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升思維品質探究

時間:2022-01-18 04:48:31

導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升思維品質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升思維品質探究

[摘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思維品質的培養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多模態教學通過語言、動作、視頻、圖像、圖表及文字等多種模態的相互協同和補充,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加深其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本文結合具體案例闡釋多模態教學能有效地為學生建構思維發展的空間,有助于提高邏輯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

[關鍵詞]多模態教學;邏輯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

1研究背景

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化視聽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及嗅覺等多種感官來激發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其思維品質。現代信息技術不僅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多模態的手段、平臺和空間,還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跨時空的語言學習和使用機會,促進了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育部,2018)。

2多模態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2.1多模態教學的內涵。人類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五種感官來感知世界,各種感官和外部環境之間的互動方式即為模態;由五種感官渠道產生了五種交際模態,即視覺模態、聽覺模態、觸覺模態、味覺模態和嗅覺模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協同運作,以達到加深印象強化記憶的目的的教學方法,即多模態教學模式(趙慧娟等,2014)。多模態教學主張教師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如文本、圖形、圖像、身體語言、視頻、聲音和網絡媒體等調動學生的多模態認知,使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2.2多模態教學的意義。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部,2018)。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更多地涉及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和內容的欣賞,如果教師能從多種渠道、多種信息方式,利用各種交際模態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學生就會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通過多模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個性化探究,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的提升,即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運用多模態教學開啟思維、引領思維、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3運用多模態教學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

