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調查研究
時間:2022-07-08 03:51:07
導語: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是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動力。本課題組以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學歷狀況、教師教學情況以及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需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在較全面了解師資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了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和改善培訓師資隊伍結構等有效提升民族地區英語師資質量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師;基礎教育;發展需求
說“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基礎教育作為培養人才、提高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教育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是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動力。因此,加強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培訓的研究,深入探討教師培訓相關規定和課程設置,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幫助在職教師繼續充電,使教師的成長與他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從而使教師們從中得到提高,做到教學相長。
一、調研方法
為了解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師資的現狀以及師資發展的需求,找出民族地區中學英語師資在教育教學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分析和探討民族地區英語師資培訓的途徑和策略。課題組對參加呼倫貝爾地區2019年暑假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次發放調查問卷一種,即“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調查問卷”。問卷共設計了32道選擇題,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基本情況、教師教學情況以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情況;設計3道簡答題,主要了解受訪教師對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和培訓活動的體會和建議。問卷采取不記名方式,共發放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份。通過對收集到的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課題組對目前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情況,以及他們對繼續教育培訓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認知。同時,課題組對部分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進一步了解它們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對繼續教育培訓的期望等。盡管很多中學教師都認為有參加繼續教育的必要,但他們所提供的現實情況是:作為基礎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有很多教學科研工作上的繁重壓力和負擔。如何很好地兼顧教師們的工作、生活與充電提高是繼續教育培訓要應對的難題。
二、調研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涉及呼倫貝爾地區旗縣一級、市一級和區一級的各所中學的英語教師。調查的內容涉及教師基本情況調查(年齡、學歷、職稱等)、教師教學情況(備課情況、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情況)、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情況(參加培訓的動機、學習內容和形式等情況)三方面的內容。回收調查表160份,有效調查表142份,有效率89%。(一)教師基本情況。調查結果表明:接受本次問卷調查的144位英語教師受教育狀況良好。90%左右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占5.6%,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學歷結構較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142位受訪者中高級職稱占28%,中級職稱占52%,初級職稱占17.6%。根據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中學教師職務是根據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設置的工作崗位。合理的職稱梯隊和結構,有益于教學科研的傳幫帶和學科建設的良性發展。另外,與職稱相關的還有年齡。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年齡段在25-35歲的占29.6%,36-45歲的占43%;中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比例。他們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力量,肩負著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任,也是在職生涯中接受更為系統的教育教學培訓的主要對象。(二)教師教學情況。伴隨著少數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發展的進程,師資隊伍建設已成為首要任務。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學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參加培訓等情況,課題組主要對以下三個問題進行調查分析:1.教師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2.當前教學中困擾教師的主要問題;3.教師改善教學效果的主要障礙。我國基礎教育新英語課程在其基本教學觀念中“提倡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要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在142位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由于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為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還是沿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和師生問答的授課模式,占到28.2%和47.2%。雖然新課標已經頒布和實施多年,但對“您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這一問題有28.2%和47.2%的受訪教師選擇的是采用“講授和問答”的傳統教學方式。這說明對民族地區教師新課標培訓的工作需要繼續加強,讓新課標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能夠真正融入教師們思想觀念中,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受訪者認為“改善教學效果的三個主要障礙”分別是:教學方法欠缺(54.9%)、教學技能欠缺(42.3%)、教育理念欠缺(40.8%)。這種排序表明,教師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演繹方法,更需要貼近教學實踐的教學方法和技能。在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基礎上,英語教師能明顯感覺到知識的缺乏和能力的薄弱。在繼續教育中,知識的更新、教學技能的提高自然成為英語教師的必然選擇。(三)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情況。目前,呼倫貝爾市中學英語教師的培訓主要是繼續教育培訓,形式主要是寒暑假短期培訓。為了更好地了解基礎教育階段中學英語教師對繼續教育認識的真實情況,調查問卷設計了“參加培訓的動因”“希望在培訓中學習的內容或課程”“目前教師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內容。這些問題的設計除了對了解英語教師對繼續教育培訓的認識狀況提供判斷依據以外,更重要的是可為培訓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相關反饋。這些問題均使用多項選擇形式,調查結果采用百分比描述的方法。“希望參加的培訓形式”中,受訪者排在前三位的是:觀看、評析名師課堂實錄型(66.9%)、實地考察(60.1%)、觀摩型和專家講座、報告型(41.5%)。這些都表達了中學英語教師對進一步學習和提高的期望。本次調查在142位受訪者中有56.3%的人感到了先進的教學理論的重要性,對新的教育教學感興趣的受訪者達到了70.4%,同時,希望能獲得用于課堂的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的人也占到了57%。教師的發展需要教育理論作指導,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是確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前提之一。問卷調查顯示:受訪者都認為進修培訓是必要的。對于參加培訓的方式,66.2%的受訪者愿意參加短期集中培訓,43%的受訪者愿意參加集中面授+遠程培訓,29%的受訪者愿意參加脫產培訓。而在回答“當前,您和同事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的選項時,有58.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缺乏對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48.6%的受訪者認為缺乏教育科研意識、途徑和方法,還有27.5%的受訪者認為缺乏教育學、心理學背景知識的支撐。因此,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努力為教師在職培訓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以達到培訓的目的。
三、調研建議
