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目標管理教學分析

時間:2022-05-12 03:03:26

導語:大學英語目標管理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目標管理教學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迅速發展,我國已經穩穩地站在了世界舞臺的正中央。為此,我國正在實施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努力實現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與國際接軌。2016年,我國正式為《華盛頓協議》的第18個成員國,該協議最主要的一個教育理念就是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從此,國內的許多高校開展了OBE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改革,并將OBE作為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指導理念,以提高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1]。在以OBE教育理念為中心的教育系統中,產出為先,學生畢業時達到的能力應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教育者在教學中要改變教材寫什么教師就講授什么、教師講授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模式,教育結構合理設計和教育層級的劃分都是為了學生得到合理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材內容或教師經驗已經不再完全是對學生起指導和幫助作用的因素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動力和轉換契機,OBE教育理念所引發的教育改革和模式創新就源于我們對人才培養標準和要求的不斷精準和人才需求的更加具體。根據這一理念的指導,筆者嘗試著將其應用于自身所在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主要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OBE理念實施目標管理

一、OBE理念的內涵及教育實踐價值

OBE是指教學方案“基于成果/產出的”“成果/產出導向的”或“成果/產出驅動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美國學者WilliamG.Spady對OBE作出如下解釋:“對教育系統中的每個環節進行清晰的聚焦和組織,確定一個學習的目標,并圍繞這個目標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2]。在該教育理念和模式指導下,教育者首先應該依據社會需求對學生應達到的能力素質有清楚的構想,然后據此進行課程設置、教學設計和總結評估以保證學習者能力目標的實現。人是萬物的核心,“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培養的最終目標。在這里,我們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并且這種能力要為學生終身受用,并貫穿于社會發展之中。國際競爭有多種,教育競爭是基礎,研究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由于OBE教育理念對教育具有獨特理解和特殊視角,在該教育理念下培養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契合社會和行業需求。因此,OBE教育理念受到了除注重實踐結果的工程教育領域之外的其他學科的歡迎,為國內大學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Outcomes-BasedTeachingandLearning,簡稱OBTL),要求學校和教師應該先明確學習成果,配合多元彈性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學習過程完成自我實現的挑戰,再將成果反饋改進原有的課程設計與課程教學。OBTL主要有三大構成:預期學習結果(IntendedLearningOutcomes,簡稱ILOs)、教學活動(Teach-ingActivities)和結果評估(Outcome-basedAs-sessment)[3]。ILOs是表述學習在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后應達到的預期成果;教學活動(TA)環節的關鍵點在于學生個性化地學習,而不在于教師怎么教、教什么;在結果評估環節(OBA)中使用多種真實的實踐來進行評價,讓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以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OBE理念指導下的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提出的。它的主要內容是讓下屬管理人員和被管理者參與制定工作目標,以上下共同重視預期成果設想為基礎,把實現總目標、總任務轉化為一定時期的更為具體的部門目標和個人執行目標,使這些目標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目標管理是用來指導組織機構進行日常活動的管理方法,即通過建立目標、分解目標,指導實施目標和按目標進行檢查評定來進行管理的方法。這種管理方法與OBE的基于成果或產出的教育理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與管理有著積極借鑒作用。OBE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材施教。它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個體學習情況的差異性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安排,做到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不同程度的測評,以便讓教師和學生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其學習狀況不斷地進行教學修正,實現教學上的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成果。為了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OBE教育理念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制訂更加具體的教學和學習目標,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以教師的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為落腳點,真正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為實現高校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持,做到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鏈接。但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目標管理要充分考慮目標的可行性、可量性和評價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要讓大學英語的學習目標具備可達成性、可操作性和可測量性。大學英語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既要正確理解和把握上述因素,又要引導學生熟悉《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教學指南》)的內容。為了實現《教學指南》的總目標,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階段學習,分步驟設計多個小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化難為易,逐個突破學習難點和重點,通過各個小目標的實現最終完成總目標。這種分階段、分步驟確立目標的方法就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目標管理。

三、目標管理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行模式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目標管理是將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所需要實現的目標(即《教學指南》的目標)作為總的教學管理目標,在教學與管理的過程中充分注重教師、學生班級和學生個人目標的確定與落實,從上到下構成一個有機的教學目標體系,既要注重教師的“教”,更要注重學生的“學”,同時也要重點強調教學中的“管”,使“教”、“學”、“管”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由于在目標管理教學中明確了教學的目標與責任,同時也加強了教學管理,將會極大地調動教學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促使教師認真學習教育學的有關理論,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實現向“以學生為中心”、即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又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探索了目標管理教學方法的運行模式,即“一個中心、三個階段、四個環節、九項工作”。

