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愛情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24 09:42:35

導語:中學語文愛情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愛情教育研究

摘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工程。語文課堂不應該躲避愛情,作為一名教育者,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利用課堂對學生理直氣壯地進行愛情教育,不僅要在學業(yè)上把學生培養(yǎng)成才,還應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愛情教育;人生觀;價值觀

一、愛情教育的重要性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個不同于兒童又異于成人期的獨特時期。朝夕相處的校園生活,共同的興趣愛好,企盼好奇的心理,學生很自然會對異性產生一種朦朧的情感。盡管許多父母和老師無法接受學生生理成熟的事實,但愛情畢竟還是實實在在走進了學生的心田,由此而產生的種種困惑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他們迫切需要有人給他們指點迷津。我們的教育理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不僅在學業(yè)上把學生培養(yǎng)成才,還應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愛情教育,某種程度上就是“做人”教育、“價值觀”教育、“真、善、美”教育。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年輕、最甜蜜又最痛苦、最寶貴又最平凡、最單純又最復雜的就是愛情。沒有愛情的生活是不幸的,不懂愛情的人是愚昧的,褻瀆愛情的人是可悲的。愛情教育是青春期學生的必修課。愛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鼓勵學生們如何談情說愛,而是直面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用理解與尊重的態(tài)度,把他們青春的覺醒、愛情的萌動,向精神層面上提升,使他們懂得愛、懂得美、懂得“早戀”的危害,從而引導學生健康幸福地成長。

二、愛情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針對青春期學生的特點,不少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學生的早戀問題。教育過程中,往往面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變化,我們很少用超前教育意識去引導學生理性地面對戀情的萌芽,當越來越多的“早戀”出現(xiàn)在教育者視野中時,我們往往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tài),會以種種理由去制止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由此也導致青春期情感教育匱乏與偏離。性教育也有可能涉及到做人的問題,但不像愛情教育那樣,涉及做人的多個方面,尤其涉及到人的心靈的成長。我們對學生的早戀往往是封閉與捧殺,其實封閉與捧殺是不現(xiàn)實,也是極不明智的,因為社會是個大染缸,時時在影響著他們:影視作品太多的愛情鏡頭;街頭有太多“又露又透”的愛情畫面;各種媒體有對愛情五花八門的詮釋;社會上有傷風化的男女之性,由于缺少正面引導,不少學生形成了畸形、變態(tài)的愛情觀念。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正確看待中學生的情感現(xiàn)象,不應該把學生的“戀愛”當成洪水猛獸,愛的欲望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愛情更是人類最美好的永恒話題。在各民族的語言里,只有“母親”一詞可以同它相提并論。“戀愛”是青少年性心理發(fā)展的正常現(xiàn)象,符合青少年情感和性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我們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簡單禁絕,而應該努力尋求科學的方法積極引導,將可能導致的情感負擔轉化為他們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

三、利用語文課堂進行愛情教育

要抓好學生的愛情教育,關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我們語文教師有必要借助一些課文來引導學生借鑒他人的“生活”來獲取這方面的經(jīng)驗,充分利用語文課堂進行愛情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愛情價值觀和愛情道德觀。語文課堂不該躲避愛情。然而,語文課堂怎樣讓愛情內容上出語文味,是一個有良知的、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有責任教好關于愛情的作品,如舒婷的《致橡樹》,曾宏燕的《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川端康成的《雨傘》等等,也有責任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愛情這個敏感的話題。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關于愛情的綜合性活動。我首先讓學生搜集關于愛情的詩詞文章、民間傳說。這個作業(yè)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更是出乎我的預料。學生搜集的資料包羅古今中外:從《詩經(jīng)》里的《關雎》到《漢樂府》里的《孔雀東南飛》,從徐志摩的《偶然》《再別康橋》到汪國真的《曾經(jīng)這樣愛過你》;從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從《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不勝枚舉。他們搜集的資料里面,有中國古典詩詞《雨霖鈴》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癡戀相知,《孔雀東南飛》中“舉身赴清池”和“自掛東南枝”的生死相許,全都是對愛的最好詮釋。我讓學生分小組,他們用了近一周的時間來分類整理,總結人間美麗愛情的特點,并且要求他們思考,作為職中生應該怎樣對待愛情,寫出他們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最后,他們寫下了這樣一些充滿哲思的句子:愛情是一種寬容,愛情是一種理解。愛情是孤寂時一支清唱的歌,是迷亂時一記令人警醒的鐘鳴。愛情是心靈的碰撞,靈魂的交融,是時間與環(huán)境都改變不了的執(zhí)著,是最純潔、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

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逐漸明白:現(xiàn)在觸動他們最溫柔的心的,只是知心的友情而非戀情,自己那雙眼睛飽含的是少男少女時代單純而單薄的叫作“傾慕”或“友愛”的東西,而不是真正的愛情。愛在心中是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愛在行動會成為我們成長的絆腳石。人生不能無愛,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要清醒審慎。這次的活動讓我感覺到了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情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語文課的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精心設計導語,營造坦然探討氛圍;對話文本,激發(fā)學生自主思維;拓展延伸,深化學生的自主理解;隨筆溝通,暢談學生自己對愛情的詮釋。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著:《愛情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高立新:《青少年為何早戀》,《家庭教育導讀》,2005年5期.

作者:伍曉青 單位:安徽省涇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