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意義與方法
時間:2022-04-28 10:01:07
導語:中學英語語法教學意義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法是語言的行為法則,掌握準確的語法知識有助于正確、得體、有效地滿足交際的需要。為幫助學生達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提高語法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英語教師有必要遵循形式、意義和用法相結合的原則,以及交際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復性原則、文化性原則、精講巧練原則,并采用有針對性的英語語法教學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語法教學;教學原則;教學策略
語法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恰當設計和組織語法教學,對于提高英語教學效果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筆者通過觀察,在英語語法教學實踐中,一些英語教師存在淡化語法、語法教學盲目等現象,隨著交際教學法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等的普遍應用,語法教學也飽受詬病,其結果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英語學習水平下降趨勢變得明顯。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何在?應遵循什么的教學原則?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這些應是每位英語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妥善處理的問題。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意義
語音、詞匯和語法是學習英語的三項重要內容,每一項學習內容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語音是詞匯學習的基礎,詞匯又是句意理解的關鍵,語法對于文意理解、分析與寫作又顯得異常重要。1.系統的英語語法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習者使用英語的能力。一方面,《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知識”目標中詳細列舉了學生應該理解和掌握的語法項目,這也足以說明英語語法對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價值;另一方面,“真正的文法的研究,是對于英文做精密的觀察與有系統的練習,自然精密的觀察比懵懂沒有觀察好,而有系統的練習比沒有系統好。”[1]17正當的語法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句子、篇章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學生會更加理性地感知英語這門語言。英語語法往往是由一系列語言規則構成的,這些規則體系體現了語言的規律性,系統的語法學習有助于學生有章可循。比如a,an的用法就有分別。只有清楚地理解“a用在以輔音音素開頭的單詞前;an用在元音音素開頭的單詞前”這一基本規則,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有分別地使用兩個單詞。2.英語語法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邏輯性,系統的語法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原因在于學習者不能夠根據學習內容逐漸復雜的特點進行句子分析與理解,而對句子的分析與理解,單靠自然閱讀是很難在短期內有所提高的。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自然閱讀雖是很好,卻是無系統的”,若無系統的(語法)練習“習慣的養成很慢,甚至也許全養不成”。“如許多讀化學工程學的留學生用起來常不敢自信”,所以,“文法(語法)是不應該反對的?!保?]183.英語語法學習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語言文化。培養文化意識是中國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目標。漢語同英語相比,有很多差異。不僅在讀音方面,在詞的構成、來源,句子表述與表達等方面,兩種語言的區別很明顯。這對于中國學生以比較的方式深入理解中華文化和英語文化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比如,漢語中前置定語比較普遍,后置定語幾乎沒有,而英語除了有前置定語,后置定語也占了相當多的分量,只有明白了這一點,學習者在翻譯、文化交流等方面才能將英語要表達的意思理解透徹。這就需要英語學習者學習和掌握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副詞做定語、介詞短語做定語等語言知識??傊?,英語語法不是有無必要教或學的問題,其核心是如何恰當地將正當的英語語法在課堂上進行傳授的問題。作為英語教師,只有積極探索語法教學的有效方法,堅持一定的語法教學原則開展語法教學,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英語語法教學的若干原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英語語法教學也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然而通過語法專家長期的研究與探究,一些較為成熟的語法教學原則亦應成為英語教師在語法教學時的遵循。
(一)交際性原則
這是從英語學習的目的方面講的。提倡語法教學,不是反對或否定英語的交際功能。學習語法最終是為了在交際中使用語法。為了交際而掌握、運用英語語法是開展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原則。根據《課程標準》,學習英語語法是為了正確、得體地表達,達到預期的交流目的,也即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視界融合”。因此,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應當圍繞一些主題積極創設交際環境,“模擬真實的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內化語法規則”[2],力爭實現交際語言的正確、得體。