問卷調查及訪談反映出了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英語教師而言,主要問題仍然是培訓機會少,培訓費用不夠,以及培訓的模式、內容和師資等與老師們的期望尚有一定距離。現將受訪教師提出的建議歸納如下:(一)及時更新課程設置。課程是人才培養的藍圖,課程設置也是關系到教師在職培訓質量的一項基本工作。在不同的時期,對中學教師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因此,繼續教育培訓的目標和課程設置也要不斷變化和更新。呼倫貝爾市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建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也未能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而且缺乏結合中學英語教師和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指導性課程設置。中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主要是為了解決教師自身工作中的缺失和不足,對這些參加培訓的教師來說,繼續教育是他們走出去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唯一機會。因此,課程設置應適應當前中學英語教育現狀與水平,滿足中學英語新教材教學的實際需要,體現學科教學改革的理論、新成果、新方法和最新信息、最新趨勢。各系列課程的組合要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避免整齊劃一。如對畢業不久的教師,課程設置的重點應該放在應用類課程方面,而對于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中老年優秀教師就應該以理論類課程為主。注重加強他們的學科或學科教育的科研能力,以幫助他們盡快成為學科教育的帶頭人,成為教育與教學實踐型的專家。在部分學科課程安排上,初中、高中教師課程內容應有差別。因為,初、高中有著不同的教育教學規律和特點,初、高中教師有著不同的培訓需求。如果在課程設置上培訓內容無差別,必然會導致培訓的針對性差,而影響廣大培訓教師的積極性以及繼續教育培訓的效果。呼倫貝爾市各旗縣經濟發展不均衡,各地教育基礎和條件也有差別,對市區和來自農林牧區一線的部分教師,尤其是年齡偏大一點的教師,不要整齊劃一的要求。針對不同情況,要準確定位。另外,在課程設置上還要較好地關注到中學教師的職級差別。因此,如何針對這些情況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課程設置和培訓方式都很值得研究。(二)創新教師培訓模式。面對新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出適合呼倫貝爾地區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模式,以豐富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研究理論。課題組結合理論研究和實際調查,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認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應遵循以下幾點:1.針對性要強。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繼續教育師資培訓要面向全體參培者,依照他們的需要安排教學內容,而培訓內容要緊密結合民族地區英語教學實踐。培訓中要能根據參培教師的不同需求,開發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并引導他們更有效地學習。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要體現在注意整體參培教師水平的同時,要關注個體差異。要善于引導參培教師針對自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際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探討,以幫助參培教師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促進他們深入理解新教學理念,總結實踐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應變能力。2.理論要結合實踐。繼續教育在職培訓的理論研討要與中學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相關的理論教學應盡可能地應用在具體的教學實例中進行闡釋。對于中學教師而言,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并不難,難點在于如何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從理論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培訓中,專家或培訓教師可以和來自一線的教師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訓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一線教學情況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每一專題的理論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并將這些方法教給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檢驗。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一來,一線教師通過交流、反思和合作學習,能夠從專家那里得到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指導,及時了解到學術前沿新動態,學員們即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提高了對英語教材實際教學的操作能力。3.采取靈活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必須要根據成人學員在職培訓的特點,要做到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師生、學員間的多元信息共享交流,座談、經驗介紹、現場觀摩、名師做課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都是很好的做法。學員們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不僅進行理論探討,而且親身體驗新課改的思想、內容和措施,從而改變自身的舊觀念和舊的教學方法。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階段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英語教師培訓模式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才能收到好效果。(三)改善師資隊伍結構。繼續教育的廣泛性、開放性、社會性特點決定了師資隊伍建設多元化的發展方向。要搞好中學教師培訓工作,一支優秀的培訓師資隊伍是關鍵。在呼倫貝爾學院這一培訓基地最需要的師資應該是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學者型教師。師資培訓要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及中小學優秀教師的力量進行優勢互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多渠道、形成多元性、有較高素質的培訓教師隊伍。問卷調查顯示:受訪教師認為最理想的培訓師資是有著豐富一線教學經驗、教學水平高的中學教師,其次是有較高學術水平,能結合中學實踐進行教育教學,并能給大家以很好的啟發的大學教師。另外,研究表明:受訪教師非常喜歡某一地區學科帶頭人或教研員和學員同上一課,然后進行學員對比評課這樣的教學形式。在繼續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習慣性地把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廣大中學教師當成“聽眾”,而忽略了這些擁有一線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實踐經驗、帶著問題和期待的資源。因此,應該通過建立教師繼續教育優秀資源庫等工作,建立本地區優秀一線教師或學科帶頭人以及優秀教育教學管理者的檔案,作為兼職教師備案,以備不時之需。
隨著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英語師資培訓和師資建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課題組對目前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情況進行了調研,并結合相關教學、教師教育理論對如何加強和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等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調研中發現在繼續教育培訓中,缺乏對蒙語授課教師的關注,沒有專門針對蒙授英語教師的課程設置。這也必將影響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培訓提高的效果。因此建議繼續教育培訓應加強和重視專業課蒙語授課師資隊伍的建設,并設立符合實際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有效的培訓可以幫助各類在職教師通過繼續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理論和業務水平,把培訓過程作為一個探索、思考和認知過程,從而使教師們從中受益。今后,我們將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為呼倫貝爾地區中學英語教師改革和師資培訓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菊.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師的培訓需求分析[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
[2]梁承鋒,張丹.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郝建君.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及教師發展研究與探索[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4]李偉艷.呼倫貝爾市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與分析對策[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諾敏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中學英語多模態情境下文化意識研究
- 下一篇:中學英語學困生教學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