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理論指導下科技英語翻譯研究
時間:2022-02-22 08:51:03
導語:銜接理論指導下科技英語翻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從銜接理論出發研究科技英語翻譯,對于推動翻譯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量化分析對1980~2020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簡要梳理,從語法銜接、詞匯銜接、總括性研究、主要研究著作等方面進行綜述。整體上,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呈現研究內容豐富化、研究角度多元化等特點,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如研究內容不平衡、研究范圍偏小等,需要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銜接理論;科技英語翻譯研究
自語篇研究進入翻譯領域以來,國內外學者對語篇及其核心因素———銜接高度關注。語篇是語言系統里最高級別的單位,是翻譯研究的重要對象,而銜接是組成語篇的語義關系。翻譯過程中,譯者對銜接手段的認識和把握直接影響其對原文的理解以及譯文的質量。銜接理論對指導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它是語篇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使各語言成分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銜接手段包括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匯銜接等。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銜接手段存在不少差異。
一般認為,英語是屬于“形合”的語言,其語篇的連貫
多依賴銜接詞語;而漢語是屬于“意合”的語言,其語篇的連貫則更多依靠意義間的邏輯銜接。銜接理論是語篇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自提出以來就引起了國內外語言學家的重視。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的結合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對推介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有大量學者對國內科技英語翻譯展開研究。本文從銜接理論與科技英語翻譯結合的角度,梳理近年來國內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著作,對這一時期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推進科技英語翻譯實踐和銜接理論的發展。一研究方法與步驟本文探討的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和著作兩類,為了研究1980~2000年和2001~2020年兩個時段國內期刊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本文通過檢索關鍵詞“科技翻譯”“銜接理論”以及“銜接科技翻譯”“銜接科技英語”,從中國知網CNKI收集期刊論文,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逐一分析。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一般會對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做較全面的綜述,涉及學科的前沿知識。本文把從中國知網學位論文管理系統檢索的碩博論文作為探討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研究進展的素材之一。掌握著作出版情況有利于客觀認識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熱點和發展現狀,并判斷未來的研究趨勢。本文以“科技翻譯”“銜接理論”“銜接科技翻譯”為主題,以“圖書”為來源類別,對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進行檢索,篩選掉與本研究無關的著作。有學者將銜接理論劃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大類,[1]并將語法銜接的手段分為指稱(照應)、替代、省略、連接,把詞匯銜接分為重復、同義、近義等。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檢索到的文獻基礎上,將科技英語翻譯銜接手段的使用情況納入研究范圍,根據研究主題分為語法銜接、詞匯銜接、總括性研究三類,并對這三類研究主題進行進一步概述和總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國內研究成果的不同時段分布總體而言,2001~2020年國內關于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成果數量大幅上升,無論單獨研究科技英語翻譯和銜接理論,還是研究兩者結合的論文數量都超過了1980~2000年的總和(見表1)。檢索“科技翻譯”共收集有關文獻3700篇,包括對科技英語翻譯的介紹、理論探討、翻譯技巧等。檢索“銜接理論”共收集有關文獻996篇,包括理論的介紹、語篇銜接應用以及銜接理論在教學領域的探討等。檢索“銜接科技翻譯”“銜接科技英語”共收集70篇文獻。從表1可以看出,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文獻占科技英語翻譯文獻總數的1.9%,占銜接理論文獻總數的7.0%。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革開放以來科技英語翻譯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形成全面發展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科技英語翻譯的廣度和深度有了較大的跨越。科技英語的顯著特征是重敘事邏輯上的連貫(coherence)及表達上的明晰(clarity)與暢達(fluency),避免行文晦澀,作者避免表露個人感情,避免論證上的主觀隨意性。科技英語翻譯作品的邏輯性、作品各組成部分的關系是通過各種邏輯銜接手段來體現的。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銜接理論應用于科技英語翻譯,以增強科技英語翻譯作品的邏輯性、可讀性。對收集的文獻進行分析,發現近年來關于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成果數量呈上升趨勢(見表1、表2),如1987年發表的《在EST中起銜接作用的指代與替代》(作者:葉宗良)就詳細討論了指代(指稱)與替代的三種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以及翻譯方法。[2]有學者對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篇性做了專門討論,認為就科技英語翻譯而言,譯者尤其要注意漢語的語篇性,在翻譯時必須遵循銜接和連貫原則。[3]有學者就詞匯銜接在科技英語中的應用和翻譯策略做了探討,提出復現、重寫、增譯、省略四種翻譯技巧。[4]進入21世紀,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發表相關論文。這也表明銜接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領域的應用研究擴大了范圍,銜接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應用促進了翻譯行業的發展。2.研究主題分類根據研究主題,本文將1980~2020年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成果大致分為三類:語法銜接、詞匯銜接、總括性研究(見表3)。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語法銜接的研究略高于詞匯銜接。本文選取每種類別中有代表性的成果進行分析。(1)語法銜接。在收集的語法銜接相關文獻中,研究指稱(照應)、替代、連接手段的文獻占比較高,研究省略銜接手段的相對較少。其原因一方面是省略在語法銜接中又可稱為“零替代”,部分文獻在研究時直接將省略歸為替代手段。另一方面,英文中省略銜接手段使用較少。根據有的學者的研究,在漢語和英語中,銜接手段的使用頻率是不同的,英文中省略手段的使用低于中文。[5]在連接手段中,邏輯連接較多,有專家圍繞連接手段展開研究,較為詳細地介紹了相關翻譯技巧。