(二)趣味性原則
語法,可以說是一系列規則的總和,每一項語法都帶有極強的規定性。對英語學科來講,如果單純地“為了語法而教語法”,那么語法教學很容易會陷入枯燥無味的窠臼,學生學習語法也會陷入無聊的死胡同。為了達到語法教學的目的,有必要在教學中遵循趣味性原則。語法本身可能是刻板的,但語法教學的形式可以是靈活、充滿趣味性的。一方面語法教學的呈現方式可以是幻燈、動作、實物、圖片、表演、動畫、電化等,另一方面,就其內容設計來講,可以運用順口溜、格言等。當然,語法教學趣味性應與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結合起來,力爭幫助學生實現思維能力的內在提升,語法教學趣味性還可以通過漢英語言表達習慣的異同對比來實現。
(三)形式、意義與用法有機結合的原則
學習一門語言,既要學習語言的形式,更要學習語言的意義,對中學生來講,尤其要掌握該語法項目的用法。以中招考試題目為例,在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能夠根據文章的形式準確地理解其要表達的意義是很關鍵的,正所謂“作者帶來符號,讀者賦予意義”,正是不同考生對同一形式進行了不同的意義理解,學生的成績才有著千差萬別。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習英語語法理應思考形式與意義之間的相應關系。再如,學生做詞語填空題,要想準確無誤地得出答案,就要有根據所給語言材料表達的意義判斷應該填什么形式的能力。書面表達題更加要做到形式與意義的有機結合,“詞不達意”也正說明形式與意義的重要聯系。另外,每個語法項目的用法也很重要。因為語法規則的使用具有相對性,所以應明確每條語法規則的使用前提和相應的適用范圍和條件。鑒于此,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如下幾個問題:所用的形式可能表達哪些意義?為了表達某個意義,可以采用哪些形式?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可以用這種形式?正如專家所言,“對語言形式的選擇取決于說話人在特定的語境下所要表達的意義?!保?]64語法教學理應綜合考慮形式、意義和用法。
(四)循序漸進原則
語法有其內在嚴密的邏輯聯系,學生的認知發展也有其內在的順序,如果要實現學生語法知識和技能學習扎實而完整,有必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主要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思路。就中學生來講,他們一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和相關的語法知識,另一方面,他們正處于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時期,同時中學生在不同年級和學習階段,其接受能力是有差異的。所以,語法教學應從離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最近處開始。再者,教學方式也可以從簡單的開始。比如,模仿是一種學習本能,但是如果運用得當,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學習英語句法知識往往從模仿開始,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由少到多也是我們提倡的,就詞義及其用法來講,受中學生發展階段的制約,往往采取的是逐步遞增或迭加的教學方法。英語語法主要研究詞性變化和句子結構。單就句子結構而言就有簡單與復雜之分,英語教學要想取得實效,遵循由簡到繁的思路對開展句法分析也是很重要的。
(五)反復性原則
正所謂重復是學習之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詞匯學習減少遺忘的有效方法就是間隔性重復,這一點在英語語法學習中也同樣適用。一是語法知識具有穩定性特征,但是語法學習也有著較強的遺忘性規律,所以語法教學或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必須進行間隔性的重復學習。二是有些語法項目雖然容易理解,但由于受母語的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運用習慣。比如主謂一致,也就是謂語的形式應與主語的單復數保持一致,主要有語法形式一致原則、意義一致原則和就近原則。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主謂一致與時態、非謂語動詞、從句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內容就變得復雜了。對這些易懂難用的語法項目就需要反復操練,直至學生形成正確熟練運用的習慣。
(六)文化性原則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在英語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而且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何在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也是廣大英語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具體來講,在語法教學中,一是要將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區分兩種文化中的不同語言法則的異同,以科學的眼光和態度看待與分析語言文化,通過學習逐步培養廣闊的視野;二是要挖掘英語語法中的文化因素,吸取積極的內容,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適應性。構詞法是英語詞法知識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就包含著一定的文化因素。比如antidisestablishmentarialist一詞,該詞共28個字母,其中詞根只有9個字母,即establish,前綴包括anti-和dis-兩個,后綴包括-ment、-arial和-ist三個,其意為“反對廢除農奴制制度主義者”,產生于美國南方種植園主經濟。通過進行詞法分析,我們既能快速地記住該詞,同時也對其產生的背景文化有所了解。再如,Goodmorning這一形式在日常交際中通常表示友好或禮貌,與漢語里的“您好!”或“早上好!”相通。如果是熟人,或者在非正式場合,可以簡化為“Morning!”。但是同樣的表達如果出現在臨近中午時兩個人的對話中,尤其是當說話者帶有特殊的語調或表情時,那么很可能是在諷刺聽話者“來得還真早啊!”或“起得真早啊!”[3]63。掌握這樣的語言文化對于學生進行恰當、得體的交際很有幫助。