四、目標管理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吃透《教學指南》精神,明確教學目標(計劃階段)教育部頒發的2017版《教學指南》根據我國各階段教育和社會發展的條件現狀,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為基礎、提高、發展三個等級。基礎目標是所有非英語專業學生必須達到的,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達到提高或發展目標。《教學指南》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確定起始層次,自主選擇教學目標”(目標決策)。分級目標的安排使得各高校課程設置更加靈活、課程體系更加開放,有利于滿足各類高校、各種專業學生對大學英語水平和能力的個性化需求。筆者認為《教學指南》充分貫徹了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OBE的教育理念也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學校、不專業學生的個性化目標需求。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把基礎目標作為學院教學的一個總目標(確定目標)。根據每個學期為一級,共四級,而且每一級均對學生在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然后確定任課教師,并且給任課教師下達目標和任務(定責授權、目標展開)。圍繞教學目標,強化管理,大膽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改革與創新(執行階段)。為了使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均達到《教學指南》所規定的基礎標準。筆者在教學中將總體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目標細分),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實現它(目標實踐)。這些小目標首先可以根據全體學生的整體情況而定,例如,在大學英語1-4級的教學階段,每一級即為一個學習目標。在每學期初的班級教學任務欄上,教師就要明確本學期的教學目的、要求和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并主動與教師一起共同努力。同時教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至二項重點,如第一階段的語音、語調;第二階段的口語表達;第三階段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初步寫作能力為培養重點(方法指導)。結合教師確立的目標和重點,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如旅游、商務英語方向的學生可以把口譯、旅游景點翻譯或酒店英語等確定為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最終達到OBE理念的要求,做到學習與就業的無縫鏈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現代網絡技術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通過QQ、Wechat等網絡平臺了解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了哪些進步,還存在哪些問題(檢驗成果),不斷從反饋交流中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經驗,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讓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反饋控制)。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習能力強、基礎扎實的學生,在他們達到教師提出的要求時,應幫助他們確立更高的學習目標,以便于他們盡早地達到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整體培養目標(調節平衡)。(二)嚴格管理,加大監控、考核和獎懲力度(考核階段)大學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大學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需要長期訓練和積累。大學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指導、監控與管理的力度。教師應經常向學生明確諸如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和課外閱讀等要求,并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監督、檢查,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問題;適時對各班級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考核,對本教學效果進行定性、定量評估(考評成果/目標考核),在此基礎上,表揚和獎勵先進、鞭策后進(實施獎懲),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下一輪的教學提供經驗(總結經驗)。

五、目標管理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

(一)可行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是指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既要考慮到本校的生源情況和各培訓對象的差異性,又要考慮到本校師資、設備等條件以及實現目標的能力,力求使目標制定有充分的依據,切實可行,切不可好大喜功,盲目制定目標。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管理過程中,必須以本校大學英語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情、以大學英語教學的總目標(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依據進行評價,根據本校各個學科不同專業與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確定最符合學生學情的目標標準,才能真正做到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就感,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為實現成果產出(學生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二)可量性原則。可量性原則是指在制定各階段目標中的各項指標時,要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使目標盡可能地用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來表示,規定出可以比較、衡量和考核的標準,以便目標的組織實施與驗收。(三)重要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是指在制定目標時應該抓住主要矛盾,不可避重就輕和舍本逐末。大學英語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涉及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是大學英語教學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如果將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均同等看待,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應該根據《教學指導》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學院的實際和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對培養對象的重要性程度,將其分為二個或三個層次。(四)調整性原則。調整性原則是指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各專業教學目標和各種因素的變化及學生的適應能力,不可一成不變或一刀切。在教學中應當視具體情況,對具體目標進行及時修正和調整,以適應新的情況,但是總目標的總體框架應保持基本穩定,不能隨意調整。(五)激勵性原則。激勵性原則是指制定的目標應該能夠對廣大的教師和學生起到激勵作用。為實現該目標,教師和學生均需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切不可讓目標高不可攀,使教師和學生喪失信心。在實現目標以后,應該對表現優異的教師和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實施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使教師和學生均能感受到經過努力奮斗之后成功的喜悅,以激勵他們盡更大的努力為下一個目標而奮斗。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以嘗試,筆者所在學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在OBE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緊緊圍繞學生學習成果產出,即以用人單位的工作和崗位要求為目標的教學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OBE(成果產出)為導向,實行供需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就有機會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進入社會前就已經了解到了自己將來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基本實現了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鏈接,杜絕了人力資源成本的浪費。這種“量身定做”的OBE培養模式是為學生和社會共同打造的,畢業生就業不再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多年來,筆者所在學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親睞和好評,為本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經濟建設的外語相關人才,特別是為本地區千山旅游區的對外旅游經濟發展和拓展該區的國際化水平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實現了個人和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

作者:孫曉波 盧普庭 單位:1.鞍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2.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