生活中不學無術,冒充內行的人,終歸沒有出路。《奕秋》通過兩個弟子學習棋藝專心程度與學習結果的差異對比,諷刺了那些在修學和做事上沒有恒心、不夠專一的人們。
(三)修身治世。這是我國古代士人的人生追求,寓言作品中自然得到了反映。《孫權勸學》講了一個通過孫權的勸學,使呂蒙學有所成的故事,揭示了讀書學有好處的道理?!蛾套邮钩分兴茉炝艘粋€不辱使命、能言善辯、捍衛尊嚴的外交家形象,告訴我們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吨芴帯酚悯r活的故事講了知錯就改,浪子回頭,善莫大焉的做人哲理。《陳太丘與友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究誠信,言而無信是做人之大忌。《工之僑獻琴》《買櫝還珠》則諷刺了社會上只看表面不重實質的不良現象,折射出了做人做事一定要看實質重本質的道理。
(四)棄惡揚善?!吨芴帯方逃廊酥灰芨倪^自新,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狼》則啟示人們,對惡人不能抱幻想,必須與之作堅決的斗爭,才能戰而勝之?!端味ú焦怼方o人以只要勇于斗爭,就能戰勝邪惡的信心和勇氣?!斗N樹郭橐駝傳》設事明理,借“養樹”之理,推論出“養人”之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要讓老百姓能夠“蕃生安性”。這實際上是在批評當時地方官吏的擾民、傷民,反映出作者要求改革弊政的愿望。
(五)辨證思維。古代寓言給人的哲理啟思是多方面的,其中包容著濃厚的辨證思想。《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換一種思維,善于發揮自己的優勢,也許會出奇制勝,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嵢速I履》《刻舟求劍》啟示我們要用全面的觀點、運動的觀點、科學的眼光、發展的視角看問題,不可教條,否則就會脫離實際,事與愿違。《塞翁失馬》中在一定條件下禍福相依、好壞轉化的辯證觀點,對我們做人做事很有實踐意義??傊?,這些寓言作品給了我們多方面的審美享受。中國古代寓言以其精短的篇章,奇巧的故事,深刻的哲理為學生所喜愛。一方面這些作品通俗易懂,長則幾百字,短則幾十字,學起來比較容易,避免了長篇古文學習中的冗雜繁難與閱讀疲勞。另一方面故事的豐富意趣往往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特別是包容其中的大量成語典故,更是學生學習興趣的觸發點,引領學生去探究。再一方面通過這些寓言作品的學習,照樣可以達到積累古漢語知識的目的,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體現語文工具箱與人文性的統一。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古代寓言的學習能在潛移默化中啟迪的學生思想,陶冶學生的靈魂,育養學生的心靈,培育學生的人格。因此,要注重有意引導,通過作品的學習和品鑒,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直不阿的人生態度,誠實守信的處世原則,執著追求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思辨的批判精神,真正讓寓言教學彰顯其應有的人文價值和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曹慶全,雷光照.古代寓言故事選讀[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2]陳蒲清,湯可敬,曹日升,蔣天桂.中國古代寓言選[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徐瑛.文本的轉換,語文的回歸[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3,(1).
[4]劉國正,馬達,戴山青.寓林折枝(上)[M].北京出版社出版,1984.
[5]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公木.先秦寓言概論[M].濟南:齊魯書社,1984.
[7]干天寶.中國古代寓言述論[J].四川大學學報,1996,(4).
[8]吳秋林.寓言文學概論[M].沈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1.
[9]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張金明 單位:武山縣第四中學
- 上一篇:課改的體會與實踐
- 下一篇:中學語文戲劇教學與審美人格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