意義的傳播媒介主要有書寫符號和聲音符號兩種形式,因而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是傳遞意義的兩種主要模態(吳格奇等,2014)。教師在利用多模態交際設計聽、說、讀、看、寫等教學活動時,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地表達情感和觀點,提高批判與創新的能力。下面筆者以2019年秋季學期的一節展示課為例,對旨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多模態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本研究課程文本采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模塊2Unit2Websites中的閱讀文章:VirtualReality。3.1教學內容分析。文本的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涉及的內容是虛擬現實;文本呈現的方式是同學間的對話;文本中兩位同學談論了周末的計劃、虛擬現實假期和虛擬大學等相關話題。課程文本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文本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學生感興趣的周末計劃聊起,貼近生活,文本從Cathy和Tom去野營擔心天氣狀況引出虛擬現實假期,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二部分主要是Cathy和Tom關于虛擬現實假期的討論,二人表達了各自不同的觀點態度。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話題的延伸:Tom對于虛擬大學持懷疑態度。總體來說,文本脈絡清晰,以Cathy和Tom對于虛擬現實各自的情感態度為主線展開。3.2基于多模態形式提升思維品質的實踐過程。3.2.1刺激感官,激活圖示,建構新的思維空間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導入話題、創設真實情景,才能充分調動課堂積極性。教材插圖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包括各種視覺材料,如圖畫、照片、圖標等(Tomlinson,1998)。有效利用教材插圖能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多模態課件更是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及文字等多種模態于一體,具有信息量大、趣味性強的特點(張征,2013)。教師開場時首先親切地和學生聊到周末的計劃:“Whatplandoyouhaveforthecomingweekend?”學生們踴躍發言,提到“spendlotsoftimereadinginlibraries”“gocampingandadmirebreathtakingscenery”“visitsomehistoricalsites”等,此時教師進行板書,并展示相關圖片,刺激視覺感官,讓學生在情景中對admirebreathtakingscenery,gettosomedestinations,visitsomehistoricalsites等短語的含義加深理解。然后教師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提問:“Whatdoyouthinktheyaredoing?”“Whydotheychoosesuchaway?Andisitpossible?”關于虛擬現實的運用,由于學生還不熟悉這種高科技技術,因此教師用一段視頻進行呈現,充分刺激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等感官。導入環節除了師生、生生間的語言互動外,學生也參與到與圖片、書本插圖、色彩、動畫、聲音、視頻及文字等多種模態的實時互動中,豐富的信息輸入激活元認知,有助于構建新的意義,形成多元思維意識。3.2.2模態協同,分析推斷信息,提高邏輯性思維在梳理文本脈絡時,教師以師生互動的模態交際解決了兩個問題:“Whycan’tCathygooutthisweekend?”和“WhereisTomplanningtogo?”;在處理Cathy和Tom對于虛擬現實假期各自的態度時,教師讓學生跟讀錄音、代入角色對話朗讀;為了便于信息的保存和提取,使學生可以直觀地對比信息并進行分析和推斷,教師幫助學生將文本轉換成表格的模態形式,通過完整的視覺表象將文本的主要內容生動、清晰地呈現出來;為了更好地表達意義,聲音、文字、表格、圖片、動作及語言等不同模態間要相互協同、相互強化、相互補充,促進情景構建,深化理解,同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生生互動,分析和評價Cathy和Tom二者的觀點態度并找出支撐句,挖掘內涵,找尋文本中蘊含的邏輯關系。圖表形式能直觀體現語篇信息之間的聯系,構建語篇文本框架(賈傳安,2006)。從文字到表格的模態形式的轉化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有助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思考,對文本進行深層次解讀,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2.3感同身受,多維度探究,培養創造性思維在Cathy和Tom談到虛擬大學時,文本使用了留白的處理方式,因此教師可從虛擬大學的利與弊著手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引領學生思考“WhatdoesTomthinkofavirtualuniversity?”問題時,先借用視頻和動畫等多模態輔助講解,試圖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然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和探討自己如果在虛擬大學學習會遇到的各種情況。通過實踐分析和討論,學生得出結論:“difficulttoimprovesocialskills”“can’ttakepartinvariousactivities”“can’tfeelthelearningatmosphereandenjoythebeautyoftheenvironment”等。之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換位,感同身受,完成下一個對話活動并到臺前進行對話表演:“SupposeyouandyourpartnerwereTomandCathy,pleasecontinuethedialogue,discussingwhattheywouldsayofavirtualuniversity.”上述兩個活動通過視頻、語言、動作和動畫等多模態形式,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內涵,把文本、現實情況與自身的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問題,并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內化了的知識完成任務。此外,通過小組活動,教師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精神,不僅升華了閱讀材料,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其創新思維的訓練。3.2.4碰撞思想,交流心靈,訓練批判性思維在高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主體,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探究和評價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文本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形成情感共鳴(鄒必影,2016)。閱讀文本使學生了解了Cathy和Tom各自對于虛擬現實假期和虛擬大學的觀點態度,但是學生個人會持怎樣的觀點?教師在此設置三個問題:“Willyougotoavirtualuniversity?”“Whyorwhynot?”“HowshouldpeopletreatVR?”學生繼續開展小組討論,在多模態課件、直觀的視聽材料、逼真的語言交際情景的幫助下,學生的語音語調、肢體語言、課堂的表現力以及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共同呈現了一堂精彩紛呈的多模態交際課。學生最后的輸出水到渠成:“VRispopularnow,butinfactit’sfarfrommature.Weshouldmakeuseofitsadvantagesandtreatthisnewtechnologyrationally.”這一活動的設計使學生把文本與自己的情感結合起來,實現了與文本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發揮了主體性,既客觀辯證地評判了文本中人物的觀點和態度,也發展和解放了自己的思維。

4結語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和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英語教學是“為內容而讀,為思維而教,為語言而學”(葛炳芳,201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運用視頻、語言、圖像、圖形、聲音及動作等多種模態形式,抓住有益于培養和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契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主客體之間多模態互動的立體系統,為學生拓寬學習渠道,創設高效自主的學習環境,搭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平臺,從而促進其思維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TOMLINSONB.Materialsdevelopment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

[2]葛炳芳.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容、思維和語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賈傳安.利用圖表的英語語篇策略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6):12-15.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吳格奇,趙玲莉.基于多媒體環境的語言學多模態教學模式探究[J].教學研究,2014(6):76-80.

[6]張征.多模態PPT演示教學與學生學習態度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3):59-64.

[7]趙慧娟,李恒.多模態教學模式與應用[J].現代交際,2014(8):156.

[8]鄒必影.例談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2):33-38.

作者:姜海礁 單位:浙江省湖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