三、英語語法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教學方法得當,學習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語法專家認為,歸納法與演繹法是英語語法教學的兩種重要方法。英語教學工作者也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了任務活動法、集中講授法等語法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如下體會。
(一)精講巧練
語法,即語言的行文法則。其明顯特征是邏輯性強,抽象程度高。另一方面,當前中學生缺乏一定的母語語法知識和英語語法術語知識,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尚不成熟。英語語法知識講得過多,學生要么理解不透,云里霧里,要么英語語法課變成了語文課,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會助長學生的厭學情緒,也會導致學生產生“學不好語法,也就學不好英語”的錯覺。所以,教師在發揮教學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實現語法知識的講解精練,言簡意賅,明了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力爭實現點石成金。除了教師的精講,學生的巧練也十分重要。多練不如精練,精練不如巧練。多練往往追求的是練習的數量,學生潛意識地認為語法試題做得越多越好,殊不知,語法題浩如煙海,學生學習時間十分緊張,多練未必有真效果。精練當然能夠有效減輕學生語法學習負擔,但如果僅限于習題數量的減少或精選,若沒有針對語法教學目標開展多樣化、多形式的習題練習,精練的效果也不一定明顯。教師精講之后的習題練習既要考慮練習形式的多樣化,也要考慮練習內容的豐富性。具體講,巧練首先要有“少即是多”的考慮。語法知識的講解不是越多越好,練習也不是越多越好。應圍繞精講內容,設計針對性強的習題,習題的呈現可以是精講前進行,也可以是精講后做檢測使用,力爭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過、練過之后,學生可能從形式上對語法達到了理解的程度,但還應該指導學生熟讀,最好是出聲地讀?!笆熳x百遍,其義自現。”這樣的語法學習,將會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語感。巧練還包括巧妙地設計習題。一是習題設計要多角度;二是習題設計要多組,為試誤反饋鞏固創造條件;三是習題類型可以是選擇題、填空題、篇章理解題等??傊?,只要有助于提高語法教學的效果,精講與巧練缺一不可。
(二)對比法
英語語法與漢語在句子結構方面具有共同性,然而差異也相對較大。在講簡單句的基本句型主系表結構時,可以和漢語的判斷句進行聯系和比較,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在講被動語態時,可以和漢語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聯系比較;在講狀語從句時,尤其是連詞時,可以引入漢語中的“不僅……而且”“雖然……但是”“如果……那么”“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盡管……還”等表達不同的邏輯關系,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溫習了漢語知識,也幫助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化差異。
(三)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意識和能力。比如在進行現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圍繞一場正在進行的運動會開展教學。尤其是正在進行的各種項目,如跑步、游泳、唱歌、跳舞、劃船等,這些項目所對應的英語要用be+v-ing結構展示出來,學生們的思維將會沉浸在所創設的情境中,感知到正在進行的動作的英語表達方式,這樣就會對現在進行時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同樣道理,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等時態均可以創設恰當的情境開展語法教學,教學效果一定會很好的。
(四)自然閱讀法
在精講相關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將準備的系列性閱讀材料發放給學生進行集中閱讀,這些閱讀可以設計成不同的題型,如完形填空、詞語運用等形式。在自然閱讀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到相關的詞形變化和句子的構成規則,閱讀需要反復進行,閱讀完之后,教師要穿插領讀、范讀和朗讀等活動,加以鞏固。這種自然閱讀法也體現了“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學生在增強語感的同時鞏固了語法知識。在語法教學實踐中,也可以采用背誦、游戲、習題訓練等方式方法??傊?,新時代語言教學要求我們圍繞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積極探索與創造,努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綜合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林語堂,等.田露,編.英文讀譯說寫[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2.
[2]魯子問.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6.
[3]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4).
作者:馮東俊 單位:信陽高新區實驗中學
- 上一篇:附帶習得法及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 下一篇:過程教學法在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應用