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考古詩詞鑒賞備考分析
時間:2022-09-22 08:28:57
導語:初中語文考古詩詞鑒賞備考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閱讀近幾年的語文中考要求和中考試卷,古詩鑒賞的側重點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主要是常識印象、詩句大體意思的掌握、人物的理解、技能的剖析、語言品味等。(1)知識記憶:知識記憶關系到一些作者、朝代、作品體裁和內容等。(2)詩意理解:包含詩句還有其中字詞的掌握,內容的整合,道理的剖析,作品的思想感情等。(3)形象感知:通過形象思維,憑借聯(lián)系,感知詩詞中的景致、形象,體驗作品的情意,體會作者的情緒。(4)語言體驗:主要包括詞語的砥礪、句子的考慮、名句的體會、修辭的效果和詩的節(jié)奏韻律等。(5)技能剖析:主要指對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典故應用、精巧構建等進行剖析評估。因此,我們在中考復習中只有緊扣考點,才能有的放矢。
二、充分了解古詩詞作者和背景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作者,詩歌就有不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如果想要徹底了解詩歌的內在含義與藝術表達,就需要我們熟知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品格等,熟悉詩歌的創(chuàng)制年代背景與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對詩歌的掌握與品鑒能力。
三、認真品味詩歌語言,促進詩歌理解
第一,我們應該利用詩歌語言綜合掌握詩意;第二,為了更加精準透徹地理解詩歌,就應該關注重點語句,就是平常說的“詩眼”。詩眼可以是一個精煉逼真的字,也可以是表現(xiàn)詩歌主旨的出色句子。除此之外,品鑒詩歌還需要注意讀題目、疏解。不少古詩的標題或歸納詩歌的主要內容,或暗意詩歌的感情基調,抓住它就會抓住詩的感情脈絡。注解往往是解釋詞語和典故,而騷人又常常用典故來表達有深意的主題。用典,不僅可以表明心意,又可以豐富詩歌的含義,但也給我們的理解增加了一定難度。很多時間要是不能正確理解典故的寄義將會對整個作品的品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經(jīng)過典故中的原來含義從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
四、抓住意象,領略詩詞意境
意象是各個表達含義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覺到的,詳細的;境界是一種程度和基調,它通過形象表達或誘導啟發(fā),是要理解的、籠統(tǒng)的。意象或意象的整合形成了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正確掌握這兩者都需要我們注重生活累積,進行聯(lián)系與思考,去表達、添加,才能深刻地了解詩歌內容,體驗到作者的情緒與方案。
五、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深化感情表達
詩歌按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為羈旅詩、送別詩、詠史詩、詠物詩、田園詩、山水詩、邊塞詩等等。不同題材的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樣。如果我們弄清了它是什么樣的題材,那么我們就可以大體推論出詩人在詩里表達的思想感情。如羈旅詩:往往表現(xiàn)游子在外的凄慘、孤立、憂郁;對故鄉(xiāng)或親人的掛念;旅途的孤獨、艱難等。
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賞析,加深古詩理解運用
很多的詩詞名句,結合真實生活來品鑒,就會展現(xiàn)出生動閑適,而且還具有真正的意義。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以由綠葉對根的情感關聯(lián)到父母對兒童的情緒,精心關照,嚴峻教誨,不辭辛勞,用心培育子女。也可以由此聯(lián)系到正在任職的老干部退休后對后來人的培養(yǎng)。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破舊的沉船周圍,有近千個船帆進行,枯老的樹木前面更是有很多的花草爭相生存。這兩句詩刻畫出一幅生意盎然、朝氣蓬勃的春景圖。詩里透露出啟發(fā)性的道理,新的事物必將代替舊的事物,這是時展的需求。相信吧!“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反映出的道理有時刻準備好,機會一定會到來。我們在止步不前的時候要向前看。看到前方的希望,相信自己,提升自己。
總的來說,詩詞賞析的方式有很多種,以上談的多是一些淺層次看法。無論運用什么方法,都應該緊密結合整個詩詞的內容,掌握詩詞的整體基調,熟知詩詞的大體背景,這樣才能提綱挈領,一語道破。萬萬不能與整體脫節(jié),望文生義。除此之外,賞析的時候還需要進行適當?shù)脑O想與多種想象,更加深入體會詩詞的優(yōu)美,這樣才可以力透紙背,語言豐富。
參考文獻:
[1]張寶貞.中考古詩詞鑒賞備考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7(8).
[2]佘曉萍.中學語文教材古詩文中月意象的審美教育價值[J].安徽文學,2010(12).
作者:劉麗娟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中學
- 上一篇:文化和旅游統(tǒng)計體系構建探討
- 下一篇: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