語法銜接研究不僅打開了科技英語翻譯的新思路,同時有利于剖析科技英語的語法特征,從而更好服務于翻譯。(2)詞匯銜接。作為銜接理論中的另一個銜接手段,詞匯銜接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詞匯銜接的意義、翻譯技巧以及從漢譯英角度討論詞匯搭配等問題。《科技英語語篇中的詞匯銜接與翻譯策略新探》(作者:李延林、劉連芳)中研究詞匯銜接翻譯技巧,包括復現、重寫、增譯、省略四種。[6]《論科技英語語篇中詞匯銜接的翻譯策略》(作者:楊雙)討論了詞匯銜接的具體形式和功能,并探討翻譯策略。指出詞匯銜接中重復可以突出主題,同/近義詞可有效避免重復。《詞匯銜接在不同文體中的意義》(作者:陳婷)中談到科技文本中詞匯頻繁有序地出現,可以更好地銜接篇章,增強文章的連貫性。總體來說,科技英語中的詞匯銜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動科技英語翻譯的深入實踐,拓寬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視角。(3)總括性研究。在總體性概括的分類中,通過收集的文獻發現,文獻主要從篇章連貫的角度討論銜接手段,進行英漢兩種語言銜接手段的對比研究。《銜接手段與漢譯英譯文質量》(作者:許宏)中指出在英語和漢語水平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合理使用各種銜接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漢譯英譯文的質量。《漢英部分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作者:左巖)中就英漢兩種語言的銜接手段使用情況做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英漢兩種語言在銜接手段的使用上各有側重:漢語常用原詞復現和省略,英語則更常用照應和替代。《英漢語言主要銜接手段的對比分析》(作者:徐玉臣)中對英漢語言中銜接手段的不同做了進一步探討,表明英語文章的銜接手段顯著多于漢語文章,并就照應、替代、省略、詞匯銜接的使用情況做了進一步對比研究。其中,英語的人稱照應、指示照應以及詞匯銜接的使用多于漢語,省略則反之。《英漢銜接手段對比及其翻譯》(作者:張琦)指出漢語是注重運用語義達到連貫目的的語言,即語義在宏觀結構上是連貫的,而不是由互不相關的詞或句子簡單堆砌而成。除此之外,還有少量學位論文特別是碩士論文從銜接角度研究文章中的破折號、插入語的翻譯方法,以及進行科技文本與非科技文本語法銜接的比較,如《普通英語與科技英語語法銜接對比研究》(作者:班柏)中提到科技英語翻譯中,照應手法多于普通英語。綜觀上述研究成果,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維度越來越廣,可以預見今后將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現。3.主要研究著作在圖書館中檢索“科技英語翻譯”得到650本著作(見表4),檢索“銜接理論”共搜索到190本著作(見表5)。從收集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著作或單獨討論銜接理論,或討論科技英語翻譯,以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著作較少,有部分著作設幾個章節將兩者結合起來討論,如《翻譯新論與實踐》中第六章第三節探討了科技英語翻譯,第十三章討論銜接與連貫;《英語科技文體:范式與翻譯》第三章根據系統功能語法討論科技英語翻譯。總體而言,關于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未來還有許多值得挖掘的內容。
三存在的問題
在收集整理文獻的過程中,通過分析1980~2020年的研究現狀,筆者發現雖然近年來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的研究成果數量呈現增長趨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銜接理論與科技英語翻譯的結合研究不足在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呈現多樣化趨勢的同時,近年來在有些學者的努力下,銜接理論在國內不斷完善,逐漸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從筆者收集的數據來看,關于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基本都是從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從銜接角度研究科技英語翻譯還需進一步拓寬廣度、加深深度。2.英漢銜接手段對比研究較少科技英語翻譯邏輯性較強,在雙語轉換過程中還要考慮中文的銜接。從收集的數據來看,探討英漢銜接手段對比的文獻不足,大部分文獻都是基于翻譯技巧、文章銜接手段進行討論。雖然近年來相關文獻數量有所上升,但總體來說學者們對英漢兩種語言銜接手段對比的探討較少。3.漢譯英文獻較少本文探討的文獻中,英譯漢文本較多,漢譯英的偏少。從收集的文獻中可以看出舉例論證中英譯漢占大部分。這些問題還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解決,以推進銜接理論、科技英語翻譯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四小結
當前國內的研究綜述大多是分開討論銜接理論和科技英語翻譯,如《國內科技翻譯研究現狀綜述(1985~2015)》《科技翻譯研究的深化與拓展》《語篇銜接理論在中國的研究和發展》《銜接理論研究綜述》等。多年來在研究銜接理論與翻譯方面,國內學者傾向于文學領域,所選語料大部分來自經典文學作品,在其他領域如科技、新聞等少有專家涉及。因此,本文從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角度進行闡述。隨著國內翻譯行業的發展,銜接理論應用程度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從銜接理論入手研究科技英語翻譯。筆者通過分析在中國知網CNKI、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收集到的數據,發現研究內容涵蓋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文本連貫性、語法銜接、詞匯銜接、隱性邏輯等方面。隨著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也發表了相關論文。總體而言,由于銜接理論研究在國內起步稍晚,這方面的研究還需要一個長期深入的過程,未來還需要更多專家學者參與進來。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統計方法對中國知網CNKI、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1980~2020年關于銜接理論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應用的學術論文、著作進行了統計分析。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現狀,并提出存在的問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收集的文獻數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續還將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英〕韓禮德.英語的銜接(中譯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葉宗良.在EST中起銜接作用的指代與替代[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社會與科學版),1987(3)
[3]顧曉波.語篇性與科技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5(4)
[4]劉連芳,李延林.科技英語語篇中的詞匯銜接與翻譯策略[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5]徐玉臣.英漢語言主要銜接手段的對比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1996(4)
[6]孫永強.科技英語被動語態隱性因果關系及其轉換[J].中國科技翻譯,2004(4)
作者:胡馨月 蘇柳梅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 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財務審計監督措施
- 下一篇:農村財務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